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君 伍孝彬
〔摘 要〕目前,體育舞蹈藝術作品的編創教學大多基于中國舞、現代舞的編創理論進行。南京體育學院體育舞蹈項目自2002年開設,2019年體育舞蹈專項正式從表演專業抽離,納入舞蹈表演專業。隨著專業的變化,課程也相應變更為“舞蹈編導”課程的學習。由于專業項目內容的存異,且目前沒有相對應的“體育舞蹈編導”指導教材,教學過程中若仍一以貫之,采用中國舞或現代舞編導的教學大綱和內容,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宗旨。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等對舞蹈編導課程的現狀進行梳理分析,為后續課程改革增添助力。
〔關鍵詞〕舞蹈編導;體育舞蹈;課程內容;開發
一、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概述
目前對“體育舞蹈”并沒有統一、規范的定義和論述,主要分為兩大類別:一是國際標準舞,即摩登和拉丁兩大舞種的區分;二是將“體育”與“舞蹈”分別探討,再究其性質、內容、特征等進行拆分和融合。本文主要以前者為調查對象,對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可行性進行探討。
1.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的概述 舞蹈編導課程概念最早由北京舞蹈學院提出,最初僅為一門課程,繼而發展成專業(現代舞舞蹈編導和中國舞舞蹈編導)。在創作中,創作者從深入生活捕捉舞蹈形象、創造和組織舞蹈語言、編排設計舞段,到將其藝術構思通過排練最終由演員體現于舞臺之上,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藝術創作過程。因此,在舞蹈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編和導也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
體育舞蹈既有規定的競技性套路及隊列、場地要求,又有體育舞蹈藝術表演舞的審美規范。那么,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就是基于舞蹈編導中的“編”與“導”,結合體育舞蹈專項特殊性的,形成具備科學性的、針對性的,既契合培養方案的目的,又滿足學生學習期望的編導課程內容。
2.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概念 “開發”一詞具有挖掘、開拓、發現等意。本文
對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定義為:根據體育舞蹈人才培養的要求及社會對其的需求,將各方資源通過研究、提煉、轉化為課程內容的過程。即包含了從無到有的生成,也涵蓋了將其他資源引進,再利用一定的手段及方法進行改良后形成有利于教學的內容的開發。
二、 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必要性
1.課程現狀 目前課程依然參考中國舞和現代舞編導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專業在作業體裁上加以要求。“體育藝術作品”這一名詞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體育舞蹈的性質和內容。不再單一強調技術性,更多的轉向藝術性。由此,編導課程中“題材”和“結構”的重要性更進一步。由于專業特殊性,學生缺乏對編導的正確認知,對“題材”“結構”的運用和認識較單一,大多作業作品停留于“套路編創”,出現強行構建“主題”的“套路作品”。
2.學生現狀 通過課堂觀察及訪談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體育舞蹈藝術作品的概念認識是非常西化的,即高超的專業技術要求上的“表演舞”。
學生雖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獨立完成相關編創工作,但在課程內容上依然存在疑慮。一是同學們希望在編導課上能夠進行與專項相關的編創,例如團體舞;二是目前獨舞部分的教學內容比重過大,對于自身專項來說,沒有太大幫助;三是增加雙人舞部分的學習內容,例如雙人配合、托舉等,提高雙人藝術表演舞的編創能力;四是加強與其他舞種的融合編創的方式方法,嘗試不同風格的創新。由此可見,項目特殊性使學生對本門課程有著特殊需求。
3.教材現狀 體育舞蹈方向的編導教材匱乏,目前大多參考中國舞編導和現代舞編導理論做基礎,再根據教師的授課方式、內容和經驗,形成自編講義。那么不同教師對這門課的不同理解,將造成教學水平、教學內容、教學質量等的參差不齊。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4.專業結構的變化 南京體育學院體育舞蹈項目自2002年開設,2005年正式開始體育表演編導課程的教學。2019年并入舞蹈表演專業,即2019級學生采用舞蹈表演專業培養方案,其課程結構相應變化,由體育藝術表演創編與實踐課程變更為舞蹈編導課程。由于專業差異性,原舞蹈表演專業中舞蹈編導課程內容無法適應于體育舞蹈方向學生的教學。
