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帥 陳瑞鵬


摘要:目的探究上肢機器人結合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法對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方法將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觀察組30例。對照組的患者接受常規康復治療,包括肌力訓練、關節主動被動活動、肌肉牽伸等治療,觀察組的患者在接受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增加上肢機器人結合NJF治療,兩組均治療4 周。治療前、后分別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定患者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療后,兩組FMA-UE及MBI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觀察組提升幅度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腦卒中所致的上肢運動功能損傷患者,上肢機器人結合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法對其有顯著療效,應在臨床中結合使用。
關鍵詞:上肢機器人;NJF;腦卒中;上肢運動功能損傷
腦卒中又稱為腦血管意外,是一類危害很大的神經功能障礙,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活幸福指數。為尋找更好的治療方法,通過使用上肢機器人結合NJF對腦卒中后上肢運動功能損傷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總結出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材料分析
實驗選取符合要求的60例腦卒中患者,隨機抽取30名患者為對照組,其他30名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先接受良肢位的擺放指導,然后治療師進行肩胛骨、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的牽伸和松動,以保證上肢各關節可以在正常活動范圍內活動,沒有阻礙感,并且防止肌肉萎縮。然后對患者進行指導,教患者學會正確的主動運動和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在患者掌握并熟練進行主動運動時,再指導患者進行作業活動,主要是增加患者的主動活動范圍,用一些鍛煉手指精細動作的方法,例如:剪紙、擰螺絲等手工小游戲。指導患者完成ADL訓練,從家屬、護工等他人幫助到自主完成穿衣、進食等簡單的生活活動。治療過程均由治療師全程指導,30min/次,1次 /d,5d/周,共治療4 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上肢機器人和NJF進行治療。上肢機器人訓練:運用醫院科室現有設備進行訓練,主要針對患側上肢肩肘腕關節的關節活動范圍,手指的抓握能力及肌力的訓練,具體操作如下:患者坐在配套的治療椅上,根據患者身高、上肢長度調節好操作機器的高度以及適合患者可移動的機器人手臂長度,并幫助患者固定好上肢。患者在第一次進行訓練時,我們要先輸入基本信息進行測評,再根據測評結果選擇適合的阻力、活動范圍以及運動方向,并且結合患者興趣選擇適合的游戲進行訓練。再由治療師制定機器人訓練的各種治療方案,依據患者的運動功能狀態的改善,調整改變相應的游戲難度和強度還有時間,還有治療頻率。20min/次,1次/d,5d/周,共治療4 周。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法:①患者采取仰臥位或側臥位;②骨運動遵循凹凸法則;③治療師同時對神經、肌肉、關節進行治療,分為骨運動時關節面運動,相反牽拉關節運動,連鎖運動。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所以我們要用不同的運動形式來針對不同的病情,病情不好的,我們要選擇被動運動;肌力水平上升達到一定等級,我們可以進行主動運動;患者肌力可以抗重力后,我們就可以進行抗阻運動的訓練,通過這些不同的運動形式來達到增加鞏固肌肉力量神經傳導以及關節活動度的作用,以達到促進復原上肢運動功能的作用。30min/次,1次/d,5d/周,共治療4 周。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FMA-UE評分比較
患者在接受4 周不同的康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MA-UE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觀察組FMA-UE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MBI評分比較
患者在接受4 周不同的康復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BI評分均都高于治療前,但觀察組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通過我們的數據分析顯示,應用上肢機器人結合神經肌肉關節促進法對腦卒中后患者進行治療,上肢恢復明顯改善,而且還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實驗組增加了兩種治療方案結合治療,相對于對照組的常規康復治療效果更好,同時提高了趣味性和人力資源的高效率,促進了患者的心理康復治療,這兩種技術的結合達到了樂觀的效果,值得推廣。本文在筆者所在醫院科室現有設備基礎上進行研究,數據有限,期望有更多的研究數據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范虹,吳月峰,董曉瓊,等.上肢康復機器人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2):104-107.
[2]?? 何斌,張超,劉璇.上肢機器人輔助療法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6):688-692.
[3]?? 朱琳,劉霖,宋為群,等.經顱直流電刺激聯合手部功能生物反饋電刺激對卒中后手功能改善的影響[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6,13(9):449-454.
本文通訊作者:陳瑞鵬,女,碩士,研究方向: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