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

摘要: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沖擊,民眾生活也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1-8月全區就業、居民增收和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領域形勢雖總體穩定,但民生領域仍面臨很多突出問題,建議在穩就業、保就業的基礎上,多措并舉促進居民增收,保基本民生,務必打贏扶貧攻堅戰。同時,要注意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
關鍵詞:疫情;就業;居民收入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一定沖擊,民眾生活也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財力支持,以政府的“緊日子”保障老百姓的“好日子”,全區就業、居民增收和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領域形勢總體穩定。
一、2020年前三季度內蒙古民生領域現狀
(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今年以來,自治區圍繞把疫情對就業工作的影響降至最低這一目標,全力推進“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工作,先后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穩就業20條、應對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28條和社會保險費減免緩、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政策。同時,開展了“進企入園、保障用工專項服務行動”“疫情防控就業服務”和“離校未就業百日攻堅”行動,全力穩住市場豐體、穩住企業、穩住就業。截至8月底,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6.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6%,就業各項豐要指標完成情況基本保持在序時進度內。
(二)基本民生保障持續加強
面對疫情影響,積極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確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全力確保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實施階段性減免政策。開展全民參保計劃養老保險擴面專項行動,清理整合全民參保數據。積極深化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對健全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嚴格基金收支管理、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實現基金統收統支和基金缺口各級政府分擔機制等進行制度安排。有效發揮了社會保障民生安傘網和穩定器作用。截至8月底,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542.1萬人,較去年末增長了10.6萬人。全區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336.6萬人,全區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74.8萬人,均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
(三)民生支出優先得到保障
1-8月份,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37.1億元,同比下降9.3%,降幅較1-7月份收窄1.6個百分點。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22.7億元,同比增長2.1%,增速較1-7月份提高1.8個百分點。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2.2%,增速較1-7月份提高1.4個百分點。在收入下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民生領域的支出優先得到保障,較好的落實了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的要求,促進了自治區經濟穩步增長,支持了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四)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回升
各級黨委政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在一系列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全區居民收入增速保持回升,上半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6個百分點。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48元,同比增長-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9元,同比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5.6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二、內蒙古民生領域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在就業總量壓力、結構矛盾以及有效對接不暢的影響下,促進就業面臨著擴大增量和穩定存量雙重壓力。一方面,擴大增量的壓力進一步加大。截至8月底,全區城鎮新增就業、農牧民轉移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3項指標同比均有所下降。受經濟下行就業崗位減少、政府統籌計劃崗位因疫情而延遲釋放等因素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或落實就業去向人數同比下降近15%;受技能不足、可勝任就業崗位大幅減少等因素影響,農牧民轉移就業同比下降7.2%。另一方面,保住存量的難度進一步加大。雖然日前大多數企業已基本復工復產,但多數企業資金鏈、供應鏈和市場銷售方面依然存在問題,企業穩崗保存量難度增大。據相關部門上半年就業狀況調查顯示,全區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及靈活就業的存量,比2019年底減少了20多萬人。未來隨著疫情反復和防控常態化,企業吸納就業能力町能會持續減弱,失業風險增加。
(二)民生保障難度加大
受政策性減收,疫情階段性免、減、緩社保繳費政策,以及經濟下行導致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的持續下滑等綜合因素影響,可用財力空間進一步壓縮,而決戰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小康、支持“六穩”“六保”工作資金需求剛性不減,財政收支的“一增一減”,使得民生保障難度進一步加大。
(三)社保待遇發放和擴面壓力較大
一方面,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存在風險隱患。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影響,實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等政策,1-8月份全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同比下降9%,導致基金缺口擴大;另一方面,參保擴面人數難以大幅增長。目前,我區未參保人員主要集中在靈活就業人員、新業態從業人員、人戶分離在外打工人員,這部分人員流動性強、收入不穩定、參保意愿低,受疫情影響,擴面難度進一步加大。
(四)城鄉居民增收壓力大
從城鎮居民看,盡管近期住宿餐飲、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服務業經營逐步恢復,但是還不足以彌補前期減少的收入,從業人員工資性和經營性收入上半年累計明顯下降,以呼和浩特市和興安盟為例,上半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下降3.5%和3.1%;從農牧民收入看,由于農牧民外出務工就業機會減少,部分政策性補貼取消或延遲發放,農畜產品銷售進度放緩等原因,農牧民增收壓力加大,以興安盟為例,上半年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0.2%。
三、內蒙古保民生、惠民生的政策建議
(一)穩、保就業,筑牢民生之本
