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彬
【摘要】高中政治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反復的考量、研究,從課程內容到作業反饋等都要進行不斷調整,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做好準備。作業,便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通過作業,能夠反饋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高考評價體系下的高中政治作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測查,還應該落實到解決實踐問題中。因此,必須改變政治學科的教學評價體系,開展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政治校本作業,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本文主要從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編制存在的問題以及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編制策略,這兩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考評價體系;高中政治;校本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30-201-02
政治學科,由于艱深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上略顯困難,很多時候在利用理論知識去分析當前實際問題時,學生難以融會貫通。作業,是教學體系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它不僅僅是鞏固知識的一種手段,還應該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以及綜合素養的重要平臺。因此,在高中政治作業的編制過程中,應該設計與高考評價體系相匹配的作業形式,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能力。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的編制,是對高考評價體系的另一種呈現形式,教師需要正確認識作業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地位,讓作業搭建起教學內容和實踐之間的橋梁,在實現學生減負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符合高考評價體系的校本作業,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編制存在的問題
1.作業量大
由于高中學生面臨高考壓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更多的知識點,提升教學質量,需要大量的作業進行補充、夯實。很多教師抱有錯誤的觀念,一味提升作業的數量,奉行題海戰術,讓學生在大量的題目中夯實基礎。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學生極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政治作業也是敷衍了事,并沒有實現提升學生能力的目標。
2.作業過難
作業,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提升,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要貼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但是,在當前高中政治作業布置中,教師以追求過難的作業形式,企圖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特備是在高三階段尤為明顯。每一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會出現細微的差異,過難的題目,不僅僅是造成完成質量差,而且也會造成學生壓力過大,產生自我懷疑,將不利于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甚至會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造成不利的影響。從高一到高三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也應該從學生的能力層次出發,有針對性和發展性的編制作業,真正發揮作業的價值。
3.作業形式單一
不同的作業形式考察學生不同能力維度,在高考評價體系下,分數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成果,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并不是單一層面的考察。在當前政治作業形式中,單一的作業形式,不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也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政治學科的開放性和時政性,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教師布置作業應該結合時政特點,融入政治思維,讓學生開展多角度的思考。但是,當前政治作業采用單一的形式,對學生的思維是無形禁錮,沒有利用所學對當前的時政進行客觀、科學的分析,完成質量堪憂。
4.學生參與度不高
作業,是為學生服務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在當前政治作業中,卻并沒有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學生參與度并不高,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作業編制中的問題。首先,學生學習觀念的偏差。在完成作業敷衍了解,并沒有深入其中,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甚至會出現抄襲作業的現象,對簡答題甚是厭惡,都是畫上寥寥幾字應付交差。后面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講解題目時也是走個過場并沒有認真融入到學習中。在政治作業中,需要大量的書寫,但是很多學生為了提高完成速度,沒有理解題目含義就對著資料照搬照抄,完成質量低下,并沒有發揮作業的查漏補缺的價值。其次,作業未能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所有學生面對同樣的題量和題型,極容易出現部分學生沒有提升的尷尬境地。因此,在作業布置中,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需求對作業的需求,有針對、有重點的編制作業形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作業獲得成長。
二、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編制策略
1.以人為本,落實素質教育
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的編制,最終是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教師在編制作業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落實“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教學理念。首先,在編制作業中,教師要充分考量學生之間的差異,嚴格控制作業的數量。在研討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做一遍,提出建議完成時間,為后期作業的布置做好準備工作。其次,應該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素質教育理念下,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編制作業的過程匯中應該不斷豐富作業形式和內容,杜絕照搬照抄、機械化的作業,爭取在作業中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另外,作業形式也可以通過閱讀、實踐、記憶等多種形式開展,讓學生享受政治作業的樂趣。落實以人為本的編制原則,便是將學生各方面的需求都考慮,讓作業更為貼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才能夠發揮校本作業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價值。
2.分層設計,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
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呈現不同的表現,學習成績也是參差不齊。在作業布編制中,應該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作業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政治編制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多層次、立體的布置作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不斷進步,享受到作業成功的喜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作業難度上要有層次,分別設計基礎題、中檔題以及拔高題,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構建不同難度的維度,最大程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便是作業設計防止一刀切。通過不同題型去落實學生不同能力維度的提升。教師在編制題型的時候,要考慮到題型和能力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靈活多變的題型去現實學生能力的提升。分層設計作業,將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都納入到校本作業體系之中,落實全面、立體的培養體系。
3.落實核心素養,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
基于高考評價體系下的高中政治校本作業,更要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政治思維不斷努力。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有以下幾個方面: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布置作業應該從核心素養維度出發,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作業。首先,可以從資料題、概括題、時政評述等等多樣化題型融入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就當前的“香港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可以利用所學哲學、國家政治等方面來進行解析,在創設靈活作業形式的同時,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哲學中,教師可以編制總結式的作業,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編制思維導圖,搭建立體的知識結構。其次,校本作業是立足于學校實際情況的,在編制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和當地的實際情況相聯系,充分體現課程的針對性。落實核心素養,讓每一道政治題目,都是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服務的,靈活多樣的作業形式,便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方式。
4.優化教學理念,科學搭建作業體系
在編制校本作業中,是教師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教師在編制試題的時候,要始終堅持創新教學理念,科學搭建作業體系。首先,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為科學分析教學重難點以及題型奠定基礎,通過對往年高考題型的分析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量身定做符合學生需求的作業形式。其次,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發展作為編制作業的首要目標。教學理念的優化,是一個長期過程,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以及學生的需求不斷調整。科學搭建作業體系,是教師在編制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理念,讓教學理念和學生的成長需求相匹配,為學生成長助力。
5.理論實踐相結合,為解決實際問題搭建平臺
學校階段的學習,并不是取決于熟記了多少知識,而是在為今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基礎。長期以來,高中政治作業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學生在完成作業上興趣不濃,也難以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的編制中,教師應該充分考量政治作業的特點,為學生實踐創設平臺。例如,在《民主決策》中,教師可以充利用學校這個小型社會,編制一些實踐性的題目——給學校提意見,給學生一個實踐政治思想的平臺和機會,同時,也讓學校能集思廣益,做出更好的改進。從生活實踐出發的作業,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總結
政治課程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而作業便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作業編制過程中,教師要落實“以人為本原則”、“分層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讓政治校本作業,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廣大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作業,改善政治教學現狀。通過校本作業的創新,讓學生有機會、有平臺去落實課本上的內容,進一步提升知識的實踐性。當然了,作業的編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校本作業編制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反饋和調整,切實提升高中政治教育的質量與水平,為提升學生的政治學科綜合素養而不斷努力。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專項課題《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高中政治校本作業編制研究》(立項編號為FZ2020ZX05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鄭宏天.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政治作業有效性芻探[J].成才之路,2020(01):18-19.
[2]周藝超. 高中思想政治課作業設計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9.
[3]鄭少群.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作業有效性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