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敏
【摘要】以學帶學教學法側重于教師在教前對學生作全面的考慮、到位的準備和充分的預設,在教的過程中采取以“直系”學生幫帶“旁系”學生共同發展進步的教學過程。名著共讀能及時跟蹤了解學生閱讀進程,方便交流,分享和互動,以學帶學教學法應用于名著共讀活動,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性閱讀能力與評價鑒賞能力,發展了學生的自我價值觀、審美觀,最終提升了學生的人文內涵。
【關鍵詞】以學帶學;名著共讀 ;實踐研究;人文內涵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076-01
“以學帶學”教學法是新課程新課標改革所倡導的“教學活動是師生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一種有實效性的“合作學習”。“以學帶學”教學法應用于名著共讀,側重于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情方面進行全面、充分預設下,通過課上課后實現“直系”學生幫帶“旁系”學生共同發展進步的教學過程。“直系”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既能老師那里吸收養分,又能通過自主學習吸取養分,同時,還能幫助、指引、督促“旁系”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學習自覺性不強的學生)進行學習。通過“直系學生”的幫帶,以實現更大層面的進步,從而全面提升的教學效果。“以學帶學”式的教學是“教帶學”、“學帶學”等多元化互助形式共同進步的學習。
一、以學帶學教學法應用于名著共讀的實效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中生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經典。名著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名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作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它既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同時也是師生共讀、生生共讀的過程。以學帶學能更好地讓更多的同學在適度的指引與協助下鉆研文本,有利于加深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以學帶學應用于名著共讀,既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又避免了遠離文本的發揮,具有實效意義。
二、基于以學帶學教學法的名著共讀模式的構建
名著共讀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一起有計劃、有組織地共同閱讀整本經典文學作品并開展各種閱讀活動的過程。共讀方案的實施,可以從閱讀片段、節選到閱讀整本書。以學帶學式名著共讀,采用“共同初讀—個性品讀—群體研讀—反思回讀”四步走的方式進行。
(一)基于以學帶學教學法的名著共讀模式的目標構建
《2017廣東中考語文考試說明》要求學生在初中階段完成12部名著的閱讀。學生閱讀時往往采取瀏覽,關注情節,閱讀處于淺表層次,從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間滲透的核心內容。以學帶學教學法的名著共讀模式,激發了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閱讀整本書的方法,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分享讀書的喜悅,提高閱讀能力。
(二)基于以學帶學教學法的名著共讀模式的階段活動構建
在以學帶學教學法的名著共讀模式的階段活動中,我們分為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直系”和“旁系”學生都充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階段:共同初讀(兩周時間)。利用每天的早讀課、傍晚讀的兩個15分鐘,分別由老師、同學接力讀名著以及閱讀課的時間讓學生與老師一起閱讀的方式完成初讀。引導學生在讀完每個章節的內容后,作出思考:這一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哪一個情節最吸引你?為什么?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起引子作用,“直系”學生對“旁系”學生進行指引,帶領著同學們一起讀。
第二階段:個性化細讀(兩周時間)。這一階段,由以學帶學小組中的直系學生選擇專題,小組成員商議再作出最終選擇。老師首先指引“直系”學生設置專題及其支架,如專題一:情節深挖,專題二:人物探究,專題三:寫法探究,專題四:感受收獲。由“直系”學生提供支架設計,對“旁系”學生來說,更容易達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實”的效果。
第三階段:群體研讀(兩周時間)。在這一階段,組內交流討論,確定討論主題,組內互助釋疑,一個小組選定一個研究專題,由小組合作進行,小組成員代表向全班匯報,教師點評、同學互評。這一階段,老師提出要求,全員共同參與,小組合理分工,做到人人都讀書,個個都探討。
第四階段:反思回讀(一周時間)。在這個階段,形式可以多樣,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再一次回顧閱讀收獲,可以開展以下活動:1.可以用知識樹或思維導圖梳理本書的情節、人物等知識點;2.可以寫寫書評,推薦這本書;3.可以談談閱讀的給了你帶來的不同感受……
三、以學帶學教學法應用于名著共讀提升了學生的人文內涵
人文內涵是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修養、社會責任感和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在少年時期和青年早期讀什么書,書在他的生活中占什么地位――由此決定他的精神生活是否豐富,他的覺悟程度以及他對生活目的的感受……”
閱讀是教育的主導力量,名著共讀就在于使讀書成為每個孩子最強烈的、精神上不可壓抑的欲望。以學帶學教學法應用于初中名著共讀,提高了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增強了學生閱讀、鑒賞、評價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價值觀、審美觀,最終提升了學生的人文內涵。以學帶學在名著共讀中的應用將讓學生愛上閱讀, 與經典為伴,讓書香浸潤心靈,點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