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童,敬龍軍,宋萬興
核心訓練,為了便于直觀理解也翻譯為核心力量。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核心力量在體育項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核心力量訓練長期以來都是被大眾乃至于專業教練員所及其重視的,其實質是指力量訓練的一種形式。人體核心一共有29塊肌肉,具體的部位是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的中間環節。但是對于核心訓練的實質和要點認知上, 大多數人還停留在簡單而模糊的概念,因此在競技比賽與運動訓練中收效勝微。
伴隨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日新月異,核心力量訓練理論和實踐的研究也在不斷發展,當前核心力量訓練已經被我國列為重點訓練部分,且在我國多項運動中高效實施,如國家競走隊、國家皮劃艇隊、國家跆拳道隊等。核心力量訓練具有自己的特點,將其運用到體育競技性的項目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我國核心力量訓練研究始于2004年,陳小平在《體育科學》上發表一文,他認為力量訓練不是一個簡單,受單一因素影響的素質能力,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從生理機制角度分析,力量主要是受到神經系統與能量代謝系統控制;(2)從力量素質結構分析,力量與其他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本身卻又相對獨立;(3)從運動訓練角度分析,各種運動要求力量各異,力量訓練其核心即優先拓展運動員的“專項力量”1。由此可見,早在2004年,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就已經成為運動訓練方法的關鍵所在。

圖1 2004-2019“核心力量訓練”主題檢索狀況及趨勢
王衛星2010年發布10篇有關“核心”文章,他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中發表了《核心穩定性——釋義及形成機制》中表明核心穩定性在一個完整的動力鏈中,為了能夠更快、更準地將力量和運動傳遞到四肢末端,并且具有可以控制運動的能力。實質是保持中立區域在一定的生理范圍內,避免不穩定2。
2010-2019年,陳小平平均每年發表一篇有關“核心訓練”的文章,主要研究運動訓練學中熱點問題,有關運動訓練學的生物學基礎以及從中得到的啟示。
從2004年起,2019年為止,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以“核心力量訓練”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并形成趨勢圖(見圖1)。在2004-2007年這個時間段里,對“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而在2008-2010年,達到了一個質的飛躍,可以看出大部分從事體育行業的人對核心力量的訓練足見增強,2011-2013趨于一個上升的狀態,卻在2014年開始至今呈現下降趨勢,說明研究方向已經達到了狀態,2013年則達到了最大峰值。
在中國知網中以“核心力量”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篩選出核心期刊、CSSCI、CSCD文獻深入分析,進行歸納整理排序,并對前二十的關鍵詞進一步研究。有關核心力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力量和穩定性的研究,其次是體能、懸吊訓練和各類體育項目等方面。通過分析這些關鍵詞,發現核心力量包含了訓練與穩定性,從當前的研究階段看,大部分研究在向核心力量訓練和核心穩定性靠攏,說明核心力量訓練中仍然存漏洞,需要結合穩定性和力量訓練等訓練方法,對核心力量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

圖2 與核心力量訓練相關關鍵詞排名
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指數中,檢索出核心力量研究的十大機構。如圖4所示。從圖中得出,我國對于核心力量的發文量不高,并且十大機構中只有河北師范大學,是中國十大師范院校之一,另一些是體育院校,出版物數量僅占出版物總數的6.54%。河北師范大學的師范學院。發文量最大的是北京體育大學,發文量占總發文量的39.25%,可見北京體育大學是主要力量。通過分析研究得出,其高產作者與高產機構的合作程度較高,由此得出結論,研究核心力量訓練的人才與中國的研究機構之間有深度的交流與合作,這是核心力量訓練研究非常重要的基石和指向標。

圖3 核心力量文獻研究排名前十位機構
通過分析其研究高產研究機構與高產學者之間的關系(表1),可以看到前兩位高產學者分別來自北京體育大學和清華大學,但清華大學并不是一個高產的大學。可以看出來只有清華大學的一些學者對核心力量訓練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從另一方面看,北京體育大學作為高產院校的領導者,發揮了核心優勢。大量學者的研究表明,學校更重視對核心力量的研究。

表1 核心力量文獻研究高產學者排名前四
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需緊密相關文獻。在中國知網中,以“核心力量訓練”為主題進行指數檢索,并檢索了相關文章。其中學者王衛星、黎涌明、于紅研和陳小平的文獻被引次數都大于100,通過分析學者的相關文獻,發現其存在的原因。
黎涌明、于洪軍等人在2008年的文中寫道核心力量是指人體核心部位的肌肉,具有穩定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的功能,其核心部位主要受神經支配能力、核心部位的支撐能力和呼吸與運動之間的配合等3方面因素的影響。并表明了核心力量訓練的生理學意義,同時對核心力量訓練存在的問題做出歸納總結,并進行展望。
北京體育大學的學者王衛星在《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一文中,對核心力量訓練的概念做出了詮釋。并對核心力量訓練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了詳細闡釋。通過研究證明:核心力量訓練有助于提高運動成績、提高肢體協調平衡性和能力、降低能量損耗和預防運動損傷。
于紅研、王虎等人,研究指出核心穩定性訓練研究成為分析核心力量與傳統力量訓練之間關系的關鍵。學者們在文中寫出“核心穩定性”的意義,同時也寫出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得出結論:傳統力量訓練不同于核心力量訓練在于增加了“不穩定因素”,由此,核心力量訓練從理念與訓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產生了變化, 同時使得傳統力量得到補充和發展, 有利于當前核心力量訓練如何與專項力量訓練融合新途徑的研究。

表2 對“核心力量訓練”指數檢索的經典文獻
通過仔細查閱高度引用的核心力量訓練的相關文獻,發現研究思想與觀點大體上整合了當前中國運動員力量訓練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相關改善的建議,有效支撐了后續研究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和理論。學者王潤生指出,核心力量訓練可提高肢體肌肉的工作效率、平衡與協調能力,其核心力量訓練對運動員來說更符合運動技術的要求,其核心肌群也能得到良好的鍛煉, 能有效降低運動員在競技比賽與運動訓練中損傷的機率。為達到更好、更全面地認識核心力量訓練的目標,需要從生物力學、運動解剖學和運動醫學的角度出發,分析核心力量訓練原理。
此外,學者陳小平對核心力量訓練有獨特的見解,他指出,力量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受單一因素影響的素質能力。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1)從生理機制方面分析, 肢體力量主要是受神經肌肉系統和能量代謝系統的支配和影響。(2)從力量素質的結構方面分析, 力量不僅與其他素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 而且本身又擁有相對獨立結構,這些能力又存在復雜的作用關系。(3)從運動訓練方面分析, 不同運動項目對力量的要求不同, 力量訓練的核心任務就是優先發展運動員的專項運動的力量水平。
總之,大多數核心力量訓練研究從特殊訓練、力量訓練、懸架訓練和穩定力量訓練等方面找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法。 此外,從表中可以看出,10篇經典文獻中有8篇來自核心力量訓練研究的十大期刊,這也可以證明10種期刊對核心力量訓練研究的貢獻。
核心力量研究領域當前正處于發展的上升期, 自2000年以來,出版物的數量一直呈直線上升趨勢,但出版物的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在對高頻作者和研究機構的分析中,中國核心力量研究領域的研究團隊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還是不夠。和其他訓練方法發文量相比還有有一定的差距,核心力量訓練可以說是運動員相對重要的訓練,也是當今訓練方法的前沿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