一是開展政策落實服務落地行動,推動“穩保”政策落實,穩住就業存量。通過政策聯動、產業帶動、支持自主創業、鼓勵靈活就業等,積極挖掘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增量,著力拓寬就業空間。二是突出重點群體就業,通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行動、政府統籌就業計劃實施、就業困難人員兜底保障以及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等政策措施,全力兜住就業底線。二是強化就業供需服務,通過推廣使用就業服務平臺、精準組織開展定向訂單培訓等,促進就業者與招納單位實現精準匹配,提升就業適配性。四是強化就業形勢預警,健全多方參與的就業形勢分析研判機制,進一步防范和降低失業風險。
(二)多措并舉,促進居民增收
一是加大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項政策的兌現力度,以企業生產經營恢復、經濟增長回穩帶動居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增長。二是優化政策幫扶,助力個體經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個體經營戶收入沖擊較大,餐飲業、居民服務業最為嚴重,因此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對靈活就業的限制,推動個體經營促進消費。對從事餐飲、零售等行業的個體工商戶,做好營業執照登記與許可審批的銜接,幫助經營者盡快開展經營活動。三是推進線上交易,打造農畜產品品牌。借助現有各大電商網絡平臺、推廣“互聯網+”的銷售新模式,整合線卜線下平臺,積極抓好產銷對接,拓寬農畜產品銷售渠道,助力農牧民增收。四是落實好各項惠民惠農政策,逐步增加居民轉移收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確保農村牧區居民及時享受社會保障待遇。保障各項惠農補貼合理增長,如適時提高農村牧區社會保障補貼標準。確保退休農村牧區教師和醫生的一次性生活補貼按時發放。
(三)兜牢底線,保基本民生
一是推動社會保險擴面征繳,繼續貫徹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延期緩繳政策以及穩崗補貼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幫助減輕企業用工負擔。二是加大困難群體保障力度。及時摸清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低收人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的實際生活困難,加大城鎮困難群體臨時救助力度,確保城鎮失業人員保險和臨時生活補助及時足額發放到位,階段性擴大失業農民工保障范圍。對《失業保險條例》規定的參保單位招用、個人不繳費且連續工作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及時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三是綜合運用就業扶助和社會保障政策,強化低保對象與農村脫貧攻堅對象的救助保障,落實好社會保險費減免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的實施,根據物價上漲情況發放救助資金,擴大社會救助的覆蓋面并提高救助水平。四是落實好援企穩崗政策,充分考慮疫情沖擊,將受影響的困難群眾按規定納入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業援助范圍。五是優化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推行“不見面”服務,推進社保服務事項網上可辦、個人服務事項掌上可辦、查詢和證明打印類事項自助可辦。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論證辦法,推進待遇資格網上認證一次不跑,給因疫情耽誤辦理繳費、待遇中領等業務的參保對象提供補辦服務。
(四)精準施策,打贏扶貧攻堅戰
一是加快扶貧項目建設進度,提升整改質量和脫貧質量,緊盯未脫貧人口,因人因戶落實幫扶措施,統籌抓好非貧困旗縣、非貧困嘎查村的貧困人口脫貧,確保剩余脫貧任務在入冬前全面完成。二是努力克服疫情災情影響。認真分析、密切跟蹤疫情災情對脫貧攻堅帶來的不利影響,扎實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加快貧困地區災后生產恢復,加大貧困勞動力就業幫扶力度,著力解決好扶貧產品滯銷賣難問題,確保不因疫情災情影響如期實現全面脫貧。三是完善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不斷鞏固脫貧成果,堅決防止脫貧摘帽后思想松勁懈怠、工作重心轉移、扶貧力量削弱現象發生。建市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推行“防貧保”業務和建立“救助基金”,堅決防止發生返貧致貧現象。四是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結合編制“十四五”鞏固脫貧成果規劃,加強脫貧攻堅過渡期政策和解決相對貧困的標準、政策、幫扶方式等方面研究,推出更加務實、更可持續的政策舉措,建立健全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推動脫貧攻堅從超常舉措向常態幫扶轉變,從集中攻堅向長效機制轉變。
(五)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升重大疫情防控能力
一是開展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行動,建設自治區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盟市傳染病救治網絡、旗縣公共衛生醫學中心二級防控救治體系。二是加快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完善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功能定位,持續推進婦幼保健機構和血站服務體系機制創新,加強疫苗接種管理。三是優化機構職能設置,完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完善早期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健全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機制。四是筑牢法治基石,抓緊修訂公共衛生地方性法規,構建權責明確、程序規范、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新格局。
參考文獻:
[1]韓雪茹.堅決克服疫情災情影響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N].內蒙古日報(漢),2020,(8).
[2]胡良光,通訊員,余家明,黃明霞.圍繞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專題議政[NI.南方日報,2020-06-30.
[3]文潔.甘肅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N].甘肅日報,2020-07-08.
[4]馬照剛.寧夏階段性實施失業補助政策[N].寧夏日報,2020-06-30.
[5]顧榮,獨萍,李婧.提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N].西安日報.2020-06-30.
[6]李春霞.我區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N].新疆日報(漢).2020-07-04.
[7]趙萬山.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N].蘭州日報,2020-08-18.
[8]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發展大局穩定[N].經濟日報,2020-07-20
[9]楊帆.2019年內蒙古財政收支實現新突破[N].內蒙古日報(漢),2020-01-03.
[10]張文強.上半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10.98萬人[N].內蒙古日報(漢),2020-07-15.
[11]許憲春,劉瑾鈺.2019年中國經濟運行情況分析與2020年展望[j].經濟學動態,2020,(2).
[12]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盟市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材料匯編[A].2020-09-24.
[13]內蒙古統計局.1-8月份內蒙古經濟運行穩定恢復主要指標繼續回升[EB/OL] .http://tj.nmg.gov.cn/fbyjd/18428.html. 2020-09-17.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