陳佳麗
◆摘 ?要:寫作是初中語文的難點以及重點內容,在經過小學的積累,初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寫作能力,語言和生活經驗更加豐富,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認知能力、想象能力、基礎知識存在差異,其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促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階段;作文教學;分層次教學;分析
“寫作難”已經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師的共識,在以往應試思維的影響下,教師學生對寫作都缺乏重視,作文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語言平淡,不能帶給讀者煥然一新的感覺,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較多,期中教學方法陳舊是重要因素。初中學生已經形成了屬于自己的獨特思維,并且在長期寫作中不斷積累語言和經驗,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思路都存在差異,教師不能沿用“一刀切”的指導方式,要認識到學生群體存在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指導,帶給學生更好的寫作體驗,擺脫以往固化思維的制約。
一、分層次教學概述
分層次教學法以“量體裁衣”“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智力因素和知識基礎,對學生開展分層指導和分層教學,通過分層教學可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符合學生成長規律,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具有較大幫助。
二、分層次教學在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教師在組織開展寫作教學之前,要對班級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以及寫作水平進行摸底測試,通過摸底測試可以幫助教師掌握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為分層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各個層次,第一層次,其具備扎實的寫作功底,文章有內容、有情感、有思想,語言流暢富有新意,對寫作充滿興趣,并且在長期的寫作中養成了正確的習慣;第二層次,寫作功底較好,對寫作充滿興趣,但是文章在情感表達和構思方面存在缺陷;第三層次,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寫作功底薄弱,并且沒有養成正確的寫作習慣;其次,在完成分層后,教師可通過課堂寫作測試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寫作能力,按照測試結果對學生分層;最后,在完成分層后,為了保證分層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教師還要參考學生的意見,傾聽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適當的調整層次,促使教學更具針對新。
(二)對目標進行分層
由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中,也要實現目標分層,通過科學的制定目標,調動學生參與寫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寫作“學習描寫景物”這一主題中,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目標為:從新穎獨特的角度發現身邊的景物,文章素材要具有創新性,在保留常規思維的同時,求新、求變、求異,主題鮮明深刻、寫作角度獨特,將個人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帶給人們面貌一新、回味無窮的體驗;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目標為:在文章語言、結構和立意方面盡量突出主題,內容別具一格,景物描寫要詳盡、深刻,將好詞佳句應用到文章中,突出文章主題、明確寫作思路;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目標為:通過生活觀察和發現,收集有關景物的寫作素材,形成正確的寫作習慣,在寫作中準確使用漢字和標點符號,保證語句通順、主題明確,避免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在明確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后,學生可以根據目標要求嘗試寫作,有助于提升其寫作水平。
(三)對指導進行分層
寫作是需要后天長期鍛煉而形成的一種能力,但是一些學生對寫作具有一定天賦,在經過教師的簡單指導后,就可以根據主題要求寫出一篇錦繡文章,并且富有創意和新意,一些學生想象力匱乏、語言組織能力較差、語感不足,寫出的文章乏善可陳,需要教師耐心的進行指導,因此,在作文指導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指導策略。例如在“撰寫演講稿”這一寫作教學中,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不必過多的指導,鼓勵學生根據主題要求自由創作,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無拘無束的空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創新,進而激發其寫作興趣;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從寫作思路、標題立意、結構組成、語言組織等方面進行啟迪,但是指導要適量適度,不能給予學生過多的幫助,容易導致學生產生依賴心理,對其自由創作形成制約;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將指導貫徹于整篇文章創作中,從不同角度和方位進行挖掘,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寫作思維,同時,為了便于學生寫出更加華美的文章,教師還可以將第三層次的學生組建為“寫作興趣聯盟”,學生可自由討論,借鑒其他同學的寫作思路,在共同努力、相互分享中提升寫作水平。
(四)對評價進行分層
當代初中學生都具有較強的個性以及自尊心,希望贏得同學和教師的肯定與贊揚,教學評價作為作文教學的關鍵環節,在分層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不能以統一的標準衡量所有學生,會打擊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師在教學評價中也要實行分層,發揮教學評價的價值和作用。例如在寫作“學寫故事”這一內容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針對第一層次學生,教師要關注故事的新意和創意,針對第二層次學生,教師要關注語言組織、文章內涵等方面,針對第三層次學生,評價重點為語言順暢、語句通順、故事完整等。同時,在評價中要盡量以鼓勵和激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寫作自信心,避免挫傷學生的寫作熱情。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寫作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教師要認識到當代初中學生的群體個性以及差異性,摒棄以往“一刀切”的固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積極引入分層次教學法,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思維,通過合理分層、針對指導,促使所有學生都獲得寫作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管海玲.初中語文作文分層教學的實踐思考[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02):39.
[2]高建山.分層遞進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12):41.
[3]游愛君.分層課堂里的作文梯度教學——由景及情 緣情入理[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11):23-24.
[4]陳素芹.試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層次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沖刺),2019(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