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珍,徐 寒
(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712000)
2017年5月德勤會計公司推出財務機器人“小勤人”,表明會計工作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隨后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等國際四大會計公司相繼推出財務機器人,我國會計軟件企業如金蝶、用友也推出財務機器人。財務機器人的應用也在逐步推廣,大連華銳重工集團、中建投信托、中航租賃等大型國企應用了德勤財務機器人,中化國際應用了普華永道財務機器人。可以預見到,隨著財務機器人優勢的顯現,其推廣速度將越來越快。
財務機器人是能夠部署在服務器或計算機上的應用程序,是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從國際四大和我國會計軟件公司研發財務機器人的狀況看,財務機器人主要應用于下列領域:
(一)大量重復的會計工作。在會計工作中,有些業務需要人工機械、重復地進行操作,如與銀行對賬、與往來單位對賬、月末和年末結賬等,這些工作具有流程固定、規則明確、重復性高、價值低等特點。這些特點正好滿足RPA 的應用的條件。RPA的應用一般來說需要符合兩大前提條件:大量重復和規則明確。大量重復讓RPA有存在必要,規則明確讓RPA成為可能,而簡單重復的會計工作剛好滿足這兩個條件。
(二)7×24小時工作模式。傳統的人工會計核算模式下,會計人員是八小時工作制,每周的有效工作時間為5×8小時模式,這種模式在傳統企業中能夠滿足信息處理的需要,但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興起,企業間的交易不再局限于5×8 小時模式,變成了每周7 天、每天24 小時隨時可以交易,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其業務的發生更具有實時性,因此5×8模式的會計核算不能滿足及時性的需要。而財務機器人彌補了這個缺陷,它可以按照7×24 小時工作模式隨時在線處理業務,真正實現了會計核算工作的及時性。
(三)存在多個異構系統。在企業存在多個信息系統如勞資系統、訂貨采購系統、生產調度系統、銷售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財務系統的情況下,各系統存在壁壘,傳統的人工核算模式下,會計人員需要逐一從上述系統中人工獲得數據,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較繁重。財務機器人應用后,上述數據采集工作由計算機完成,財務機器人根據工作需要登錄上述系統完成數據的輸入、采集等工作,同時是在原有的信息系統架構下運行,不改變原有的信息系統的形態。在存在多個系統且系統間數據接口未開放的情況下,采用財務機器人進行相關信息處理是比較好的解決方法。
從目前財務機器人的研發看,財務機器人只能依靠固定腳本執行命令,并且只能進行重復、機械性的勞動,以外掛的形式部署在服務器上,目前的財務機器人最多只能說是人工智能在會計中應用的初級階段,屬于“弱”人工智能。隨著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財務機器人將更“智能”,可以從事更多的會計工作。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推廣,大部分會計核算、財務分析、會計監督等會計工作將由人工智能替代,到底是現有財務機器人的升級,還是出現另外的人工智能軟件,我們不好預測,但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應該是不可逆的。
(一)財務機器人給會計工作帶來的積極影響
1.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
從中化國際應用普華永道財務機器人案例中可以看出,財務工作應用機器人后,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財務機器人每天可以自動完成15家銀行共80個銀行賬戶的對賬,并且自動編制并打印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如果由人工完成這80 個銀行賬戶的對賬工作,查找未達賬項、查找錯賬、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這將是工作量較大的工程,這也導致不可能做到每天與銀行對賬,但應用財務機器人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由于計算機處理數據的高速性,就可以做到人工做不到的工作,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
2.提高了會計工作質量
會計人員的工作質量受身體、情緒、環境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出現差錯是難免的,因此財政部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規定了各種各樣的錯賬更正方法。各種會計錯誤的出現,降低了工作質量,也降低了工作效率。應用財務機器人后,財務機器人依靠固定腳本執行命令,在沒有人為干預情況下,其運行的準確率是100%。因此,應用財務機器人后,提升了會計核算工作質量。
3.將會計人員從枯燥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財務機器人代替人工從事了銀行對賬、增值稅發票驗證等工作,這些工作對財務人員來講屬于高頻、重復、長時間且附加值低的人工操作,這樣通過財務機器人將會計人員從繁重枯燥且低價值的事務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從事預測、決策、財務預警等高價值的創造性的工作。
(二)財務機器人給會計工作帶來的消極影響
