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
“網課1.0”指的是過去雖然網課已經被提出多年,但大部分學校和教師對于網課的態度還是停留在公開課、偶爾為之的“作秀”,這樣的網課帶來的效果是低下的,我在網上針對過去網課帶來的效果向在學生和教師們做了一次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歸納出學生們在“網課1.0”背景下的翻轉課堂時普遍存在的問題有:
1.匱乏的教學資源。過去網上同類課程,特別是中職專業課的教學資源非常有限,這對教師如何大量開發教學資源提出的較高的要求以及巨大的教學任務壓力。
2.眼花繚亂的教學平臺。在網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學平臺的選擇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難題。過去的網課平臺太多,和平臺之間又差別較大,同時不同的平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缺陷,這就使教師如果只使用某一個教學平臺很難實現所有功能。
3.單一的教學形式。“網課1.0”背景下,大部分教師都是以錄播的形式開展網課教學,將微視頻或慕課上傳到云平臺,讓學生在課前學習,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翻轉課堂的形式,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使網課的效率并不高。
4.受到制約的教學設備。“網課1.0”背景下,老師用電腦進行錄屏或用攝像機、照相機拍攝上課視頻,設備的專業性導致操作時會有些難度,不利于視頻的拍攝。
5.無人監督的教學過程。對學生而言,網課就是沒有教師的課堂,這對學生自主學習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如果一旦教師不在,學生就可能會做與本節課無關的事情,學習效率低。
針對以上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在“網課2.0”的大環境下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網課1.0”更多只是針對網課這種學習形式而言,追求網課的外表,更多是為了好看,特別是在公開課中使用網課,可以使整節課看上去非常現代化,給聽課的人一種前沿的教學理念貫穿于整節課。這種網課形式大于內容,并沒有在常規的教學中得到普及,使教學的效率非常低下。理清和主體的關系是為了順利地解決“網課1.0”為教學造成的困惑,通過比較兩種環境下產生的不同效果,我得出了以下幾點有利于中職電商專業課教學的重要因素,能夠提升高職考備考效率。
教學資料是網課學習的前提,其中無論是教學視頻,教學素材,學生學習題目等,這些好的教學資料無論是對教師有效地教還是學生有效的學都是保障。網課教學資料的共享不僅僅是教師有效網課的環境基礎,更是全民學習的重要前提,特別是在優質教學資料共享后,學習的效果能做到事半功倍。電商專業課以其知識內容量大,知識點更新速度快著稱,傳統意識中對教師提出了必須具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可是在電商這一特殊專業中,大部分教師很難做到“一桶水”,網課資料的共享很大程度上幫助電商教師盡可能“水桶”裝滿,對授課知識的儲備提供了物質條件。
過去的教學平臺眾多,每個教師都使用不同的教學平臺,最直接的影響是不同平臺的數據無法共享,同一個班的學生上不同的課,注冊了很多的教學平臺,加了很多的班課,同時由于跨平臺,數據無法共享,無法做到不同平臺之間成績的比較,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同時,由于不同平臺的功能也會有些差異,導致平臺之間存在著一些優劣勢,也會出現僅僅使用一個平臺無法滿足教學效果的情況出現,所以有時候教師們會在上一門課的時候會同時使用幾個平臺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學生的學造成困惑。一個平臺可以解決所有抑或是大部分教學問題已經基本得以實現,同時為了滿足當前的全社會對網課的教學需要,平臺的軟硬件都得到了更新,使用更符合教師和學生對班課平臺的需求。現在平臺功能得到整合,使用一兩個平臺就可以實現所有專業課理論和實踐的學習,這對備戰高考的中職學生而言是個福音。
“網課1.0”背景下的網課,通常是教師用設備拍攝的教學微視頻或者是錄屏軟件屏的視頻,提前發給學生自學的工具,這種方式的網課是沒有互動的,對學生的自覺學習提出的比較高的要求,同時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的困惑無法及時得到解決,學習過程相對較沉悶,沒有互動,只有主動。“網課2.0”背景下,不再僅僅只是錄視頻,直播更是一種趨勢。通過直播將課堂與真實課堂進行最大程度的還原,更有利于學生面對真實鮮活的教師進行學習,同時還原課堂原有的師生、生生互動,使課堂更真實,學生的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精準。
對教師而言,手機、平板、電腦都可以做為拍攝、直播的設備,這些“平民”設備是我們每個人司空見慣的生活工具,很多人手機和平板的使用已經到了較專業的程度,用這些設備拍攝的視頻堪比專業設備拍出的效果。教師也不需要在特別固定的時間進行上課,因為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正是網課應有的上課時間安排。基于更自由的拍攝設備和更靈活的拍攝時間,使上網課帶來了視頻的效果更好、內容更豐富的結果,隨時隨地進行上課,不再拘泥于某個時間點和某種形式,使上網課更自由,這種自由恰恰可以滿足高職考備考學生對知識點的迫切需求。
常規課堂的考勤是以點名的方式或清點人數的方式進行的,這種方式很明顯是不適用于網課教學的,為了避免網課教學出現的考勤問題,或者人在心不在的情況出現,對平臺在技術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教師在授課活動過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網課2.0”的條件下,平臺已經實現了多種考勤形式,后臺數據也會跟跟蹤上課或參會人數的基本情況,例如參會時間等基本信息,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是否準時在線,幫助教師考勤。
原本在傳統課堂上固有的教學模式是很難改變的,但是網課給每位教師一次重新深造的機會,也讓全社會看到了科技為教育做出的努力,這種變革是令人欣喜的,這種每位教師付出的努力是值得欣慰的,這種每位學子渴求知識的狀態是令人激奮的。然而盡管有著令全社會為之振奮的進步,也仍舊存在著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
1.網課只存在于特殊時期嗎?現在的網課更多是教育主管部門的推動下形成的,如果一旦復課,勢必會恢復到傳統上課形式,到時網課會再次進入寒冬?還是又回到了作秀?
2.網課還是會進一步升級嗎?網課現在相比于過去的“網課1.0”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對學生學習的監督,仍然是一個教師看不到學生是否在學習還是在做其他事情的一個過程,如何將類似的難題攻破是網課平臺應該解決的技術問題。
3.網課內容會進一步拓展嗎?網課原來已經不僅僅面向學生了,社會上的網課眾多,社會上的資源很豐富也很成熟,學校的網課接下去是否會進一步拓展至社會,特別是中職的課程是否會做到與社會銜接,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