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雁鴻
摘要:現在我國教育日漸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信息化職業教育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很大的保障和提升,創建信息化職業教育,成為職業院校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以此為課題展開分析,闡述信息化職業教育的價值性和重要性,立足于現實研究當下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問題及有效對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現狀;對策研究
1、引言
如今是信息化時代,社會各行各業都朝著信息化方向發展,教育也不例外,職業教育是教育中一大關鍵環節,開展信息化建設是當下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程度的好壞影響著學校總體教學實力。所以為了能夠最大化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必須要開展信息化教育建設。為了令信息化建設之路發展順暢,少走彎道,盡快克服困難掃除障礙,本文展開實地調研分析,來給出有效性建議。
2、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2.1? 為信息化教學建立硬件保證
現代社會,職業學校一般都安裝了多媒體系統,這為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創建了硬件保證。老師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勢,憑借各種信息化手段工具,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比如上課前,學生按照老師給出的資源預先學習,將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重點問題記錄下來,待上課交流。課堂上,老師按照學生的問題來設計課堂內容,學生互相協作、加強溝通,師生展開互動和交流,一起來完成學習難點,實現知識點的累積。職業教育信息化能夠為信息化教學建立硬件保證,在其保障下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化教學效用,提升職業教育實效性和價值。
2.2? 對信息時代教育人員提出更高要求
身為職業院校學生,基本都存在普遍的一個現象,即沒有興趣學習枯燥的理論知識,對老師課堂講課有很大的抵觸情緒,但卻很喜歡自己動手實踐和操作,偏愛體驗式學習,傾向于從玩樂中獲取知識。由于年齡不大,學生們普遍喜歡看動漫、視頻等。學習方式上,也不僅僅局限于通過課堂、讀書來獲取相關知識和咨詢。網絡的發展和海量信息的涌現,給予了學生更多學習渠道和方式。這意味著新時代下職業院校老師的職責和能力受到了挑戰。為了滿足學生需求,順應時代發展,老師們必須要不斷精進自身技能,以現代化教育理念為核心,巧妙借助信息技術方式、工具來規劃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從方法、內容設立、回饋、溝通多方面實現創新化變革。
2.3? 為信息化教學提供豐富資源
信息化時代中,教學資源變得多元多樣,除了基礎的教材、參考書,每一個網絡渠道都可以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而且,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圖文和影響相融合,令資源呈現方式更為直觀生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方便學生理解和學習。借助模擬仿真,可以將一些晦澀的理論、無法實踐操作的設備加以模擬,實現更好的教學成效。在職業教育信息化中,依托慕課等線上資源,不僅能夠讓學生打開眼界,還能夠促進學生思維創新發展。
3、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的現狀
3.1? 重視學習內容,輕視環境創設
信息化教學和傳統教學最大的區別之處在于學習環境的改變,但當下信息化教學模式中,老師并未展現出這一優勢差別,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不夠深刻,采用課件和白板授課,教學本質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僅僅是通過信息技術來教給學生學習內容,并未注重學習環境的打造和與學生的互動。
3.2? 教學資源重建輕用,嚴重失衡
我國對教育的信息化發展重視程度較高,給予的教學資源也越來越豐富,但質量上卻有待提升,海量資源中存在良莠不齊的質量問題,不少低劣資源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雖然教學資源平臺變得豐富化,但教學資源卻出現了同質化現象,致使實際應用中無法充分發揮作用,影響教學質量。
3.3? 信息化教學模式使用率低下
老師是信息化教學傳達的指導者和推動者,但目前老師群體對信息化教學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層次,沒有理解信息化教學的內在深意,對于學習理論、學習系統的設計也不夠完善,在教學環境的創設上也有待提高。很多老師對信息化的理解只是播放視頻與課件,沒有充分發揮出信息化資源的價值性,沒有借助信息化對教學模式加以變革和完善。
3.4? 對信息化工具過于依賴
在信息化教學中,我國高校出現一大嚴重問題,即教學分離現象。信息技術的應用、多媒體資源的采用,節省了教師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有的老師教學中出于偷懶、倦怠等心理,過度使用信息技術手段,依賴多媒體課件,致使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產生隔離。信息化工具、技術雖然可以幫助提升教學成果,但只是起到輔助性作用,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育方式、老師。
4、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的對策
4.1? 明確老師定位,提升教師素養
教師信息化教學素養包含多方面,如老師信息素養、老師信息教育技術、信息化教學能力等,當中信息化教學能力最為重要。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發展顛覆了傳統教育,這種情勢下老師必須要主動或被動的提升自身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改變創新教學方法,同時正視師生關系,確立自身定位,轉變自我角色,盡快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提高自我教學能力。
4.2? 創建良好的信息化環境,推動數字化資源和教學內容的結合
信息化技術和教學的結合,不單單是為教學提供信息化方式、海量信息資源,更重要的是憑借信息化技術打造交互式教學平臺,真正實現數字化資源和課程內容的深度融合,探索更自主化創造化的學習環境和師生關系。所以職業院校要加大創建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力度,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首先,加強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水平,普及和推廣多媒體教師、數字化實驗室等,為師生配備學習終端。其次,完善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準,建立相關指標性文件,引入或者開發具有交互功能的數字教學平臺,推出精品課程。最后,建設教學資源創建團隊,提供技術扶持,強化交互平臺管理,真正實現教育和信息化的結合。
4.3? 改變傳統教學結構,創建數字化資源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育很關鍵的一點是實現師生關系的改變,老師和學生不再是傳統的授受關系,而是像朋友、同行者一樣,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培養探索創新能力。因此要創建數字化資源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老師是引導者身份,學生為學習主體。而教學活動是老師、學生、內容、數字化資源、環境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化系統。教學過程不單單是師生的互動,更是以現代信息技術、數字化資源調動和激發學生自主積極性、創新協作性、理論實踐性的一個過程。
4.4? 建立長效激勵機制,推動教學的信息化發展
數字化資源建設很多情況下出現后續有心無力現象,所以要建立完善的長效激勵機制,來激發老師的參與積極性。具體可以把數字化資源建設成果和老師績效考評、職稱評定等聯系起來,刺激老師全身心投身于數字化資源開發建設中,把建設成果運用到教學中,推動信息化教學的深度發展。
5、結語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的運用。信息化教學有助于搭建良好生動的學習環境,創立全新的教學模式,同時提供海量學習資源等,可以極大地推動職業院校的現代化發展。所以,各大職業院校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力度,以信息化來拓寬教育邊界,促進學生自主化學習,改善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創建[J].現代情報.2017(6)
[2]?? 高鐵栓.試論信息化教學模式[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14)
[3]?? 陳小燕.全實踐理念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踐環節[J].職業教育研究.2018(17)
[4]?? 胡福貞.當代英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的特點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8(14)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B201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