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潔瓊
【摘要】在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中,政治課如何避免單純的知識灌輸和空洞說教,彰顯活動、探究、體驗的價值,采取活動教學方式是當務之急?!白h題式活動教學”強調學生在此過程中的活動體驗和探究過程,這恰好能夠成為本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主要途徑,筆者著重便從“議題式活動教學”的課堂設計角度來思考如何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議題式 ? 活動教學 ? 情境 ?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060-01
一、“活動教學”在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淪為形式,“活動”與“內容”兩張皮
當前我們身邊大部分老師只要上公開課,便必然會選擇分組討論或者是辯論等活動形式,但由于缺乏對活動課程內涵的真正了解,導致在討論過程中只關注學生討論的氛圍而未關注學生討論的內容是否有效,討論結束以后也不是認真聽取學生的結論而是象征性地讓幾個學生發(fā)言,最終仍舊是給出教師自己早已設定好的答案進行總結,這樣不但缺少了學生的思維碰撞,更是缺乏了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起的引導的作用,討論淪為形式。
(二)混淆概念,“社會實踐”等同于“活動教學”
沒有厘定活動教學的概念,簡單地將有無走出教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思政活動課有否開展的標準,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思維活動恰是高中政治教師所能駕馭的最主要的場合。
二、議題式活動教學法對于政治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意義
要使活動設計成為教學設計和學科知識內容的重要形式,與以前簡單的提前式教學、小組討論式、辯論式教學不同,我們可以采取以“議題”為紐帶的活動教學形式。這種議題式教學實質上是之前幾種教學方式的綜合,但又不是簡單地相加。因其是一個從生活中去尋找真實的具有可爭議性的議題(話題),將其以情境為載體呈現在課堂和學生面前,讓學生去思考、分析、嘗試解決議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設置一系列具有內在邏輯的問題群;需要學生運用信息化社會所帶來的各種資源,采用開放學習的方式;需要學生逐漸養(yǎng)成辨析式的學習路徑;需要運用課程知識并調動起自己的一切感官,因而最終必將使得學生在體驗中進行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等素養(yǎng)的提升,而這整個過程,實際上即是其培養(yǎng)公共參與意識的過程,是我們政治學科素養(yǎng)價值的體現。而這恰好就是在當前亟需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倡導議題式活動教學的意義所在。
三、議題式活動教學的課堂實施策略
如何更好地去實踐這一議題式活動教學方法,如何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通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成了我們廣大一線教師的一大挑戰(zhàn)。
(一)選擇可辨的教學議題,引導學生步入開放式的學習路徑
根據學科內容來確定課堂開展活動的“議題”,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也是其中的難點。
根據政治教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議題的選擇需要兼顧教學知識目標與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例如,在這一框題的議題選擇時,我們既要把握教材知識目標中的為什么要對政府權力行使進行監(jiān)督以及怎樣進行監(jiān)督的過程,同時還要注意在此過程中需要體現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以及公共參與的核心素養(yǎng)。因而,我們選擇了“網絡問政中政府權威的樹立與挑戰(zhàn)”這樣一個議題,在這一議題中,我們用了“樹立”和“挑戰(zhàn)”兩詞,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和立場去對議題展開討論,其本身就沒有標準答案,因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可辨性。
(二)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1.貼近學生生活,以生為本
創(chuàng)設情境首先就需要切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鮮活的情境資源。筆者在尋找這一議題情境時也曾在“最多跑一次”和“網絡問政”這兩個情境糾結,但最終選擇了后者,這是因為在“互聯(lián)網+”時代,互聯(lián)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如何利用互聯(lián)網來進行各種參與是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以“小李的困擾”為題,跟隨小李一同點擊進入浙江省政務服務網平臺,向學生展示紹興市柯橋區(qū)政務服務網頁中“網絡問政”一欄內容,包含“公開電話,政府熱線,區(qū)長信箱,紀檢檢察信箱,機關效能投訴,在線訪談,建言獻策,網站留言”等內容,并帶領學生一同進入“區(qū)長信箱”,一同關注其中小李于2018.6.4日的投訴以及6.7的答復——“交警大隊雙休不值班”??紤]到學生當前運用網絡的普遍性將會對這一案例更有共鳴與體驗,如此情境設計使得學生有話說,知識的落實便也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議題式活動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既要著眼于當前教學知識的內容,綜合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又要著眼于同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素,綜合學生已經掌握的學科知識。例如,在本堂課的這一情境展示中,學生會有似曾相識之感,為何?因為整個情境的發(fā)生與之前已學過的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以及“政府職能、責任”中出現的案例前后呼應,不同的只是前者從公民出發(fā)點來設置情境,而后者從政府為出發(fā)點來設置情境,因此可以有助于運用學生運用已學核心概念和方法比如“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則”,“政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以及“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等知識來充當本堂課探究的工具。
結語:議題式活動教學力爭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議題的引入、引導和討論來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通過議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學生的參與,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顯然在當前的教學實踐過程中,要真正實現這一教學過程,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慧璇:議題中心教學法在美國社會科中的應用,《外國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