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由“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立體化轉型,已成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重點任務之一。職業素養是企業選人用人最為看重的標準之一。筆者認為,將課程思政落腳在高職學生最為關心的就業、職業上,著力研究如何通過課程思政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能夠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進行融合,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思政元素;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識碼]A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全年進出口總額31.5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3.4%,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我國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進程中,目前“人才缺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有調研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跨境領域人才缺口約450萬。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課程為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基礎課。在堅持“立德樹人”根本目標、 “一帶一路”倡議順利推進、 “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等時代背景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在要求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對外貿易政策、國際貿易術語等基礎理論知識,熟練操作國際貿易磋商、出口報價核算、進口成本核算、制單、跟單等實操內容之外,還要求學生具備優秀的職業核心素養,以期滿足企業和社會人才需求。
1 職業素養的內涵與現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David C.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 Iceberg Model),將人員個體素質劃分為可見的“冰山以上部分”和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該模型成功構建了崗位勝任素質模型,并在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我們可以借此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進行分析(廖忠明,2015)。根據冰山模型,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這是最容易觀察到、測量到的部分,也相對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價值觀、自我認知、特質和動機,占整體的絕大部分,是不容易觀察、不容易測量的部分,也不容易通過外界影響而改變,但這部分卻對人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作用。
根據外貿企業調研和訪談結果顯示(韓燕,2017),依照重要程度,在基本素養方面用人單位依次強調“吃苦耐勞”“誠實守信”“敬業忠誠”“團隊精神”;能力方面用人單位依次強調“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表達能力”“執行能力”;專業知識方面用人單位依次強調“國際貿易”“物流”“英語”“跨境電商”“保險”“金融投資”。而在人才供給方面,張揚的個性,強烈的自我意識,物質條件優渥的生長環境,“宅文化”盛行而缺少集體活動的生活方式,多重因素使得畢業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敬業精神、團隊合作精神。
2《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思政元素開發
基于崗位面向屬性及課程內容,筆者選取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課程作為研究對象。首先該課程崗位面向具有涉外屬性,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凸顯,堅持中國道路、聚焦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的意義更為深遠。其次,課程內容覆蓋面廣、難度大。該課程以外貿業務員、跨境電商營銷專員、外貿單證員、外貿跟單員等崗位任職要求為參照,要求學生在具備職業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掌握國際貿易基礎理論,重點掌握基本實操技能。課程內容涵蓋國際貿易基本理論、對外貿易政策、國際貿易術語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也包括國際貿易磋商、出口報價核算、進口成本核算、制單、跟單等實操性較強的內容,并且對于學生數學、英語功底要求較高,而高職學生數學和英語基礎本身較差。通過克服困難,熟練掌握知識技能,這一過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天然的課程思政。
2.1 課程思政元素開發
本課程總學時為48課時,其中純理論課時為12,理論加實踐課時為36,實踐環節模擬真實外貿業務情境。各章節教學內容和對應課程思政元素開發舉例見表1,以下簡要說明幾例。
(1)在講授“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時,可聯系到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期間,美國在所謂的“國家安全”恐慌和企業利益之間搖擺不定,考慮禁止向中國出口用于國產大飛機C919的發動機,而后特朗普又在推特發文反對禁令;印度在疫情爆發第一時間禁止向中國出口口罩,隨后禁止出口用于生產口罩等防護用品的棉花。我國商務部出臺簡化對外經貿管理程序、鼓勵醫用物資農產品進口、指導商會出局不可抗力證明等多項舉措,全力以赴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保民生。進而還可以延伸到對比美國政府任由HINI流感肆虐造成上萬人死亡而不顧,中國政府及時出臺多項“世所未聞”的舉措,全力保障14億人民的幸福安康。通過評述學生親身經歷的時事,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2)在講授“國際貿易術語與商品價格”時,可以簡要提及Incoterms中國際貿易術語的變化。無論傳統的國際貿易,還是新興的跨境電商,國際貿易術語是開展相關業務的基礎,現行的國際貿易合同及教材大多數基于Incoterms2010。而在2019年9月10日,國際商會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以下簡稱ICC)發布了最新版本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20》。新版本中涉及DAT(在終端交付)更改為DPU(在卸貨的地方交付)、確定買賣交易方所承擔的成本、明確將安全相關要求和輔助成本的責任轉移給賣方等多處變更(周凌軻,2020)。教師一方面鼓勵學生了解新老版本的區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分析新版本帶來的影響,培養學生勤思考、多動腦的習慣。
(3)在出口報價核算和進口成本核算實踐環節,涉及到較多的環節、費用,對學生的細心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計算出口報價時,涉及到商品采購成本、出口退稅、商檢費、報關費、銀行手續費、郵寄費、保險費、運費等的計算,涉及到本幣與合同幣種的換算,此外還涉及到將以美元報價的運費換算成為本幣或合同幣種,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影響結果的正確性。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出口報價核算只涉及到加減乘除,沒有更高級別的運算,掌握原理小學生也可以完成計算。其次,教師應將繁瑣的公式進行拆分、簡化,幫助學生理解吃透公式。最后引導學生帶入角色,強調細心一方面反映了業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另外一方面也決定了是否可以成單、企業是否能夠實現盈利。當學生取得進步時,給予充分肯定,并鼓勵其取得更大進步。在學生毫無頭緒的時候,不要輕易否定,而是給予其時間。當學生以他自己的節奏醍醐灌頂之時,正是成就感爆發的幸福時刻。這種成就感、幸福感將會幫助學生在職業生涯中遭遇挫折時不輕言棄。
2.2 課程思政實施方法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最大的不同體現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在專業課程內容中挖掘出課程思政元素只是第一步,如何避免生硬說教,將其與專業課程內容自然融合、高度契合,使學生心領神會,仍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幾點粗淺建議。
(1)時事評述,引起共鳴。生硬的說教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如果能在適當的時刻過渡到學生所關心的時事,學生自然會起興趣,更容易產生共鳴,這樣就更容易達到課程思政的目的。
(2)角色帶人,引導思考。教師不必著急于將現成的“道理”、“答案”雙手奉送給學生。為學生創設情境,學生進入角色,自主思考得出結論,要比教師“灌輸”的效果好。
(3)躬行踐履,方得真知。許多“道理”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才明白的,為什么大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知行合一呢?原因大概有兩類,一類是沒有吃過虧,另一類是沒有獲得巨大滿足。無論哪一種,倘若我們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做中體悟,勢必要比教師的“諄諄教誨”直接且深刻。
總結而言,《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課程具有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基于其崗位面向和巨大的外貿人才缺口,課程思政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如何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內容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仍需要人們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韓燕啟貿區背景下高職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方案探討——基于廈門外貿人才需求的調研[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7 (03).
[2]廖忠明,范玲俐.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的內涵及途徑探析[J].企業導報,2015 (24),
[3]周凌軻.貿易術語解釋通則2020的修訂內容修訂目的企業應對策略[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 (01).
[作者簡介]張晨(1988-),女,陜西咸陽市人,助教,主要從事國際貿易教學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