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都與互聯網發展密切相關,涌現出大量的“互聯網+”企業,尤其是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推廣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很多的新鮮事物對原有的農業發展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而信息化網絡的出現也導致原有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發生了變化,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具有時效性和準確性的信息,電子商務網絡平臺交易模式的推廣對原有的農產品銷售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導致整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遇到了越來越多的機會,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將會給農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前景。但是與此同時,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對網絡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加強信息資源建設,構建完善的物流體系,從法律層面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商務;農產品營銷;信息資源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的出現代表著互聯網技術在全社會都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互聯網技術對于人們的社會生活模式以及思維模式都起著深刻的改造作用,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已經在方方面面中都有所體現,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空間技術、電子計算機以及生物工程作為主要的標志,這次革命對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農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性行業,因此是受到互聯網技術影響最為深遠的行業,尤其是最近幾年,各種電商平臺的出現,對農業的發展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現在的農業發展必須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對信息技術進行更為廣泛的運用,為消費群體建立起更加高效合理的購物途徑,從而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和農業的緊密結合。
1 “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這一概念最初是在2012年提出的,2012年舉辦了世界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在博覽會中,第一次提到了“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的含義指的是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實現不同行業之間的信息互相交融和共享,共享和交融信息的基礎是互聯網。作為一個全新的領域,最終的目標是將互聯網資源在配置各要素過程中的作用最大化,通過將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信息進行相互共享,對不同地區的資源進行深入整合,能夠使得當前所擁有的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建立起全新的經濟生態模式,更加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也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互聯網+”的主要特點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已經實現了突破時間和地點的溝通模式,不管溝通雙方所處的時間和地點,均能夠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和想要溝通的對象開展交流,突破了時間和地區的界限,作為農產品銷售來說,這種時間界限的突破能夠大大提高信息的對稱性,從而幫助農產品買賣的開展。二是高強度跨界交融性,跨界代表著互聯網平臺的發展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行業,對不同行業的特性與資源進行深化整合,所孕育出的經濟形態更加符合市場發展的方向,而這種跨界的整合不是將行業與行業之間所累積的資源進行簡單地相加,而是能夠將不同行業進行相互交融,從而使得資源最大化利用,建立有機整體的深度融合方式,為互聯網參與雙方提供了更加明確的發展方向,創造了更大的利潤空間,無論是對于農業發展而言,還是對于社會發展而言,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巨變。三是高度創新性,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舞臺中擁有發言權,必須要具有創新能力,社會也需要借助于創新才能得到發展和進步,國家需要借助于創新才能夠擁有更多的資源,我國一向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多種方式,鼓勵人們進行創新,并且為創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在創新時代發展的環境下,我國越來越提倡人們應當主動接受新鮮的事物,而互聯網平臺本身便是創新時代發展的產物,借助于互聯網平臺,能夠為更多擁有創業能力和創業夢想的人提供舞臺,也與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方向相契合。四是高度的人文性,互聯網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體現了人文關懷這一基礎,對人性表現出最起碼的尊重,充分尊重了不同個體的表達權和訴求權,同時互聯網也為不同主體的創造性發揮提供了有力的平臺,能夠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互聯網本身是人類發展的產物,人們在最初發明互聯網的目的在于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而在互聯網平臺上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主體,都處于互相尊重的狀態,不論是何種職業、社會地位如何、經濟收入水平高低,在互聯網平臺中都通通忽略不計,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的和自由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特征。借助于這一平臺,能夠體現勞動成果和勞動價值,能夠實現個人最大程度的自由發展和思想的表達。
2 “互聯網+”時代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電子商務本身便是以網絡作為重要的基礎,借助于網絡進行各種商業活動,這種新型的商務模式代表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網絡經濟的時代,“互聯網+”技術的到來,使得電子商務迅速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并在短時間內,迅速融入到社會的各行各業中去,波及到經濟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農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行業,也是發展時間最為悠久的行業,對于作為農業大國地我國來說,農業是我國的支柱性產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原有的農業發展模式而言是一次重要的變革,農業發展逐漸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潮流緊密融合在一起,“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農業和電子商務緊密結合在一起,不管是推動農業的發展,還是對電子商務行業的運用加以規范,都將為農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1 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模式迅速發展
