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君
摘 要:小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健康成長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盛意義重大。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道德敘事法進行道德滲透教育,能夠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道德敘事法”;教學策略
道德敘事法是一種全新的德育方式,在小學生的德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程標背景下,運用道德敘事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科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人才。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道德敘事要多元化
在傳統的德育教學中,對于教育者的地位非常重視,施行教育權利的老師具有絕對權威,容不得學生挑戰,說一不二,學生只能被動地服從老師的教誨,這種教育狀態下的師生關系不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也只是被動進行授課,教學效率低下,德育效果不明顯,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而新課標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觀,學生的主體地位日漸凸顯,學生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烈,他們不再是填鴨式教育方式下的受害者,不再被動地接受灌輸教育。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運用道德敘事法,開發多元化的敘事主體,促進學生的德育素養。
新課標背景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打破一言堂教學模式,將課堂和學習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在學生自我講述和表達的過程中,提高情感體驗,達到德育的目標。道德敘事的多元化策略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予學生應有的話語權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道德教育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均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科學的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率。
比如在學習《愛的時光》一節內容時,老師課前要精心研究教材,做好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可先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以分享自己身邊愛的故事,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然后選取一兩個小組,將與自己有關的愛的故事面向全班同學進行分享,最后全班同學參與討論。在這樣的環節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也增進了學生關于“愛的時光”的感受,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德育滲透,潤物無聲,激起了學生對親人的感激之情,激發了學生“回報愛”的道德情感的升華。
二、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道德敘事要生活化
德育素養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而開發生活化的道德敘事法,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效果,小學生由于他們的認知經驗所限,一些抽象的說教無法實現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德育滲透進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一方面,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德育素材,將生活與德育聯結在一起,生活中一個小故事、點滴小事,通過老師的細心觀察,可作為德育敘事教育的資源,在備課中,將收集到的德育素材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并進行適當的加工,滲透到教學環節中來,讓學生時時感受到,德育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從而引發學生的深刻思考。當然,也可以把生活中與德育相關的內容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以達到在交流、討論中滲透德育的目標。比如在講到《友鄰和睦關系》時,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鄰里故事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回憶自己鄰里交往的情形,并討論如何學會正確地處理鄰里關系,從而提高自我認識。
一方面,老師選取德育敘事的素材時,要有針對性,要在道德敘事中實現德育目標,這樣的敘事才有教育意義,能夠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育化的目的。所以,在選取素材時,一定要避免與學生生活無關的事件,這樣不利于滲透德育。比如單純地給學生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往往不會收到德育的效果,而要進行精心設計,如何讓這些老故事煥發出新的德育價值。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道德敘事要深層化
道德敘事法要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達到德育的目的,讓學生通過德育敘事實現德育素養提升。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在提出德育敘事內容之后,要給學生留下充裕的思考時間,讓學生通過交流,內化自己的品德修養,在交流、分享時要給學生提供平臺,以鍛煉提升學生的思考深度,提升德育的深層次價值觀,這是道德敘事法的價值所在。
比如在學習《學會謙讓》一節內容時,老師可提供《孔融讓梨》的德育故事,然后老師設計一些能夠引發學生深層思考的問題“同學們,如果你是孔融,你會給弟弟妹妹讓梨嗎?”學生對于這一問題思考的角度可能是多樣化的,因而答案也具有不確定性,老師一定要做好預設,學生中可能有人會回答“不讓”,這與常態答案相悖,如果出現了這些生成性問題,老師一定要做好引導,認真傾聽學生的理由,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價值觀認識。
總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道德敘事法是一種全新的德育理念,老師一定要立足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好道德敘事法策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沈玲玲.道德敘事法在家庭道德情感教育中的運用[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0.
[2]曹亞琴.再論道德敘事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3]曾艷.道德敘事法: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合理選擇[J].懷化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