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明確提出:“讀二級目標是: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讀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不難看出,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為終身英語閱讀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義務教育階段;英語繪本教學
在現在的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對英語課文反復理解背誦語法,英語課文閱讀量嚴重不足,這一行為磨滅了他們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近年來,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各地紛紛重視英語課外閱讀,注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英語繪本教學研討活動成為教研重要內容。英語繪本主題多樣,情節生動,配合鮮活生動的配圖,符合小學階段學生認知,非常適合作為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幫助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興趣,為學生滲透異國文化,開拓視野,累積語言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很多英語老師選擇以繪本為載體,銜接課堂,把繪本作為教材的延伸,希望以繪本教學鍛煉思維,拓展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
筆者旨在結合自身教學經歷及對于小學階段英語繪本的分析,探索小學階段可以選擇的英語繪本,繪本課堂教學手段及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在教學英語繪本的選擇上,并不是所有的英文繪本都適合,要以學生為主題,針對不同學情選擇合適的英語繪本材料
1.選擇適合小學階段學生語言能力的繪本: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習對象要有不同的選擇標準。中低年級學生應該選擇生詞不多,圖文配套,情節生動的故事性繪本,繪本選擇應該主題選擇偏生活化。繪本語言上,有節奏性的短繪本最佳,并注意繪本中所蘊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中高年級詞匯量、英語思維能力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要注意選擇適合高年級興趣的話題以調動閱讀積極性。同樣的,繪本生單詞不易過多,語篇不宜過長。
2.選擇的繪本主題應該接近兒童真實生活:繪本內容的選擇應該貼近生活,能引起共鳴,有利于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良好品格的養成。與生活緊密結合,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 貼近生活即提供真實語境,可幫助學生把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后,促使語言由“輸入”轉換為“輸出”。
3.選擇有語用情境的繪本: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語言的學習應該是能夠運用在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景中的。英文繪本是有語境的對話,情境促使學生閱讀繪本后能夠自主的表達,把學到的寓言靈活運用,進而提高自身英語表達能力。選擇有語用情境的繪本,能夠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境,讓他們在情境中學以致用。
二、英文繪本教學步驟可以依據閱讀的教學模式,大致分為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大環節
1.Pre-reading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主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是保證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根據英語繪本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現有英語知識水平,通過教學手段使學生聯系舊知和自身生活經歷,融入當下課堂。教學手段而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課前歌曲、舞蹈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入環節,也可遵循英語課堂常規環節,如free talk、games等都可設置,調動課堂積極性,吸引學生興趣。
2.While-reading環節:這一環節在傳統教學中均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作為講述者,充分利用自己說話的語音語調、神情動作等,讓學生盡快融入到課堂中來。在英語繪本教學中,可以學生為主體。在繪本教學課堂中,教師不應該一開始就急于將整個故事講給學生聽,要有效利用圖片和文字的統一,引導學生通過圖片對繪本內容進行全方位的感知、探索、搜尋和組接。可以先把生動形象的圖畫展示給他們,讓他們在讀圖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通過對細節的關注,自主地去挖掘和推測故事的發展。教師可基于繪本內容,設置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思考故事情節。教師可基于圖片,出示關鍵詞句,讓學生語言輸出。教師可基于繪本內容,設置小組活動,合作表演、創造、續寫、改變繪本等,以師生互動為引導示范,注重生生互動。
3.Post-reading環節:這一過程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對于繪本整體語篇有基礎理解后,能有所拓展,有綜合的提升。小學階段英語綜合能力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四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以鍛煉學生不同的能力。例如讓學生根據圖片和板書復述繪本故事,鍛煉學生的說;小組合作表演繪本故事,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基于繪本故事改編歌曲、chant、詩歌,促使學生轉為“語音輸出”。
三、教師運用繪本進行英語教學的細節對策
1.教師要站在兒童視角解讀繪本。好的繪本從故事、情節、圖文等方面都有很多及其巧妙的細節,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解讀很容易忽視。因此,老師在繪本教學備課時調要整到兒童的視角理解繪本。
2.繪本重“繪”,教師要關注圖片,重視圖文的聯系。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繪本,多是大篇幅豐富多彩的圖文配以少量文本內容。特別是中低年級,詞匯量少,必須借助圖片和文字的聯系理解故事。聚焦文字內容而忽視圖片內容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先整體讀圖,讓學生在想象力的指引下對故事有預設。此環節教師可以以故事任務、故事地點、故事活動、故事情感等多維度切入故事,讓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繪本圖片,這也是聯系舊知的過程,為接下來的深層解讀繪本做鋪墊。
3.重視繪本教學的整體性、整體把握、整體感知。在現在的繪本教學中,部分教師會把繪本文本割裂。基于圖片,孩子們對于繪本故事情節的預設是不同的,割裂文本,割裂了故事情節的銜接。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時間自主賞析完整繪本,體會繪本閱讀的魅力、趣味。
4.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繪本分層教學,注重因材施教。基于不同學生的喜好、不同學生英語儲備、不同等學情,教師從繪本選擇、教學目標設置、教學環境設計等角度都應有所考量。
在重視英語綜合素養,重視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背景下,英語繪本教學必將成為當下很多英語教師的教學內容。筆者只是對英語繪本教學提出自己的拙見,很多觀點可能存在不足,筆者也會在今后的實踐中繼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