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天豐 朱世彥 高占欣
摘要: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單純依靠學校和教師,還需要家長的支持。只有開展家校合作模式,加強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聯系,才能及時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對癥下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闡述了家校合作模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最后探討了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
一直以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務主要由學校心理教師完成,授課形式以知識點講解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事實上,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還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家校合作,充分發揮家長、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優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由此可見,家校合作模式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
首先,學生的認識不足。初中生正處于青春發展期,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可能會遇到困難,但是他們并不會將這些問題與心理問題相聯系。一般而言,去心理咨詢室的都是成績較差的學生,這就容易讓人將心理問題與學習成績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抵觸心理。
其次,學校的認識不足。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階段的一個轉折點,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過分強調學生課堂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學生學習壓力產生的可能性。雖然學校也開設了心理教育課,但是大多數都是走形式,缺乏教育實踐,難以發揮出對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幫助作用。
最后,家長的認識不足。初中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有些家長仍然認為只要給予孩子足夠好的物質條件,他們就能健康成長。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家長忙于工作,將孩子的教育管理全交由學校和教師,缺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不僅加大了學校和教師的教育負擔,同時也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條件不足
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過分注重學校的升學率,并且將學科教育列為辦學的重點。雖然在文化教育方面學校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但是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卻沒有專業化的教育團隊。一些心理教育課是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課教師兼任,無論是教育方法,還是教育內容都不夠專業,對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收效甚微。
二、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1.家校合作,改變了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家長和孩子生活成長的年代不同,他們對現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也不足。開展家校合作,增強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交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且能夠根據自己孩子心理上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對孩子進行適當引導,促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2.家校合作,縮短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由于大多數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導致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不重視。父母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當孩子成績不夠理想時,如果只是一味地責備,就會造成孩子心理疾病的產生。通過家校合作,提升了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家長不僅對孩子的學習給予充分的支持,還能夠理解孩子,并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孩子也會愿意去和家長傾訴自己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
3.家校合作,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性格比較內向。一些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愿意尋求他人的幫助,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心理疾病。通過家校合作,不僅使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增加了,學生與家長、教師的溝通也變多了,使家長、學校、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合理加以引導解決。
三、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在家長會上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家長會是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家長會上,家長能夠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教師也能了解到學生在家的學習狀態。家長會為家長與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溝通平臺。教師不僅要向家長匯報學生在班級的學習情況,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向家長深入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讓家長意識到心理健康因素是與學生的學習成績相聯系的,從而提升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2.向家長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為了更好地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要采取多種渠道向家長講授教育方法,家校結合,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可以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建立家長微信群、打電話等渠道,勤與家長溝通交流,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并且鼓勵家長上網查閱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文章,積累經驗。這樣不僅增強了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能通過家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減輕教師的教育負擔。
3.建立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平臺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提供了便捷。學校可以利用網絡技術的便利性,與家長建立溝通平臺。在這個平臺中,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時間,引導家長提出自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不懈努力,一定能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
總之,初中生的思維和情感仍處于發展階段,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不僅是教師的工作,也需要家長的配合,只有開展家校合作,增強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平,左恩玲.長春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初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