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且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在學校方面,也就必須強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此為基礎,學校方面有必要對傳統的、陳舊的教學思維和方式方法進行改革,同時積極地對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尋找和應用,以能夠促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得到不斷提升。初中階段屬于學生思想觀念以及綜合素養形成和提升的關鍵時期,所以對于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予以重視。在中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之中,語文學科屬于能夠對學生的知識素養以及綜合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基礎學科,所以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有必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文章主要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夠為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創新能力;策略
一、 引言
語文學科為中小學教學的重要基礎學科,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以及理論知識均能夠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且當代素質教育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創新意識和良好的創新能力,所以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其基本目標。作為教育教學核心目標能夠與素質教育發展需求相契合的學科,語文學科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對新的教學模式以及方式進行應用和實踐。
二、 初中語文教學現存的問題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在語文教學之中已經逐漸強化了對于創新意識的重視,但是其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并且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重表現。
(一)教學方法的創新受到限制
在實際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未隨時代發展和新課標的落實而進行轉變,仍然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主體地位,并且教學方法仍以知識進行單項灌輸,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則為學生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刻記憶和熟練背誦,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探究,由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用宣講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并不重視學生的自主意識,更不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深入思考進行鼓勵和引導,也就嚴重限制了初中語文學習趣味性和生動性的提升。以此為基礎,學生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得到提升,自然也就難以在其中具有創新意識和鍛煉創新能力。
(二)創新意識培養不能夠得到良好落實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其自身不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同時未意識到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于素質教育針對初中語文教學所提出的各項要求,也不具有系統的認知,更不能夠對相應的標準進行有效掌握,與此同時,在素質教育發展的背景下,該部分語文教師對于與學校發展具有良好適應性的教學方法并未進行積極有效的制定,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僅能夠根據教材內容以及個人經驗進行教學,既未對教學觀念進行轉變,也未對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善,更是未針對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教學弊端進行全面的審視和深刻的反思,長此以往,必然將初中語文教學推入到課堂教學的“死循環”狀態之中。
(三)考核模式過于單一
目前仍然有部分教師認為,開展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而始終將對學生開展的綜合素質培養和綜合能力培養放置于不重要的位置,并且一直以來所采用的考核方式為階段性的書面檢測或是終結性的書面考核,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卻不受重視。并且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對于階段性的書面檢測或是終結性的書面考核,其準備工作即主要為“死記硬背”,難以在既得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創新、探索和生化。
三、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強化對于教學意識的改革
為了促使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活力與生機能夠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首先教師方面應該能夠意識到對教學思維進行轉變以及促使能力進行提升的重要意義,只有教師能夠具有先進的創新意識和充分的創新精神,才能在傳統教學“言傳”的基礎上更加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身教”,也就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對于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進行發表和實施,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百家爭鳴”。基于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教師普遍將自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同時完全占據主導地位,不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問題進行思考,思維模式在整體上處于陳舊、老套的狀態當中,而在開展實際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能夠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認真執行自身的主導工作,將創新意識作為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指導工作的重要基礎,積極對自身的引導作用以及輔助作用進行發揮,以促使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能夠得到有效保障,并更加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
(二)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質疑
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意識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道理,也就有必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思考和質疑,所以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引導學生在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和背誦的基礎上,進行不斷深入的思考,進而能夠提出不同的觀點,甚至是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質疑并提出新的設想。只有如此,學生的眼界和思維才能夠不斷得以拓展和深化。例如在對《桃花源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已經理解通篇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桃花源于現實生活之間有哪些區別?為什么桃花源不能夠存在于現實世界當中?或者,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對理想的生活進行暢想,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現實中尚需克服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質疑中充分理解,作者雖然官場失意、一生孤苦,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一直未實現,但是投身于田園生活之后,其尋找到了自己關于價值的追求。由此,學生在進行思考和質疑的過程中,也就能夠逐漸養成不拘泥于書本的獨立意識,從而能夠站在既有知識的框架之外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有利于學生意識到,對知識進行學習的目的,不在于對傳統進行固守,而是需要進行批判和創新,以推動知識體系的進步。
(三)對良好的教學環境進行塑造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工作之一,教師僅采用口頭引導的方式,難以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有效激發,而是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加持,其中環境因素即為其中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所以需要教師中對課堂教學環境以及教學氛圍的塑造,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具有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和精神,同時需要教師注意的是,教學過程中也需要為學生提供對其自身思維進行發揮的空間,以能夠幫助學生意識到,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開拓的、進取的過程,所以教師應該能夠為學生創建起開放、平等、和諧、友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并且,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具有個性化的看法,或是聯系上下文,展開不同方向的思考。
在對《愚公移山》以及《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兩部分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對愚公移山的精神進行感受和了解,并以此為基礎,針對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意志。或是在對《蘇州園林》以及《大自然的文字》兩部分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對自身看法進行闡述的空間,以進一步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和創新和積極性。在學生進行思考、質疑、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關注,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及時予以相應的引導和指點,不僅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有利于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掌握。
(四)深入開展實踐活動
教師應能夠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對更多的創新機會以及空間進行爭取,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充分結合的積極性進行有效調動。例如,教師可以對課下的時間進行充分利用,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博物館、至課本中提到的地點考察等實踐活動,以加深學生的思想、內涵,同時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語文知識競賽,競賽內容可以包括成語接龍、詩詞默寫、文言文解析以及文學常識快問快答等,在對學生創新意識進行培養的同時,強化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且能夠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趣味性進行更加深入的感受。
(五)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開展考核工作
為了促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教師可以將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考查工作轉移至課堂上,并將其作為課堂考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以盡可能緩解學生對于階段性以及終極性考核的畏懼心理,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對于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本質進行深刻的理解。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開放性問題進行相應的設置,在學生進行思考之后隨機提問。需要教師注意的是,開放性問題必然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對思維進行創新,及時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以促使學生參與語文學習活動以及進行創新的積極性能夠不斷得到提升。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發展的背景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僅有利于促使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得到改善,也能夠促使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所以教師有必要強化教學意識的改革,并積極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張云燕.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2):57.
[2]李堂勇.略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軟件:電子版,2019(10):193.
[3]李琳.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的構建與運用探討[J].神州,2020(15):113.
[4]陳坤.淺析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15):77.
[5]方慧燕.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6):13.
作者簡介:燕穎超,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赤峰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