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佩琳
【摘 ?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科學領域明確提出“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要求科學探究活動應該“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擴展幼兒學習與生活的空間”。我園緊隨江蘇省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理念,充分突出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特色,因地制宜,挖掘豐富的幼兒園戶外科學探究資源。本文談談如何通過實踐探索創設幼兒園戶外科學探索區。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戶外科學區;探索
中圖分類號:G610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29-0128-02
【Abstract】"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clearly proposes "close to nature and cherish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requiring scientific inquiry activities to "fully utiliz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xpand children's learning and living space". Our Kindergarten closely follows the gamification concept of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n Jiangsu Province, fully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indergarten scientific enlightenment education, adapts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taps rich resources for kindergarten outdoor scientific exploration. This article talks about how to create a kindergarten outdoor scientific exploration area through practical exploration.
【Keywords】Course gamification; Outdoor science area; Exploration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受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直接驅使和控制的。陶行知曾提出,“改造城鄉教育,培養學生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活本領”“普及科學教育,推廣現代科學技術”。我園結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突出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特色,因地制宜,挖掘豐富的幼兒園戶外科學探究資源,給予幼兒更自由的科學探究活動的游戲氛圍。
一、巧用資源,共創區角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利用各種不同的資源創設科學探索區環境。
(一)利用科教創新區資源,創設太陽能游戲區
我園坐落在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這里聚集了眾多的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代表當今科技領先水平的研發機構和大批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這些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使我園創設科學探索區具有了獨特的資源,我們利用這一資源,共創了太陽能小屋。
(二)挖掘家長資源,創設磁力探索區
我們充分挖掘家長資源,利用家長資源創設了磁力探索區。愛心家長為我們提供了PVC管、鐵板,鐵板經過幼兒與愛心家長共同繪畫成宮西達也的大恐龍和小恐龍,PVC管彎頭處加上磁鐵吸在鐵板上,再連接各種長短的管子,創設了愛的傳聲筒。
(三)結合園內資源,創設步道感受區
幼兒在生活中對各種各樣材質的路很感興趣,于是學生開展了關于小路的團討活動:如何造路?請誰造路成了學生新的問題。他們想到:現在幼兒園正好在基建,利用這一資源,可以邀請工人叔叔來造路。學生選擇了小樹林,打造了一條由各種鵝卵石、磚塊、瓦片鋪成的小路。
二、結合經驗,支持深度學習
在科學探索區材料提供方面,我們教師能夠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已有經驗和最近發展區,提供各種不同的多層次材料,激發幼兒自由、自主、創造地進行游戲。
(一)真觀察,結合幼兒經驗
學生走過各種小路,在幼兒園也打造了一條翰林步道。我們和學生共同收集了各種不同觸感的材料,將材料粘貼在帶有序號的地墊上,組成了一條觸覺小路。將自制的小路與現成的小路進行有機組合,構成一條環形的翰林步道。
(二)多等待,留出探索空間
在《中國娃》的主題中,學生對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特別感興趣。我們抓住孩子的興趣點,生成了古法造紙的活動。在學生一次次的失敗、爭執、嘗試、調整后,收獲了經驗的生成,解決了問題。
(三)細琢磨,投放適宜材料
太陽能小屋是一個多功能的小屋,我們充分利用小屋的各個面創設符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游戲的各種玩具。如適合小班幼兒探索的太陽能親子小制作、手搖桿發電,這些都是操作比較簡單、現象明顯直觀的。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探索經驗,觀察能力逐漸增強,我們在太陽能的屋頂上創設了三原色,利用太陽能轉電能,投放了沙畫。大班幼兒探究意識、觀察記錄能力強,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創設了燈泡狂想曲、電與磁的秘密,學生在操作探索中進行記錄。
三、貼近生活,促進幼兒發展
貼近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貼近幼兒的生活及興趣與需要。
(一)貼近自然
我們在打造科學探索區的時候,選材和環境創設都貼近自然。學生能夠撿落葉,摘取葉子刷葉脈,觀察大樹、竹林,利用太陽能這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創設太陽能小屋,旨在利用自然、貼近自然。
(二)來源生活
科學探索區的翰林步道、竹林探秘、愛的傳聲筒、滑輪大比拼、燈泡狂想曲等都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都能看到,有一定的經驗基礎,探究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三)安全環保
在材料方面,我們講究經濟環保。在活動中,幼兒可以就地取材,找一找周圍的落葉、小花進行探索;合理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尋找生活中各種不同的材料,制作成多達36種不同觸感的翰林步道,如絲瓜筋、快遞泡泡袋、廢舊勾線筆等。
四、結語
結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相信學生在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環境中,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動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不斷獲得新經驗。
參考文獻: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師讀本[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朱慕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