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
【摘要】如何在新時代上好高中政治課,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現階段高中政治教學面臨新的挑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倡導實施“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積極探索在高中政治課程中開展議題式教學活動的途徑和方法、技巧和策略,是直面高中政治教學面臨新的挑戰,上好政治課的有效辦法。本文針對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政治課程中的實踐,分析議題式教學過程中可操作的應用策略,以期具有可借鑒作用。
【關鍵詞】應用研究;議題式教學;高中政治課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059-02
對于高中教育階段而言,議題式教學模式具有思想價值和道德引導的準確判斷功能,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課堂上需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教學任務,根據教學目標合理設定教學議題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表達空間。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圍繞議題展開爭辯,自由闡述個人觀點,將正確的價值觀念作為個人的價值取向。在此過程中,通過議題觀點的解釋與表達,確認自身日后階段的思想政治方向,貫徹核心素養理念價值,幫助學生發展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
一、圍繞課程目標? 挖掘議題資源
高中政治教學,議題式教學方式需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政治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充分結合政治教學目的和政治教學觀念,為學生展現時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思想政治知識進一步探究社會問題,針對社會時下熱點問題提出疑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念作為政治課程教學議題資源,帶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政治議題的探尋、探討、實踐、交流中。通過各種渠道找到更加充足的證據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讓學生通過多種不同價值觀點的碰撞和辯論,加深對相關課程內容的記憶。
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明確課程目標,為學生提供適度的點撥、啟發,用于合理拓展議題的討論和思考范圍,促進學生在討論氛圍中形成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并具備擔當責任的能力和和勇于擔當的品質。
在圍繞課程目標,挖掘議題資源的具體實踐上,可以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可以學校延伸到社會,可談古論今,縱橫捭闔,也可以天文地理,時事風雲。如在高一政治課程《神奇的貨幣》相關內容中,會涉及到商品、貨幣、紙幣這三種概念。教師可以從學生當前的實際生活經驗入手,進一步拓展課堂議題討論范圍,為課程研究設置關鍵議題內容,如:紙幣、貨幣、商品之間的區別與關聯,引導學生從三組不同概念包含的含義、職能、本質入手進行深入交流討論,保證學生能夠從自身的實際生活體驗中得出更多的經濟道理,全力培養學生掌握經濟發展規律的思維能力。
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期間會對貨幣的使用擁有一定程度的生活體驗,所以教師可以從最早期的商品交換開始說起,為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經驗提供必要的理論和事實支撐,在學生探討貨幣生成過程時,需要將議題問題的本質引向更深層次并提出問題,探究貨幣本質,讓學生通過對當前經濟現象的觀點論證,形成更加規律性的貨幣認知;通過課堂議題的討論與研究,讓學生充分了解貨幣產生的必然性和貨幣的本質,在高中教育階段初步構建起自身對于商品貨幣概念的認知體系。
二、突出價值引領? 更新教學理念
在高中教學階段,政治教師在教學課堂上使用議題式教學模式,需要在課堂上進一步突出學生具有的主體地位,在學生進行探討和研究的過程中,為學生加油鼓勁,讓學生自主構建起更加成熟的知識體系,培養自身理性精神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設計議題期間需要緊緊圍繞教材中的教學難點,合理組織學生進行思辨論證、實踐探究,從而達到提升思想政治核心素養實效性的目的。因為議題式教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思考性,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更多的角度針對議題進行論證和分析,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在討論中的親身體驗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和能力素養,進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立德樹人。
在高一的《政治與生活》教學中,在課堂上講授《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內容,始終突出學生作為活動探索的主體,在正式上課前為學生布置相關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調查或者訪談等方式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憑借自身的努力收集更多關于差額選舉、等額選舉、間接選舉、直接選舉等方面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可以在實踐調查過程中漸漸形成公民正確行使民主權利的態度。在正式教學課堂中,將內容轉換,將課程議題設置為更加科學的提問方式,如:比較不同類型的選舉方式,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研究,結合自身在調查實踐過程中的切身體驗展開交流、辯論,充分掌握不同類型的選舉方式帶有的獨特特點和自身含義,從而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政治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對于政治活動的思考和參與性。
三、靈活組織形式? 活化課程內容
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中有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和人性價值,進行議題模式教學,需要始終以培養學生自身核心素養為前提,進一步突出政治教材中設置的價值觀點,通過形式更加多樣的課堂議題研討模式,全力促進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所以教師需要嚴格把握議題的發展方向和發展主旨,拓展知識鏈條,靈活組織形式,活化課程內容,實現課程目標。
在教學課堂中,給予學生足夠寬松的自由討論空間和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策劃方案的主導方,自主設計辯論形式,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課堂議題觀點的討論興趣,從而更加熱情的投入到議題討論活動中。也可以組織學生可以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完成相關議題的交流和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互相合作的學習模式中體會到收獲知識的成就感和參與感,有效增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如在為學生講授《收入與分配》課程內容時,首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課程議題展開思考,結合管理、技術、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對貢獻程度參與分配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在各個學習小組分(下轉第61頁)(上接第59頁)別展示過自己的討論結果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次針對議題進行辯論,可以設置問題:怎樣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怎樣有效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讓學生在參與辯論期間構成更加正確、優質的理性精神和政治意識,增強自身政治思維能力。
四、堅持教材為基 開放教學議題
高中政治教學工作必須以教材為基準,教材內容均是國家教育部門進行統一編寫的,這可以充分說明高中政治教材具有時代代表性,教材內容代表的是當下的主流價值觀。因此,教師在進行教材開發時,需要時刻聯系教材內容,保證高中政治教學知識能夠與時下主流價值觀相吻合,并且教材中的任一章節內容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教師在拓展教材內容期間,需要“把步子邁大一些”,大膽拋棄部分與當前主流價值觀相悖的知識理論,保證議題式教學內容能夠緊緊貼和時代發展。在重視教材的同時還需要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取得更多的收獲。
在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好相關教學內容,保證學生能夠更加通透的理解好教材知識。在此基礎上,可以有針對性的為學生播放一些時下熱點內容,注意熱點內容需要和教材內容息息相關。在完成視頻的播放之后,可以與學生共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教材中找到熱點內容的發生依據,使用政治語言對時下熱點新聞事件進行總結。在此過程中提出問題,針對該現象你有什么想法、這種社會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該現象在日后的發展和衍變等,要求學生在觀看視頻期間學會思考,帶著審視的目光去觀察事物變化規律,通過專業的政治眼光去發現問題并總結。在學生觀看完視頻經過沉思之后,將學生合理分配成幾個學習研究小組,讓學生在下組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進行討論,總結出最有價值的學生觀點,然后教師讓不同小組總結出的觀點進行意義表達,然后由班級內的全體成員共同進行分析,讓觀點鮮明的同學為大家講述自身對于事件的切入點,讓更多的學生能夠體會到不同的問題切入角度,總結出更加全面、具體、科學、合理的價值觀念。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政治觀念,在政治學習過程中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采用議題式教學需要以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作為發展基石,保持對政治的認同觀念,開展相關內容的教學。尊重法律意識、科學精神具有的折射價值觀念,開展相關知識的延伸學習,要將落實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日后階段的基本教育目標,從社會時下熱點問題設置議題相關的研討內容,讓學生在正確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變更問題的過程中堅持正確的科學精神和人生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林國君.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實踐分析——以《價格變動的影響》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08):44-45.
[2]鄭艷.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J].教育觀察,2020,9(07):43-44.
[3]汪銘桂.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研究評析[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19,23(03):55-58.
[4]趙芹,姚強.高中政治課議題式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思考和實踐[J].教育觀察,2019,8(2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