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慧
摘 要:在教育教學改革新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上傳統的以單篇閱讀為基礎,以單一模式為框架的閱讀教學弊端不斷暴露,因此,從整體出發,推進閱讀內容與閱讀方式的有效整合,落實整合閱讀策略,則是提高學生閱讀效率、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思路。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出發,多角度探究整合閱讀的應用,以期對閱讀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改革;整合閱讀;語文教學;實踐應用
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習慣于進行單篇講解,通過對單個文章的剖析,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內容、閱讀技巧,并體會其中的情感內涵。這種閱讀方式常常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誤區,影響了學生對閱讀主題的理解,局限了學生的閱讀視野。教育教學改革新形勢下,小學語文閱讀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嘗試打破傳統單篇閱讀的局限,從整合閱讀的角度為學生進行教學設計,即依據一定的主題,對文本中的某些句子、一單元中的某些文章,或者課外相似的書籍等,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展開閱讀。隨著教學研究的深入,整合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教學設計。
一、從內容出發,實現整合閱讀
閱讀內容的梳理與整合是實現閱讀過程改革的前提。在小學語文閱讀指導中,教師應拓寬思路,把握閱讀主題,從更廣闊的角度獲取閱讀資源,以充實閱讀過程。具體來講,閱讀內容的整合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課內閱讀文本的整合。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確定了每一單元的主題,因此其在文本選擇上也存在相近之處,這為教師閱讀整合提供了便利條件,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結合“自然奇觀”這一主題,對《觀潮》《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云》等文本進行整合,讓學生從單元的角度完成整體閱讀,利用主題實現對文本的串聯,提高閱讀效果。此外,教師還應該從文本風格入手,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例如在古詩閱讀指導中,教師可以根據寫景詩的基本風格,對《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進行整合,讓學生在整體閱讀中體會祖國壯麗山河,以及作者對絕美風景的奇幻想象。(2)課內外閱讀資源的整合。例如,在閱讀《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不僅圍繞文本內容,為學生講述圓明園從建設到毀滅的歷史,還實現了課外拓展延伸,在備課中查找大量關于圓明園的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實現圖片(圓明園被毀前圖片)、影視(圓明園四十景一覽)、音樂(紀錄片《圓明園》中的配樂)等資源,讓學生在資源整合中進一步了解圓明園毀滅的真相,并在回顧歷史中深切感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意義。
二、從形式出發,實現整合閱讀
在傳統單篇閱讀模式下,講解式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剖析文本內容,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在整合閱讀模式下,學生的閱讀內容有所擴展,單一的講解方式很難兼顧不同文本,影響了學生閱讀效率,基于此,教師應基于整合閱讀要求,對閱讀形式做出相應調整。具體來講,整合閱讀形式主要包括:(1)結合閱讀主題,創設閱讀情境。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閱讀指導中,教師結合“神話傳說”的主題,對《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夸父追日》等文本進行整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圖片、視頻等內容,以構建生動情境,并配合情境講述故事,讓學生在奇幻的想象中調動閱讀興趣,提升閱讀體驗,深化對閱讀主題的理解。(2)引導合作溝通,營造開放氛圍。對于小學生來說,整合閱讀的任務量遠多于單篇閱讀,而小學生情感認知的局限,使得其在獨立閱讀過程中困難重重,因此,展開合作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在整合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依托文本,為學生創設開放學習的空間,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并確保每一個孩子在小組合作中都各有分工,各有任務,讓閱讀在相互交流與互動中不斷推進。(3)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的整合。進入數字時代,電子閱讀成為現代人主要的閱讀方式?;诖耍谛W語文整合閱讀設計中,教師應將紙質閱讀與電子閱讀相結合,一方面利用紙質書籍為學生營造濃厚、安靜的閱讀氛圍;另一方面利用電子書籍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閱讀資源,讓學生在更加生動、有趣的閱讀文本中提升閱讀效率。
三、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基于整合閱讀要求,從內容與形式上做出調整,引導學生從更加開闊的角度探究文本內涵。在整合閱讀的應用中,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率地完成知識梳理,拓寬閱讀視野,擴大閱讀知識面,實現閱讀情感升華。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中,應進一步探究整合閱讀的應用策略,以不斷提升閱讀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賈雯.新形勢下整合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188.
[2]王愛寧.新形勢下整合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學周刊,2017(1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