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麗
◆摘 ?要:生本教育,就是充分尊重學生本能,尊重人的天性,讓教育學生從書本知識的學習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現階段多個地區都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本理念,本人通過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得知,它不僅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還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學習歷史的能力。
◆關鍵詞:生本理念;初中歷史教學;運用
新課改要求將生本理念帶入各個學科的課堂,初中歷史教學已經進入了多元化的教學時代,如何突出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而全面提升歷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是我們必要突破的難題。而初中歷史中的大多數知識都是對既定的、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的闡述與分析,由于其特殊的年代背景,使得孩子們很難產生共鳴。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將生本理念靈活運用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精心設計前置作業,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
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它指的是教師向學生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習。學生的自學對生本教學至關重要,每個學生自學的深度和效果不一,造就的超前性和差異性成為初中歷史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寶貴資源,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中具備了對學和群學的資本。通過前置性作業練習,讓學生對新知識有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可以促進學生更有目的地進行課堂學習。
在七年級歷史備課組的長期學習實踐中,我們得出以下經驗結論:
1.將前置作業設定為2-3題,適度的題量能保證學生較好的完成前置學習。在剛接觸生本教學時,我們一般將一個班級劃分為6-9個小組,考慮到課堂展示環節,為了滿足每個小組的表現欲,針對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我們設計出了6道以上的題目量,導致大多數小組只愿意回答簡單的題目而逃避難題,養成了學習惰性,于是備課組決定只設計2-3題有些深度的問題,這樣小組展示后回答不充分的可以由其他小組補充,既讓大多數小組都能展示,又提升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2.前置作業體現簡單、根本、開放三大原則。第一題主要是讓學生自主學習新課,概括新知識點,體現出簡單、根本的原則。為了做到簡單、重點,我們進行了一些指導前置學習:明確看書范圍、注意問題、重難點分析,適當地參考一些課本輔助書籍等等,并讓小組長監督本小組成員獨立自主完成。制定出小組成員間相互批改,委任專人統計錯題等有效方法,慢慢形成了自主學習、高效學習的好風氣。
第二、三題一般為開放性題目,如“通過學習本課,你有何感悟?”“通過了解本課歷史人物及結合所學過的知識,談談你欣賞課文中的哪個歷史人物,為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沒有過多的預設,讓學生在個性化的發展中任意發揮自己的主見,展現他們的活力,從而讓學生變得好學、樂學,掌握歷史課堂的主動權。
二、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發現學習的快樂
在歷史教學的生本理念運用過程中,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發現快樂。小組合作學習既體現在前置作業的合作,也體現在課堂上的合作。前面已經談過對做前置作業時的小組合作,現針對課堂上的小組合作談談我的實踐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原則。
1.整體性原則。既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摒棄了傳統意義上的個人學習,采用了生本理念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自然也要摒棄主要以個別能力較強的同學主導學習及評價,而應該主要以小組為單位,注重小組的“真團結”,既能保證學習效率,又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2.開放性原則。小組合作學習并不僅僅局限于本組之內的合作學習,而應該做到在人員、時間、空間上全面開放。
三、上臺展示,增強學生的質疑、創新能力
學生是生本課堂中的主導,上臺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是生本理念的關鍵環節。對學生的自學中沒有解決的問題交由學生上臺展示,引出問題,好戲上場了。座位上任何一位學生有可以在舉手示意后提出自己的講義,有不同意見的學生繼續提出,這樣在不斷的質疑、解決、提問中,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遇到“疑難雜癥”的挑戰題,班級“中心”成員便進行“頭腦風暴”,集思廣益,深化認知,再加上老師的引導,挑戰題終將得到妥善的解決。
四、當堂測評,鞏固新知
每一堂課的目標就是傳授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掌握并運用知識的能力。但是,該怎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設置達標測評。通過當堂測評,及時反饋學習情況,不斷完善、完成教學目標。
初中學生要想真正學好歷史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所以,教師還應該在這一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歷史活動,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直觀感受歷史人物或事件;可以帶學生參觀一些當地的歷史博物館,為學生講解每一段歷史的根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歷史劇集,可以了解事跡背景,感受歷史魅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學中運用生本理念,要時刻堅定“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歷史實際知識儲備水平,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不斷開拓創新,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完善歷史學習的機構,提高歷史學習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小軍.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高效課堂[J].成功:教育,2012.
[2]黃敏芝.張揚學生個性,致力學生成長――新課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1(08):22-22.
[3]部分參考文獻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