農業電子商務的普及對原有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是一種全新的突破,使得交易雙方的距離大大縮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代表了時空的限制被打破,買賣雙方能夠在24小時之內隨時隨地地完成交易,借助于互聯網電商交易平臺和第三方支付手段,能夠保證交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雙方之間的交易只通過物流進行傳輸,使得中間環節大大減少,而這種調整對原有的農產品層層分層的弊端進行了改善,并且降低了農產品運輸所需要支出的成本,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農產品質優價廉的要求。以信息交流為基礎,基本上實現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運輸時間,運輸渠道以及運輸品質的需求,進而確保消費者的購買需要得到滿足,交易雙方的信息實現了有效的溝通和共享,防止因層層傳遞導致信息失真,從根源上改善了傳統農業產品運輸過程中的信息失真問題。
2.2 農業信息服務模式和經紀人模式出現
在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的過程中,除了會改變農產品營銷渠道以外,而且還會推動農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首先農業信息服務模式進一步改進,農業信息服務模式指的是將政府或是相關組織作為農業信息服務網絡的提供者和建立者在“互聯網+”時代中提供更多的爆炸性信息,通過新媒體進行農業有利信息的廣泛傳播,進而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信息方面的支撐。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是農業信息服務新模式的基礎,也能夠為各種農產品的銷售和生產提供信息咨詢的途徑和渠道,通過短信服務和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生產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資源,保證所提供各種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于原有的農業生產結構和營銷結構是一場變革,不斷提升農民的綜合收益。
2.3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困惑
事物的發展往往具有兩面性,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帶動了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也給農業電子商務帶來了很多的難題。一是當前我國的絕大多數網絡銷售主體依然以大中城市作為主要的落腳點,很少有農村市場進行開發利用,而農村是農產品的主要生產來源地,也是重要的消費市場,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農村的網絡技術普及程度相對較低,農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等。
3 “互聯網+”時代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策
3.1 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資源建設
農村市場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將來也是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陣地,當前我國農村網絡覆蓋已經達到了2億人以上,在總體網民數量中所占比重超過1/3,如此龐大的農民群體將會為農業電子商務的消費提供巨大的購買市場,也是未來互聯網銷售增長的重要領域。如今城市的購買力逐漸趨于飽和,網絡銷售平臺在城市領域中所銷售的各種產品數量出現飽和狀態,產品的銷售增長幅度也在逐漸放緩,為此,需要有新的刺激來對市場進行激活。網絡平臺也將會逐漸轉移視線,回歸到農產品的生產地來進行重點的開發和培養,進一步改進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以適應市場的發展,到時候農村市場將會是網絡營銷環節的重點關注對象。
3.2 整合物流資源,完善物流體系
對物流行業進行資源的整合是推動農業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農產品一般水分比較多,儲存時間較短,儲存條件要求較高,從農產品生產結束一直到交到消費者手里,時間越短.越能夠保證農產品的新鮮度,越能夠保證農產品的價格和價值,而時間長短的最重要因素在于物流,物流運輸時間直接會關系到各種農產品的質量,所以對物流資源進行整合是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方式的重要因素。一是要進一步加強行業規范,將一些沒有資源、運輸較慢、社會評價較差的企業排除在外,或者是對這些企業進行整合;二是提高整個物流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當前很多的物流崗位上人員流動較為頻繁,很多員工都是跳槽到物流行業中去的,沒有理解物流行業的責任,這需要通過培訓的方式來提高行業人員的總體素質,只有提高物流行業的整體素質,才能夠為互聯網平臺下的農產品營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從而推動這一時代背景下農業電子商務的健康運轉。
3.3 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建設
當前還沒有建立起專門的法律法規對互聯網平臺加以規范,政府應當充分發揮牽頭作用,對各種平臺的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除此以外,政府還應當建立起金融監管、信息保障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機制體制,對農產品網絡平臺服務機構加以扶持,不斷拓展投訴和建議渠道,打造專門的行業標準,對市場進行嚴格的管控。除此以外,農業電子商務的模式也要進一步創新,尤其是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今天,新興網絡平臺將會為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說微商,而這些平臺都將會推動農業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崢嶸,王進.面向“互聯網+”時代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16(05).
[2]顧曉雪,顧新,王濤.“互聯網+”戰略下我國電子商務物流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決策咨詢,2016(03).
[3]李玉清,董曉晗,張燕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電子商務發展研究——以嘉興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7(23).
[4]鄭孟琦.面向“互聯網+”時代的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研究[J].納稅,20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