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芝萍
摘 要:在新課程的不斷指引下,合作教學不斷深入各個學科的教學體系中。在初中階段,體育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體育運動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還可有效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對如何在初中籃球教學中應用合作教學展開深入的討論,以此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籃球;合作教學
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體育課一直被視為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而無法得到重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素質教育已經普及到各個學校中,體育作為一門可以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全學生人格發展的課程,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而在中學階段,籃球課程一直是一項可以兼顧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教學活動。將合作式教學手段應用在籃球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一、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讓小組成員可以充分地交換練習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建立健全的課堂時間管理機制,這樣才能為籃球的合作教學提供有效的教學保證。例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采取理論教學的方式來進行第一節的體育教學,等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完全消化后,再利用室外體育課讓學生進行實踐。這種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經過長時間的間隔,忘記教師所教授的理論知識。因為,在很多地區,體育課的設立一周只有一節。對此,教師就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先將基本動作教授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再采用輪換表演法,讓一部分學生展示不同的籃球基本動作,讓其他同學進行觀看,指出學生的動作是否規范。這種方式不僅大大縮短了教師的授課時間,還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進行高效結合,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也要讓學生進行相互點評,指出對方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讓他人和自身都可以得到進步。
二、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合作學習中的技巧訓練
部分教師在使用合作式教學法進行體育課的教學時,雖然會將學生分成多個合作小組,但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仍舊保留了傳統的教學方法,這會導致學生成長發展受到阻礙。對此,初中體育教師應該積極響應號召,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內容,在原有的籃球基礎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內容,使籃球教學不再枯燥。例如,教師可以在日常籃球教學中與學生分享一些籃球趣事、實戰內容、比賽規則、籃球文化的來源等,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參與到籃球活動中,進一步拓展學生對籃球運動探索的精神。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籃球活動來促進學生的合作式學習。例如,教師可以按照一場籃球比賽的正規形式組建一場班級內部的籃球比賽,讓學生充分投入到比賽中,強化學生的技巧和實戰能力。在比賽結束后,教師就學生的合作表現對學生進行點評,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三、滿足不同層次合作小組的不同需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因為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生長發育并不成熟,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強調對學生的引導,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活動中來,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由于學生的個人體育能力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考慮學生之間的差距,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例如,當遇到擅長體育運動并且喜愛籃球運動的學生時,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技巧發展,強化對學生的訓練,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籃球比賽中,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的籃球實戰能力;在面對一些體育較差的學生時,教師要選擇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的運動方式,通過教師的表揚和鼓勵,不斷地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自信心,這樣學生才能夠逐漸提高自身參加體育活動的意愿。此外,教師也可以選擇讓體育成績較好的學生與成績較差的學生形成互助學習小組,讓體育成績優秀的學生通過自身的優點來帶動體育運動能力欠佳的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學生品質的發展,還可以保證班級集體學習效率的提高。
四、加強小組成員的內部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教學的核心就是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因此,教師要將合作教學應用在籃球教學中,就必須要強調為學生營造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才能培養出合作意識。例如,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制訂共同的學習目標,以此讓學生通過小組之間的互助協作達到培養團隊精神的教學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把自身的注意力放在對學生小組合作觀察上,這樣教師就可以評判出小組分工是否合理,并對小組的分工進行一定的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與學生進行溝通時一定要使用恰當的話語,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進行有效的協助,這樣才能夠使學生逐步克服困難達到教學的目的。
總之,在初中體育的籃球教學中,應用合作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還可以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林濤.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