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博
摘要: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教育尤為重視,社會上也需要大量的人才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對人才的要求和標準在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模式,實現更好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在機械類教學中更是如此,我們應該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形式,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筆者在本文中對此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機械類;工程實踐;創新能力;教學改革
要想對學生的能力、知識很好的培養,必須有效的結合實踐和理論,對工科生尤其是機械類學生來講,通過實踐可以很好的實現理論的發展,最終形成綜合性的能力。如何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對機械類專業老師來講至關重要。事實上我們主要通過實踐環節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也就意味著通過這個切入點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讓他們首先通過理論知識的輸入后,科學的輸出理論知識,唯有如此,才能立足實踐,進行更好的學習活動。
一、實踐教學的定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行業劃分越來越精細的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更是如此,因此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培養人才的時候不僅要專業性,更要精細化。這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實質,因此高等院校應該根據此變化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企業的實際需求相比,其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畢業生雖然在理論上比較豐富,但是卻存在動手能力差的情況,事實上這還是不重視實踐教學所導致的。傳統教學理念下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的教學頑疾對人才的創造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響。所以,為了更好的培養人才,我們應該對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科學設置,在人才培養過程科學劃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通過實踐教學促進理論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最終實現更好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實踐教學改革
1.???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就應該提出應用型人才的概念,改革開放之后,國內引進一批先進的生產技術,為了滿足企業的生產需求,高等院校技術型人才培養提上日程,但是大多集中在??圃盒_M行培養。隨著經濟形式的不斷變化,高等教育從精英式教育走向普及,很多本科院校也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了助力高校的轉型發展,深化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教育教學領域在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確保人才培養方案趨于成熟,形成各對種多樣的教育教學模式,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改革“模塊化”課程,根據所學的專業、崗位需求等,致力于培養高端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素質,首先構建的課程結構模塊有4 部分,視野拓展、專業教育、實踐能力及創新創業。在這四部分教學結構模式下,構建的教學內容趨于模塊化,借此改革模塊化的教學模式,根據專業需求科學制定各項專業課程的目標、標準和改革措施,形成完備的課程教學體系。
要想改革實踐教育模塊,我們應該根據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等各項能力等進行培養,涉及綜合性的實踐課程模塊體系,其中集中實踐學分不低于百分之30,畢業涉及、教學計劃、實訓等開設率要滿足100%。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堅持創新創業引導,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實現遞進性的專業課程群體,科學開展創新教育。
2“.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要想科學的培養應用型人才,需要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師資隊伍。也就意味著教學質量被師資水平所決定,尤其是如果缺少了高水平的老師,特別是“雙師型”老師,那么應用型的工程技術人才就難以培養出。所以,高等院校應該具有一致“雙師型”的師資隊伍,這樣才能更好的改革和發展應用型教育。
為了更好的優化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實現學校更好的發展,我們應該從制度層面著手,制定完善的制度規定。在學校內大力推進青中年教師培養計劃,對青年教師更好的培養,探索科學有效的培養制度和方式方法,比如開展導師帶徒活動,讓具有豐富執教、科研等經驗的老師指導青中年老師,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成才。實施老師集體備課制度,我們以課程為基礎,組織開展各種教研活動,從各個方面培養青年教師的執教能力、科研水平等。強化建設教學團隊,致力于培養具有團結協作、凝聚戰斗力的教學團隊。這部分老師應該承擔相應的科研項目和教學活動,積極探索相關的實踐工作,深入實踐、開發課程改革,有效建設實訓試驗基地等。
3.課程考核
我們之所以開展課程考核很多洞活動,主要是了解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評判人才培養的結果,通過有效的規劃人才培養,更改人才培養的關鍵,確保培養出更多契合社會需求的人才,我們應該科學的開展課程考核活動,更好的做好評價工作,實現更好的效果。
對教育教學改革來講,課程考核方式是重要的組成之一,更是重要的提升和促進教學質量的措施。為了更好的開展考核活動,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具有這樣的思想,主導者是老師,實施的主體是學生,然后在考核的形式上應該多種多樣,不斷豐富,有效結合綜合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對老師進行積極引導,確保老師們積極改進教學模式,實現學生主動、自覺的開展學習活動。
從考核的內容上來看,我們應該堅實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有效的組合考核內容,把基礎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內容加入其中,主要考核學生信息的獲取、處理和運用的能力,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求證。老師在提問的時候,善于構建和學生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情境,通過學生科學合理的設計把相關的問題求解出。同時,我們還需要學生開展綜合性的分析活動,對學生問題發現、分析和解決的能力進行培養。從考試題型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靈活的設計考試題型,更多的設計出一些具有綜合性、思考性等的題目,不僅可以考察出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還能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情況,突出考察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實現實踐能力的提升,確保實現更好的效果。
結束語:
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場所,高等院校應該自主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出更多符合當下實際需求的人才。從改革實踐教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加大投入實踐教學的力度,在實踐育人理念的指導下,不斷突出育人的效果,提升育人的質量,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李玉寒.新工科背景下機械工程訓練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視界,2020(09):77-78.
[2]?? 王增麗,王皓,李強,王君.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流體機械類課程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8(20):35-37.
[3]?? 隋秀華,王芳,戴向云,王明燕“.工程測試與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21):58-59.
[4]?? 李憲芝,姜國棟,殷寶麟.如何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及工程實踐能力——《機械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經濟師,2013(07):234-235.
[5]?? 吉衛喜,顧瑾,孫大躍,張健生.加強工程實踐教學,培養創新型人才——江南大學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02):20-22+32.
[6]?? 籍永剛,張衛華.基于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機械類教學改革[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8(06):5-6.
[7]?? 張占國,孫麗霞.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創業月刊,2017,30(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