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信息技術在最近幾十年發展非常迅猛,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每個領域,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教育教學領域,它也以其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優勢運用到其中,并讓我們見到了希望和光明。有不少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培訓機構也在不斷探尋: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機的與教育整合,尋求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式尤為重要。
【關鍵詞】信息技術 ? 核心素養 ? 數學預習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181-01
關注祖國的未來,就從教育開始。縱觀中國教育發展近幾十年來的現狀,人們都已察覺應試教育的弊端:普遍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培養的“高分優秀人才”,在步入社會因綜合素質低,很難適應社會需求。這引起了中國教育界的反思與不斷研究。
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界定了核心素養: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的關鍵能力。在2016年9月,北京師范大學舉行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會上將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就數學學科而言,我將核心素養與學科特點相結合,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學科教學不斷的培養學生自主研讀教材,主動預習,動手操作探究,聯系實際,用數學思維觀察生活,并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事實證明:學生的學習負擔在沒有加大的前提下,成績和能力方面都收到了實效,我心中頗感欣慰,也更加堅定了今后努力改進教學方式和發展的方向。我深深地理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以學定教。這是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的。布魯納說過:“教學的最佳經驗是教師將要講的內容轉化為學生主動探究的問題。”教師要做的事情是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解決所學內容“是什么”,“為什么”“有什么用”等方面的問題。學生只有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驅使下,帶著問題在高效課堂中認真學習并解決疑惑所獲得的成就感最能激奮斗志。而問題的提出本身并不容易,需要學生有適當的預習才會有質量高的問題產生。質量高的問題通常是本節知識的重難點,所以有效預習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習得知識的層次和收獲的多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做什么?這里我們不做重點闡述。下面我們重點來談談如何正確的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常規的預習方法:學生根據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研讀教材,做相應練習。第二天上課時,等待老師集體講評。這樣的做法可行,但效率比較低,主要表現在以下四點:第一,部分學生的基礎比較弱,教材看不懂,預習作業的質量可想而知;第二,預習作業不能夠及時批閱,學生對自己的預習效果無法及時呈現,有延時性;第三,對班級其它同學的預習沒有可比性,自覺性比較差的學生不能在一個很好的預習氛圍內自覺的約束自己;第四,老師在課前很難了解整個班具體的預習效果,只能憑借教學經驗估計學生的情況預設課堂。
這個暑假,我采用了信息技術布置數學暑假作業--洋蔥學院的預習。預習內容包含基礎概念課的視頻和配套目標題,鞏固練習和每周小測,有時根據當周具體內容需要還會設置選學任務。總個內容分五周進行。平臺數據顯示,學生的參與度較高。基礎概念課的視頻淺顯易懂,采用學生喜歡的幽默風格錄制,很受學生歡迎。對于基礎薄弱的孩子,結合教材反復觀看視頻學習是一個很好學習方法,多看幾次可以解決知識難理解的問題。配套的目標題做完后,系統會立馬自動生成反饋結果,學生能夠及時地知道自己的預習效果,并能發現亟待解決的疑惑點。上課時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解決,能大大的提高授課效率,減少不必要的勞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周會自動生成預習報告。孩子們可以看到班級當中其它同學預習情況,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為了及時解決學生預習當中的疑惑,更好的鞏固預習效果,我每一周都會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借助QQ直播給學生線上答疑,會搜集平臺反饋班級中學生預習普遍出錯的題目,查出錯因,將對應的知識出處進行點撥,并對該周做的非常優秀的同學提出表揚。五周堅持下來,我們從平臺反饋的信息中發現我們兩個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越來越高,知識掌握效果較好,明顯比以往常規預習有優勢。
肯定會有家長說:我家小孩有網癮,那預習怎么辦?學生需要用手機,平板或電腦操作。我的回答是:對于有網癮的學生來講,一定要在家長的有效監督下進行,根據當天的任務,科學分配好時間!就好比吃魚,我們不能說魚有刺我們怕卡不吃魚。另外信息技術在數學預習方面的使用,絕不能脫離教材!教材中有每個具體學習任務的安排,重要知識的產生和具體知識的闡述,重難點都在其中,是通過很多專業人士不斷的修訂而形成。學生在預習中可以發現重難點,以及疑惑,再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突破重難點,解決部分疑惑。這樣既增效減負,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目前信息技術在預習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答疑課備課不方便,希望可以更智能化將我們遇到的學生錯題根據老師的選擇生成可以修改的PPT,方便老師備課,答疑及時糾偏,效率更高。另外,部分家長因為工作或其它原因監督起來非常吃力,信息終端如果能夠讓學生在平臺預習時不受其它程序的干擾,只能單一進行。倘若退出程序,家長端會有提醒,甚至會有平臺使用時間的反饋更好。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是今后的大趨勢,對于具體教學課堂中的運用和有機結合將會是我們接下來重點研究和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