據統計,在國內企業中,超過80%的會計人員從事簡單的財務會計工作,他們85%以上的工作時間從事低附加值的會計核算工作,這些工作既這些簡單同時重復性高,很容易被財務機器人所替代,而且機器人任勞任怨,沒有情感,不會疲勞,不會出錯,對老板來講,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不用發工資。在人工成本高企的今天,公司應用機器人替代人工有著天然的沖動。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到,當財務機器人普及后,大部分僅從事財務會計工作的會計人員會面臨轉崗或失業。因此可以預見到,隨著財務機器人的推廣,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對人員的需求量越來越小,大批的從事傳統財務會計的人員將會失去原有的工作。
財務機器人研發的高投入性和應用的低成本性,有利于在企事業單位中應用推廣財務機器人。財務機器人對會計工作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長期的、不可逆的,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財務機器人應用后對會計職業帶來的影響,積極尋找應對的策略。
(一)積極擁抱財務機器人
隨著會計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會計人員無需驚慌,人工智能改變的是會計工作的形式,會計工作不會消失。就像產業革命時期,紡織廠替代了紡織作坊,機器織布機替代了作坊的土織布機,對織布工人來講,勞動工具發生了巨大變化,工作效率提高了,勞動強度降低了,技術的進步對工人是有利的。同時,對會計職業來講也一樣,在二十年前,如果誰講以后會計人員不需要算盤,人們會認為是天方夜譚,今天計算機把算盤替代了。因此,技術進步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適應這種變化,如果不能適應,就會面臨淘汰。就像當年會計電算化來臨,抱著算盤不放的會計人員就因為沒能跟上時代步伐而被迫出局。
(二)會計人員要進行職業規劃
人工智能應用到會計工作后,從事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的會計人員會大幅度減少,以下三類會計人員的需求將會增加。第一是既懂會計又懂技術的復合型會計人員;第二是精于大數據分析,能建模并利用大數據分析的財務分析人員;第三是熟悉企業經營和戰略,能參與企業戰略管理的財務管理人員。會計人員應根據自身條件,明確職業發展方向,積累知識和經驗,成為能跟上信息化時代步伐的會計人員。
(三)與財務機器人分工協作
目前,財務機器人主要從事的工作主要是核對類、收集類等重復性高、技能要求低的工作,比如銀行賬號的對賬,周報表、月報表數據的匯總梳理,利用內部財務系統、外部稅務系統、進項稅票管理系統、前期申報的留底稅額等數據源,進行增值稅差額的核對。由于財務機器人運算速度快,并且按照固定腳本運行,工作準確性高。因此像常規業務的確認、計量、記錄、報告等工作可能就不需要會計人員人工操作了。因此,當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后,會計人員要正視人工智能對會計職業的沖擊,分析當人工智能將傳統會計核算崗位替代后,我們會計人員能干啥、會干啥。
我們可以按照復雜性和重復性的高低對會計工作進行分類,具體分類結果見圖:

會計工作分類圖
上述會計工作分類中,人工智能最先替代的是第四象限的高重復性、低復雜性的工作。高重復性,可以發揮人工智能高頻率計算的優勢;低復雜性,有利于降低人工智能進入會計行業的門檻。因此可以預見到,人工智能首先替代的是出納、編制會計憑證并記賬、編制財務報告、納稅申報這些低端會計工作。這些高重復性的低端會計工作,由人工完成也容易出錯。
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完成低端會計工作后,隨后沖擊的是第一象限的高重復性、高復雜性的工作。隨著人工智能在會計領域應用程度的提高,人工智能發揮自學習和深度學習功能,人工智能完全能夠勝任財務數據分析、內部控制等高端會計工作。
第二象限的低重復性、高復雜性的會計工作,至少在短時間內,人工智能難以超越人類。其理由有兩個,其一是這些工作具有低重復性,由人工智能從事從經濟角度考慮不合算,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其二是這些工作需要人類的溝通能力,以及面對復雜商業環境挑選最有用的信息進行分析做出決策的能力,有時需要人類的博弈和讓步的能力,這些能力,屬于通用人工智能范疇,而通用人工智能技術要實現突破且達到商業化應用的程度可能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第二象限的會計工作可能是人工智能時代留給會計人員從事的工作。會計人員應緊緊抓住這些會計工作,成功實現會計職業的轉型。
(四)實現從核算型會計到管理型會計的轉變
在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員要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其工作要符合兩個特征,其一,人類從事某項工作比人工智能成本低,這種工作是低重復性的工作,人工智能無法實現高頻率計算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其二,人工智能做不到的工作,這種工作屬于高復雜性的工作,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環境瞬息萬變,需要對新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因此會計人員要盡可能提高這些工作在自己工作中的比重,這些工作所占比重越大,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越小。會計人員從事管理會計工作時,財務機器人可高效提供會計人員所需要的各種財務信息,以提高會計人員從事各項預測工作、決策工作的質量,使財務機器人真正成為會計人員的工具。會計人員與財務機器人良好合作,高效完成企業的會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