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聲傳譯是高等學校教育中一個特殊的語言訓練模塊,日常操作中它需要訓練學生的時間把控能力,有著較高的語言轉(zhuǎn)換要求。學生在辨聽源語之后,要求迅速搜集大腦中存儲的相關知識,通過預測源語內(nèi)容,對捕捉到的信息進行消化,并在大腦中形成“影像”,然后對其進行轉(zhuǎn)換,經(jīng)過語言組織,傳達給其他接收主體。在進行同聲傳譯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施教者應當多維度的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這些實施措施是多樣的,比如通過構建同聲傳譯實驗室,實現(xiàn)同聲傳譯模擬訓練;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等的培養(yǎng),拓寬學生的知識涵蓋面,從而更加自如的進行同傳實踐;實施典型的“影子訓練”,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學生的訓練效率等,并以此為契機,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同聲傳譯;自主學習;實施措施
伴隨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同聲傳譯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相關資料表明,國際重大會議中有90%以上的會議要借助同聲傳譯手段,以此實現(xiàn)與會個體之間的交流。高校中相關的學科教學擔負著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的職責,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教師在進行同聲傳譯授課環(huán)節(jié),就應當注重對學生雙語基本功的訓練,對于思維應變能力進行強化,并強化其篤學的意志品質(zhì),長效堅持實踐模擬訓練,以此收獲良好的成效。不過,事實上在日常教學中的同聲傳譯訓練和實際操作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就需要在學校相應教學設備的輔助之下,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令其知識儲備不斷豐富,為未來成為優(yōu)秀的同聲傳譯工作人員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同聲傳譯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列舉
(一)以學校為基礎,打造自主訓練實驗室
伴隨我國不斷提升的國際地位,眾多國際會議中均要介入漢語,因此培養(yǎng)這一領域的專業(yè)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同聲傳譯人才培養(yǎng)重要陣地的高等院校自然需要加大相應的資金等投入,通過打造自主學習的同聲傳譯實驗室,將更為仿真的同聲傳譯訓練環(huán)境提供給學生,從而給予其自主學習的廣泛空間。
同聲傳譯實驗室中可以對學生進行交替及同聲的傳聲訓練,借助多媒體課件、模擬場景設置等訓練學生的傳譯能力。這就要求學校在硬件設備上加大一定的投注力度,比如計算機達到標配標準,購置幕布、投影儀、錄音機、主席主副機、代表終端機、譯員機和構建獨立的譯員房間等。在這種配件較為完備的實驗室中,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實戰(zhàn)演練,體會同聲或者交替?zhèn)髯g的內(nèi)髓,在模擬重要會議的氛圍中進行聯(lián)系,借此教學中便將“國際會議”帶到了學生的身邊。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既得到了傳譯的專業(yè)化訓練,其心理素養(yǎng)、應變能力等都會得到鍛煉。
為了在實驗室中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其同聲傳譯的水平,作為施教者業(yè)應當積極融人其中,通過扮演“發(fā)言人”或者“譯員”等角色,帶領學生身臨其境,進行自主探究。當然,也可以充分利用錄播設備,通過視頻、錄音等設備創(chuàng)設相應練習氛圍,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以錄音等形式進行檢查,借此提升教學效能。此外,在同聲傳譯實驗室中也可以設置口語聊天室,為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也可以以電影配音等多樣化方式,對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實驗室中的相關設備應當具有諸如AOD及VOD音頻點播功能,電子作業(yè)等功能,借此學生便可以進行滿足所需的自主學習。學生也可以自主或者與同學搭建團隊,在同聲傳譯實驗室中,更好的鍛煉自我能力。
(二)注重素養(yǎng)培養(yǎng),強化特殊訓練
同聲傳譯教學實現(xiàn)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目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文化、人文及實踐等多方素養(yǎng)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通常而言,優(yōu)秀同聲傳譯人員的打造,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學習并在此基礎運用到實踐操作之中。眾所周知,作為傳譯工作者,在未來的工作中,所面對的每一次會議翻譯內(nèi)容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學校教學便是一個重要的知識儲備時期,日常教學或者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拓寬知識面,最大限度的對地理、天文、人文等卓多知識予以掌握,由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便能夠依據(jù)自身所熟悉的知識迅速解讀語句,精準的進行翻譯。
