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20)07-105-01
摘 要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速度較快,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而農村人口占據我國總人口的70%以上,因此,促進農村的發展是當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首要目標,本文通過分析目前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應對策略,旨在為相關的工作管理人員提供參考,促進我國經濟更好發展。
關鍵詞 農村財務會計 會計隊伍建設 解決對策
財務會計工作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管理的工作,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財務會計工作也越來越被國家重視。為了促進財務管理部門的進一步發展,有必要培養高素質以及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人員,在農村財務管理工作還未貫徹落實的情況下,如何加強農村會計人員的管理工作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財務管理的不足
(一)管理模式認識錯誤
一些地區農村財務實行代管制度,認為鎮政府應當是主要的管理部門。這種模式雖然減少了較大資金量在流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但是另一個方面卻降低了村干部的責任意識,在認識錯誤的情況下,村干部和村民都沒有對財務進行有效的監管,群眾有異議時,就會請政府部門處理,但由于政府部門又參與到村級的財務管理中,通常群眾對于最后的結果也是有爭議的,導致政府和民眾產生矛盾。
(二)管理人員專業性弱
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專業能力較弱,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較低,并沒有受過專業的財務培訓,缺乏理論基礎和實際操作的能力;財務管理隊伍年齡偏大,會計人員的薪資待遇與社會平均的薪資待遇具有較大的差別;會計人員的任用主觀性較強,會計隊伍的換屆導致工作缺乏穩定性。
(三)管理制度還不完善
在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缺乏嚴格的規范制度約束,出現了一系列貪污腐敗的行為,造成了很多的經濟損失;由于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各個方面管理不足,票據管理不規范,出現很多打白條的現象;很多地區資金管理流程以及檔案管理都還不夠科學,嚴重地限制了財務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沒有發揮監督作用
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交通不便,溝通存在著不及時的狀況;地方政府財務緊張,缺少對財務的監督管理,并且監管的態度消極;一些農村的財務糾紛,具體的追究責任也傾向于形式主義,難以真正的落實監督管理的職能;農村財務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激化了基層矛盾,導致大量民眾上訪。
二、解決農村財務管理中不足的方法
(一)正確認識管理模式
當前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對于農村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農村應當取消鎮級代管制度,將財務管理職能歸還給村組織,明確村委會實行自我監督管理體制,一方面可以提高村組織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降低他們的依賴性,為農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有所作為,不搞形式主義,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村民和村民監督委員會的責任心,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以及監督權,讓村名自己參與到建設中來。村級財務由村委會自己掌管,鎮級部門實施監督,再出現問題時更容易公正客觀的解決,使得民眾更加的信服,具有說服力,同時還可以提升農村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
(二)加強專業技能培訓
農村村委會應當依據本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相關財務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切實做好培訓工作,根據需要不定期的開展培訓工作,圍繞財務工作人員應當具備的專業知識以及操作能力適時開展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應當加強有關人員學習的自覺性,增加學習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對于村干部的培訓內容應當全面,包括財務、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內容都要學習;要加強培養農村集體經濟負責人的管理意識、技能以及方法的培訓;對于財務工作的管理人員采用定期與不當期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應當側重業務知識,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1]。
(三)嚴格制定規范制度
為了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性,每個工作的環節應當環環相扣,嚴格的規范離不開制度的支撐。村委會制定規章制度時,要嚴格依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和有關的文件,與自己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首先,制度的內容應當全面,又要突出本地區面臨的重要問題,建立健全可實施的規章制度,規范行為并明確職責,防止因思想消極出現推脫責任的情形,制定嚴格的問責制度,及時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其次,制度要注重實效,通過公開的方式將研究決定的結果予以公示,保障群眾的知情權,達到群眾滿意的效果。最后,對于制度實施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相關規章制度要進行反思修改,及時完善查補漏洞。隨著農村體制的改革,財務制度也將會更加完善。
(四)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村委會應當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實現村民以及政府監督的財務監督管理體系,力求財務管理工作做到全面。首先財務監督管理工作離不開完善的制度支持,財務監督制度包含實物、賬簿、財務收支流程以及資產查清流程等,不管是人員配置分工,還是落實責任都應當有詳細的規章制度。其次加強知識的培訓,提高居民監督管理水平。村委會應當普及村民關于財務管理制度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讓村民知道法律與制度的重要性,為村民實施監督權提供依據,最后,鎮財務指導部門應當在村級財務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增加相應的業務指導,在組織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中,發現日常的問題,針對漏洞及時更改,在年度末尾開展財務活動專項審計,特別是關于重大事項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審計[2]。
綜上所述,農村財務的隊伍建設關系著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農村財務中隊伍建設不足的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經濟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村委會應當制定嚴格的規范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實力,為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從而促進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池英子.關于做好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建議[J].吉林農業,2018(03):61.
[2]張文革.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納稅,2019,13(3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