三、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可行性
1.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主體 本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首先解決“誰可以開發”的問題。一門課程內容的合格,必然需要圍繞教學實踐,其內容的價值體現,也要具備專業性、積極性、科學性等特性。通過調查問卷及專家訪談,“誰”的人選主要集中在:專家、教師、學生、社會用人單位這四類中。其中,教師為主,而教師中應當涵蓋:體育舞蹈教師、舞蹈編導教師、團體操編創課程教師;再而為專家,主要對內容的科學性、專業性等進行審核評定;繼而為學生,了解其需求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方能進行后續的改良與完善;社會部分則更能體現出教學內容對人才培養的實用性。
目前,舞蹈系一共有10名教師。其中3名體育舞蹈教師,分別進行拉丁與摩登的教學與科研工作;6名舞蹈(中國舞、現代舞、芭蕾)教師,其中,3名均曾經或正在進行編導課程的教授,并做相關的科研工作;1名音樂教師。教師職稱分別為:副教授1名,講師4名,助教5名。教師來源上海戲劇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南京體育學院、南京師范大學等。具有較高的專業、學術水準,且在專業交叉研究上有一定的經驗,人員結構足以支撐本門課程內容的開發。
2.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開發的知識 這里的知識不僅是指單一技術層面的教學,還包含體育舞蹈的概念、術語、比賽規則要求、競技組織形式、裁判標準等;舞蹈編導相關的雙人技法、群舞調度、結構整理、題材選擇等;大型晚會編創藝術等。信息時代的便利,使以上都可追根溯源,可搜集大量教材、書籍、報刊、視頻等資料納為己用的。
此外,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經驗的總結及講義的撰寫,都將成為內容開發的夯實基礎。課程內容的豐富,能夠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對編導藝術人才“一專多能”渴望。
3.體育院校的優勢 在“學訓融合”的指引下,我院可與運動隊溝通交流,獲得各領域的相關知識。包括啦啦操的托舉訓練、團體操隊形創編等。將其整合梳理、加工、提煉,都可以作為本門課程內容開發的資源。體育院校具備的優秀科學研究方法、設備等,為學生、教師增添許多跨專業的縱橫向知識的同時也提供了研究便利。
如今,時代對藝術人才的要求不僅僅以“會舞”為標準了,所以,大學課程內容,雖以技能傳達為主,但不是課程內容的全部。多樣藝術形式知識的交錯融合,才能使得學生多方位的成長與培養。
結 語
當前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不能滿足我院專業要求及學生的發展需求。課程內容開發需基于舞蹈編導中的“編”與“導”的教學目的,結合體育舞蹈專項特殊性的,形成具備科學性的、針對性的,既契合培養方案的目的,又滿足學生學習期望的編導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開發,應順應當下學校及學院的學科建設的方針、符合學生與教師的教學期待、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且對教師、學生及專業建設等均具備推動力及價值作用。南京體育學院現有資源滿足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的開發所需軟硬件,具有可行性。可建立專家、教師、學生、社會資源一體的開發模式,加強各部門的聯系推進舞蹈編導(體育舞蹈方向)課程內容的開發的工作,鼓勵教師組建團隊完成該課程內容的開發。同時要注重教師能力的培養,強化其課程內容,促進課程內容開發的進度及科學性。
(責任編輯:翁婷皓)
參考文獻:
[1]楊洋.論如何提高舞蹈創編的創新能力[J].魅力中國,2016(13).
[2]周哲穎.我國體育院校體育舞蹈課程內容資源開發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本文系南京體育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青年項目《高校體育舞蹈編導校本課程內容的開發與實踐研究》成果;編號:JG201934;項目負責人:吳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