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龍

【摘要】近年來學生“減負”成為了一個教育熱點,本文從教學環節中的設問對于數學“減負”進行了思考。分別從趣味性、嚴謹性、科學性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減負;設問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172-01
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科目,一直以來受到傳統教育的束縛。伴隨課改不斷深入推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當前教育的主題。那么對于初中教師而言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跀祵W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效設問的方法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模式。因此本文的論述主體圍繞初中數學的有效設問展開。
1.初中數學中有效設問提出的意義
初中教育中“豆腐腰”問題是困擾廣大初中教師的教學難題,初中數學教學不僅需要延續小學的教學內容,同時還需要為學生高中的學習打好基礎,并且需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有效的設問,能夠鍛煉的思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促進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數學解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均能獲得進一步的提高與發展。同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設置系列相關的問題,以限答式、非限答式、誘導性、反思性等提問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和體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分析
基于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現狀來看,問題主要如下:
(一)設問角度單一
設問方式簡單。部分教師提問方式較為簡單,只會問:“已知條件怎樣、結論怎樣、思路怎樣!”但是不同的學生接受能力不同,不同的數學學習教學的要求也不一致。這種簡單雷同的提問方式,缺乏思維的深度,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
設問缺乏針對性。這是部分教師在設問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提問的問題過于籠統和模糊,并且還缺乏明確的指向性。如有些教師在看到題目后就問學生:“你有什么想法”。學生雖然能夠說出自己對于問題的看法,但是卻不能讓學生對于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無法深入問題的核心。
(二)提問缺乏交流技巧
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部分教師在提問時,沒有考慮實際的教學情況,許多為理解題意時教師就迫不及待地進行提問,學生往往還未形成解題思路就需要應付教師的連珠炮式的問題。導致了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忽略了數學教學中的數學知識、思想與方法。
以問代罰現象不止。部分教師喜歡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懲罰學生,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會給學生造成錯誤的認知,認為提問就是一種學習懲罰機制,長期以往,學生對于教師的提問畏懼,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
1.設問要有趣味性,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生動活潑的語言總是能夠見情人的心里壓力,數學教學需要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幫助學生堅強心里負擔,心理學表明,當人遭遇外部刺激喚起主體的情感活動時,能夠在在大腦皮質上形成優勢興奮中心,從而提升人的注意力,進一步地強化對于外部刺激理解和記憶;相反,如果外部刺激無法情感活動,主體將無法感受外部的情境。所以在數學設問時營造良好的設問情境,有利于提升課堂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比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教學時,老師首先進行這樣的設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然后再問:“平時看NBA嗎?”、“你們知道姚明嗎?”、“同學們你們覺得姚明的籃球技術怎么樣?!苯處煹倪@些問題直接與現實生活聯系,并且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十分緊密。有的學生認為姚明籃球技術很好,但是有的同學認為詹姆斯的籃球技術更好。然后老師及時設問:“誰能證明自己的觀點嗎?”教師給予一定的時間來闡述了理由,緊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調出姚明在2008年奧運會中中美對抗比賽的得分與籃板球的數據,同時詹姆斯、布蘭德、韋德等人的相應數據,教師在此對學生進行設問提問:根據這些數據能夠證明你們的觀點嗎?”學生主動學習課本的內容,來計算各位球員的中位數、平均數。
2.設問要有嚴謹性,降低學習難度
教師在進行教學中設問時,需要結合當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學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提問。避免學生在課堂上亂答一通,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混亂,影響了學習效果。
比如滬教版《反比例函數》時,為幫助學生對形如y=;;(k≠0的常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步步設問,啟發學生思考。
(1)y.x=k(k≠0,x≠0)是反比例函數嗎?
(2)舉例說明y=kx-1(k≠0,x≠0)是反比例函數嗎?
(3);與y成正比例,;與z成正比例, 則z與x成▁?
3.設問要有科學性,尊重學生差異
初中的數學學習任務較多,學生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設問時,要把數學的嚴格論證、邏輯性展示給學生,向學生發出的信息要符合數學的科學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層次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目標,促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對于同一個知識版塊,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點、方法和數學思想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差異較大,教師得依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對于各層次的學生。如八年級分解多項式教學中16(a-b)2-9(a+b)2。對于低層次的學生而言.顯然難度較大。教師可以這個題目分成為三個層次的問題:①分解下式:4(x-y)2,這個問題適合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②分解下式:16(a-b)2-9(a+b)2,這個題目難度中等,適合一般學生回答;③分解下式a2+b2 +c2+ab+bc+ac,這個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
結論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設問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學習的難度,以及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1]陳桂元.基于引導學生思考的初中數學課堂設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 2019(22).
[2]邵龍元.讓數學課堂因設問而精彩——淺議初中數學課堂設問的有效性[J].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9, 000(026):P.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