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
【內容摘要】在當前新課改進程不斷深化時期,要求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素養教育。而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初中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語文課程教師的首要目標,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以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為契機,針對文化。審美、思維以及語言等語文核心素養進行探究分析,為我國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 核心素養 課堂教學 改革創新
在初中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其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品質,同時能夠增加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成長具有積極價值。基于此,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在整體上把握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核心素質培養深入到日常學習中,進一步提升初中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所以作為教師則要在教學實踐中,創新文化傳承與理解、注重審美與創造、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提升以及培養其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以此革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創新文化傳承與理解課堂教學模式
在當前新課改形勢之下,文化傳承成為了語文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很多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使得學生沒有充分的感受到文化的底蘊和魅力。所以語文教師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在新的教育形勢和其要求下改變以往的教學現狀,將文化傳承與理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在學習《出師表》這一課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將古文翻譯成白話文理解字面意思,還要讓學生了解到作者諸葛亮是在一個什么樣的形勢和情感之下進行的創作,深入挖掘這篇古文的內在情感,理解這篇古文的深度含義,從而能夠引出我國的軍事文化、隱士文化以及政治文化以及歷史史料等,在激發學生自主收集資料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諸葛亮的奉獻精神以及對國家的熱愛之情。以此來熏陶學生的內在文化氣質,培養學生的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
二、創新審美鑒賞和創造課堂教學模式
在教育的人文素養中審美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也是常被教師忽略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基本是注重語文課文的表象,比如生字生詞、文章段落思想、中心主旨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甚至會出現抵觸語文課程學習的情況,導致課堂教學成果收效甚微。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利用當前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等教學設施和資源,將語文課文中的意境充分的展示出來。比如朱自清的《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朱自清在文章中繪制的五春圖直觀的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感悟朱自清先生所要表達的某種情感,不僅加深了學生的閱讀深度,在很大程度上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較好的實效性。
三、創新思維發展與提升課堂教學模式
思維發展一直都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培養目標,并且由于語文課程的性質也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更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和內涵。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是以灌輸思想為主,忽視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限制了其思維方式的打開,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獨立思維的形成。所以教師要對此進行改革創新,積極鼓勵學生針對課文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比如在學習《桃花源記》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學習探討小組,并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果陶淵明構思出桃花源的目的是什么?從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陶淵明的處事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等等問題,在討論中就無形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堂寫作中也可以鼓勵學生使用多種體裁,針對一個觀點進行自己的闡述,讓學生能夠充分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從而培養其思維能力和個性化發展。
四、創新語言構建與運用課堂教學模式
語言構建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部分,也是初中語文教師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在初中語文課程中所學習的內容,基本都是通過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篩選而確定編撰的,課文文章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是培養學生形成語文核心素養的依據和基礎。通過閱讀學習能夠提高學生構建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比如古文和現代文章的語言構建存在差別、古詩詞與現代散文詩又是不同的結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對比不同的文章和詩歌體裁,分析其語言運用的技巧,還可以開展詩詞改寫活動,將《小石潭記》、《水調歌頭》的古詩詞駢文改成現代詩或者散文,將《雨巷》、《再別康橋》等改成古詩詞形式等等,在品鑒文辭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語言構建的理解和應用,比如教師可以組織詩歌朗誦和演講比賽、辯論賽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促使其能夠學以致用,達到培養核心素質的目的。
結束語
初中語文作為一門擁有超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是鍛煉其個性化創新思維和構建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這四種語文素養的滲入能夠促進學生在未來更好的發展,為其接受高等教育奠定的堅實的基礎,是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具有表現,為實現我國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目標和現代化教育模式的創新做出了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應科.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才智,2019(24):14.
[2]谷燕文.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教學課堂改革創新[J].華夏教師,2019(17):32-33.
[3]吳敏.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9(13):54.
(作者單位:白銀市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