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芹
【摘要】差異化兒童習作教學既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需要,又是提高寫作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谡Z文核心素養的差異化兒童習作教學,充分尊重兒童個性發展的需要,強調指向兒童語言、思維發展的基于學情的靈活教學,可以通過三個策略達成:一是利用差異,抓住細節,豐富學生想象力;二是活化差異,搭建支架,發展學生思維力;三是尊重差異,多元評價,提升學生表達力。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 兒童差異化習作 教學策略
一、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習作教學優化的重要性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兒童習作教學,應以培育兒童的核心素養為根本目的,豐富學生想象力、發展學生思維力、提升學生表達力。然而,在小學習作教學中,很多教師由于單純地追求教學效率,把目光投放到考試的分數上,在教學中便使用最直接的方法,即要求學生機械地模仿范文。由此使得學生過于依賴范文,久而久之,在習作中沒有了自我的主題思考以及自己的框架結構,甚至直接翻閱參考書或者搜索網上的范文。究其原因,就是教師不重視啟發并引導學生思考,對于習作理解局限于對范文的模仿與借鑒,把學生的習作僅僅當成了一種空泛的形式訓練。此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創新寫作理念以及教學方法,加強培養學生想象力、思維力、言語表達力,開展差異化習作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
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兒童差異化習作教學策略建構
在差異化習作教學中,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基于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如有的學生寫出來的語言干癟無味;有的學生習作時會無話可說……究其原因,是這部分學生還沒掌握抓住細節進行描寫的方法,或習作的內容沒有和生活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或我們對學生的習作評改方式不能有效地跟進……因此,習作教學需要差異化對待,在習作教學中我們只有找出學生們存在的差異,利用好他們的差異,才能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一)利用差異,抓住細節,豐富學生想象力
小學生習作教學中,缺乏細節描寫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與學生日常觀察不認真、想象思維能力差等有緊密關系。假若學生頭腦中儲備的資料不夠豐富,也沒有形成動態且連續的畫面,無論其想表達的東西多么有趣,寫出來的依然是只言片語,沒有光彩。在差異化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細節的定格放大,引導學生捕捉并想象,注意增加細節描寫,優化教學內容,以此增強文章的可讀性,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以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神奇的探險之旅》習作為例,筆者在進行學情檢測時,歸納出問題主要有:部分學生語言籠統,幾句話就介紹完了這個探險故事;部分學生能將曲折的探險過程寫得具體;部分學生沒能把心情的變化細膩地表述出來,等等?;趯W情的分析,為了激發學生思維想象力,寫出趣味性強、內容充實的文章,筆者對本次習作如何進行細節描寫做了詳細指導。首先帶著學生回顧《跳水》片段:“孩子氣極了,他的手放開了繩子和桅桿,張開胳膊,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去取帽子。這時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嚇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有個人嚇得大叫了一聲,孩子聽到叫聲往下一望,兩條腿不由得發起抖來。正在這時候,船長從船艙里出來,手里拿著一支槍,立刻瞄準兒子,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開槍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開槍了!撲通一聲,孩子像顆炮彈扎進了海里。二十來個勇敢的水手已經跳進了大海。等孩子一上來,水手們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比缓笞寣W生說說此片段作者運用了什么細節描寫,對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怎樣寫具體的。最后通過細節描寫方法的回顧,要求學生基于此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抓住動作、心理、環境描寫大膽地進行文章創作,為習作教學注入活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學生習作的差異,搭建合宜的學習支架,為學生提供想象附著點,并提供差異化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寫出內容豐富且趣味性強的文章。
(二)活化差異,搭建支架,發展學生思維力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一個方面,兒童核心素養的養成離不開思維能力的訓練。差異化習作教學,注重幫助學生建構有效的學習支架,拓寬學生的思維寬度,發展學生思維力。因為學習支架有助于學生分析和認識學習任務,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更充分地進行同伴互學,從而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起到有效的支持和幫助。
以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我想對您說》習作為例,本單元的習作要素“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與閱讀要素“注意體會場景和細節描寫中蘊含的感情”的關聯非常緊密。在本單元的習作指導中,筆者為學生搭建多個學習支架,加強過程指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借助本單元的《慈母情深》,引導學生尋找母親的情深究竟深藏在哪里,借助《父愛之舟》引導學生抓住七個場景和細節描寫感受平凡點滴中的父子之愛。將兩篇課文中學習到的方法,試著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如針對部分學生選擇了對媽媽、爸爸、教師或同學說的話題,教師以此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假若想對老師說,你要說什么?對同學,又有什么小秘密分享?這種訓練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拓寬其思維寬度,還可激發學生習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從習作類型來說,這一單元又是應用文的練習,有的學生不能掌握書信的格式,有的學生沒有給遠方朋友寫信的資源,有的學生又不好意思給父母寫信,所以為了活化差異,筆者聯系了一個外校的教師,與他互相交換班級學生名片及簡單情況,然后組織學生策劃了和遠方陌生的朋友“手拉手”活動,給其中一位朋友寫封信,介紹一下家鄉的物產、風景、民俗及自己的學習情況等,以此讓學生的生活多元化,讓他們既能掌握書信格式,又能建構自己的言語,更能拓寬思維的寬度。其實,習作練習中,教師鼓勵并引導學生盡可能聯想并還原實際生活中發生的事,或以借題發揮手法進行習作,能使得文章更加真實且貼近生活。借助開放式作文練習,可為學生提供廣闊空間張揚個性,同時還能充分發揮自己特長,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
(三)尊重差異,多元評價,提升學生表達力
小學語文差異性習作教學中,評價環節非常關鍵。但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素養欠缺,對評價作用認識不到位,導致在習作評價的過程中忽略了每個兒童習作中獨立個體存在的差異性,往往用“寫得不錯”“寫得很好”“寫得很棒”等單一化語言去評價班級所有學生的作文,阻礙了每個兒童富有個性言語思維的發展。所以教師要想打破這種局面,必須要注意通過“關注不同主體,追求差異性評價;關注兒童發展,增加積極性評價”等多元評價來提高學生言語思維表達能力,培養核心素養。
如在評價《我的心兒怦怦跳》這篇習作時,筆者首先給出評價的標準:標點符號運用是否正確?書寫是否工整?選材是否合適?事情的經過是否寫清楚?感受是否寫清楚?接著針對學生差異:有的學生在寫自己的感受時缺乏真實性,太過于夸張、激進了;有的學生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盡用同樣的詞語堆砌;有的學生像是在記流水賬……筆者運用多元評價,引領學生一起或去尋找習作的閃光之處;或給出習作的方法支架;或提醒學生突出側重點,換個角度重點把感受寫清楚??傊?,師生同評共賞,充分發揮評價作用,力求讓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在多元評價中得到發展,培養更好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差異化習作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習差異化理論知識,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發掘其學習潛力,合理應用差異化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不斷提高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