此外,強化同生傳譯教學中有諸多訓練形式,諸如影子訓練。這種訓練方式是為了讓訓練者在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對同聲傳譯中工作模塊的諸多處理方式了然于心,達到一種可以同步解讀諸多翻譯內(nèi)容的境地。具體而言,在強化學生的這一訓練方式,應當注重對其注意力科學分配( split of at- tention)的訓練,并強化同步聽說訓練,以同一種語言對發(fā)言者的講話內(nèi)容進行同步跟讀,為了更好的進行這一訓練方式,施教者可以預先準備會議資料或者已成的新聞錄音。進行影子訓練可以分成如下兩個環(huán)節(jié),以此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一,強調(diào)跟讀的同步性,也就是聽取原語的同時,對所聽得的各聲音跟讀重復,不需要在完整意群完結之后再進行;其二,跟讀也可有間隔性,也就是原語發(fā)出之后,可以拉大跟讀與之的時間間隔,形成一段話或者構建較為完整的意群。對于教師而言,可有將涉獵范圍較大的英文資料準備出來,自易至難,循序漸進進行自主訓練。自然這一過程,隨著練習形式及訓練資料等逐步升級,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必然會有很多學習的阻力出現(xiàn),此刻便是對其堅韌毅力進行考研的重要階段,面對同聲傳譯中的挑戰(zhàn)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自主能力訓練能力也會得到鍛煉。
(三)以信息化為手段,增強學生自主訓練效率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同聲傳譯教學中的口譯課程便可以介入現(xiàn)代教輔手段,在對口譯課程予以建設以及優(yōu)化的重要陣營同傳實驗室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就應當讓同傳訓練多樣化、趣味化,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演示,置身其境的同傳會議模擬等環(huán)節(jié),真正的體會到同聲傳譯絕非一項枯燥的訓練,其中所蘊含的人生挑戰(zhàn)恰恰是青年人熱情激發(fā)的一個契機。將信息化手段運用到聽辨理解、視譯訓練、數(shù)字口譯以及口譯筆記等訓練當中,諸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手段將口譯現(xiàn)場的視頻播放給學生,令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這種口譯現(xiàn)場的視覺與聽覺沖擊,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之后便可以進行再現(xiàn)現(xiàn)場的自主訓練。信息化加盟的同聲傳譯教學,令存儲更加海量化,而且在相應的訓練中,學生能夠更加熟練的掌握操作技巧,令口譯操作更為便捷,由此也加速了構建及使用口譯語料庫的速度。
需要著重強調(diào)的是同聲傳譯教學中有了NewClass DL960同聲傳譯訓練系統(tǒng)的輔助,便使得課堂更為生動化。這一系統(tǒng)不僅僅具備以太網(wǎng)結構中的諸多優(yōu)勢,同時也可以將影視配音、接力傳譯、文本視譯以及可視同傳等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更為專業(yè)化的訓練,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增強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由此,在先進信息化手段的加盟下,同聲傳譯必將會以更為形象、生動的姿態(tài)走進學生身邊,更有助于培養(yǎng)受教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
二、結語
文本所述對于同聲傳譯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方法的列舉,是對日常教學的策略的探究,是為了讓受教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更為行之有效的手段,把握更加具有時效性的自主學習的訓練策略,培養(yǎng)學生逐步達到“瞬間”轉(zhuǎn)換的思辨能力,并綜合大腦中所存儲的海量的知識信息,傳達出所譯信息。同聲傳譯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成效可以借助眾多的同聲傳譯實戰(zhàn)訓練進行檢測,在反復的訓練檢測中,學生也自然能夠逐漸體會到同聲傳譯會議場景,并借此累計更多同聲傳譯的有效信息。作為同聲傳譯的教學工作者,筆者相信伴隨同聲傳譯訓練體系的覆蓋面的拓展以及受教者專業(yè)水平的不斷提升,置身于國際化進程不斷加速的時下,我們定能夠培養(yǎng)出大量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傳人才,彌補同傳人才不足的空缺。
參考文獻
[1]張吉良,同聲傳譯的自我訓練途徑[J].中國翻譯,2004(05).
[2]張威,同聲傳譯與工作記憶關系的認知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03):107-114.
[3]鄭華勇,當前我國對同聲傳譯實驗室功能要求分析報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6):130.
[4]仲偉合,英漢同聲傳譯技巧與訓練[J].中國翻譯,2001(05).
作者簡介
白春梅(1970. 04-),女,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市人,本科,現(xiàn)任職于河套學院,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技術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