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詩琪
【摘要】2020年的春季新學期因為疫情的影響,許多老師們被動地去接觸、學習了互聯網線上教學的模式與方法。每一位老師同時扮演了學生與老師的角色。我們必須在上課之前,自主探索出一套最適合自己學生的學習路子,此時我們是學生;課堂上要將有限的時間與設備充分利用,盡所能將一堂課的效果發揮到最好,此時我們是教師。
【關鍵詞】初中英語;線上寫作課;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獻標識碼】A
網課教學之路,每一天都有遺憾,每一天的遺憾又督促著老師不斷地完善與進步。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探索之后,我作為一名初中畢業班的英語教師,自感已慢慢將網絡教學帶入正軌,現在以滬教牛津九年級下冊unit 2 “A Thank-you Letter“為例,分享我的一堂初中英語作文課。
片段一
通過聆聽與觀看一則關于新冠肺炎的英文新聞拉開本節課的序幕。此時的新聞視頻還無字幕。播放完畢后,讓學生在釘釘的對話框中輸入這則新聞與當下的哪個實事有關。學生大體都能猜到是“新冠肺炎疫情”。于是我讓他們告訴我,新聞中哪些關鍵詞能夠幫助他們猜測到這是一篇關于新冠肺炎的新聞。因為新聞視頻沒有字幕,大部分同學都無法打出正確的單詞。這為課堂內容做了鋪墊。
片段二
再次播放這則新聞,但是配上了字幕。學生也能帶著剛才的問題,自主記下有關于新冠肺炎的新詞匯。COVID-19, corona virus, patient, fever等等。因為視頻學生可以自主暫停,因此他們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記下這些新詞匯。
片段三
記下了這些新詞匯后,學生還不清楚這些專有詞匯的具體含義。由于大家手上都有電子設備,因此我提前讓學生下載好了“有道詞典”app,他們可以直接在應用上查詢單詞的詞義,并有最新的例句供他們自主學習。這些與詞匯相關聯的最新的例句來自于新聞或各大報道,這些材料也為之后他們的作文輸出做了準備。
片段三
在完成了這一系列的準備之后,我在網頁應用“問卷星”上,準備了一個調查問卷。問卷中的問題主要是有關于鐘南山先生的一些抗擊肺炎的實時英文新聞短則。學生如果有閱讀過此新聞,就選擇A, 否則選B.由于有了之前的單詞和例句鋪墊,學生大部分都能夠猜測出問卷中每一個英文問題大體的含義。這一些新聞都是與鐘南山先生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作出的貢獻息息相關的。完成了問卷之后,教師會收到實時的問卷數據反饋,了解到學生對近期實時新聞的關注度,并進行相對應的知識補充。學生不僅有了一些詞匯表達的積累,對鐘老先生的崇敬之情也有了升華。
片段四
引入本節課的主題“How to Write a Thank-you Letter.” 此時給學生2分鐘時間自行搜索“什么是感謝信?為什么要寫感謝信?感謝信主要寫些什么?”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并將答案簡要粘貼到“釘釘”對話框中。這樣大家就大體了解到感謝信需要加入的內容了。學生此時會有一定的自豪感,因為整堂課到目前為止,語言知識的習得都是他們自主完成,教師并未過多地參與到其中。
片段五
老師在ppt上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感謝信行文的基本結構與格式,并帶領學生一起通過剛才查到的單詞相關的例句積累一些表達。比如: “I appreciate that....”, “ such great contribution”, “ keep ...alive”, “ big satisfaction...” “ devote to the society”等等這些可以用在感謝信中的表達。學生此時很有成就感,在觀看了視頻新聞,閱讀了問卷星中關于鐘老先生的英文新聞后,積累了單詞,積聚了情感,他們感覺在感謝信中是有話可講的。
最后引入本堂課的寫作要求,即為奉獻在一線抗擊新冠病毒疫情的醫務工作者們寫一封英文的感謝信。此時一堂課已經接近尾聲,學生將在課下完成這項作業。
片段六
作業布置上,我要求學生用word文檔的形式提交作業。word文檔文件有一項“審閱”功能,我通過這項功能,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我的刪減,增加,以及評語都會在文檔中標注出來,學生收到的作文訂正及點評會非常地清晰,對于老師在文章中標注出的每一個有修正的地方,他們可以選擇接受老師的修訂或者拒絕。這是學生與教師之間“靜止”的互動過程。
對這節課的教學,我也進行了以下的分析。
一、課堂教學的設計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本節課教師語言知識輸入的部分其實是非常少的,教師充當的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通過視頻播放、課堂提問、問卷調查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積累作文輸出部分的英文表達,并在引導的過程中用恰當的語言激起學生寫作的情感。
二、“釘釘+”讓學習方式多樣切有趣
本堂課除了基礎的直播教學軟件“釘釘”外,我們還利用到了視頻媒體文件、“問卷星”在線問卷調查、“word審閱功能”、“有道詞典”等網絡應用軟件,讓單調的直播課堂充滿了趣味,學生不再只是盯著屏幕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擔當起學習者的角色,利用手邊的互聯網強大的搜索功能,完成各個階段的自主學習任務,從“靜態的學習”走向“動態的學習“。
三、課堂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升了英語教學中強調的“文化情感意識”
這節課的教學主題是寫一封感謝信感謝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學生在視頻觀看,以及回答問卷中設計的關于肺炎疫情的問題時,都是文化意識與情感意識的一個積聚過程。
四、同一話題下的詞匯積累豐富
本節課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索,積累了許多的詞匯與表達,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這些表達不僅僅可以寫在本節課的感謝信中,還可以應用到同一類型話題下的許多文章中,比如初二的單元話題“voluntary work” 等等。不僅激活了背景知識,也讓學生對于初中階段切分的知識點有了整體的意識,這對于接下來我們初三英語開始第一輪話題復習也完成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五、教師提問的藝術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由于本節課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教師適時適當的語言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教師充分的情感鋪墊也對學生最后在寫感謝信時有較大的幫助。如果語言引導不順利,情感輸入不豐富,學生很容易走偏,整堂課的大方向也會偏離,效果定不盡人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作為老師一定要耐心,切不可為了趕進度而著急,每一個步驟都應該穩妥,切學生出現意料之外偏離本節課主題的表現時要合理引導,讓課堂不跑偏。
六、網絡課堂還需加強監督
網絡課的一個弊端是無法實時看到每一位學生的課堂表現。由于網速的限制,為了保證課堂高效地進行,教師整堂課與學生“連麥”的次數不多,而課堂上參與互動的學生往往是固定的比較活躍的學生,因此課堂容易被積極主動的學生節奏帶快,而忽略了后進生的課堂表現,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進行網絡授課時,還需要在這一方面加強探索,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一套課堂監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