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內容摘要】在網絡環境下,漢語言專業能夠借助網絡技術而進行線上教育,進而使文學傳播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推動文學順利的走出國門。當然,廣大學生作為傳播文學的主力軍,不僅應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做到熟悉掌握,還要具備較好的語言能力,這便需要各個教育階段語文教師做好漢語言的教學改革工作,實現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多樣化與科學化。
【關鍵詞】互聯網 漢語言文學 教學模式 探析
互聯網的出現及應用,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與支持,如今,我們已經無法離開網絡,越來越多的網絡教學資源也實現了高效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教育事業的良性發展。但就漢語言文學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無論是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問題,使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效果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對此,教師應及時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不斷更新,推動漢語言文學建設,進而提升學生的漢語言學習能力及教學效率。
一、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特點
1.突出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的高中漢語言文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且受課堂授課時間的影響,教師一般只講授課本知識,鮮少涉及課外知識及更多未知領域的知識探討,導致學生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儲備十分有限。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技術來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來展開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深度學習。此外,網絡環境下多樣化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師單向輸出的困境,實現了師生的雙向交流,可在節省課堂時間的同時,有效提高教學效率[1]。
2.具有專業交流便捷性
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強調不僅要關注課本上的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做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與學習中來,充分體現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意義。通過借助互聯網技術,教師可開展與漢語言文學密切相關的一些教育活動,在增強學生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同時,為其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體現專業知識完善性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仍有許多知識存在爭議,未給出一個明確答案,使得教師與學生在探討時感到十分棘手。并且不同地區及學校采用的教材版本有著一定的偏差,學生想要更為全面的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便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技術向學生展示全球的最新資訊,并在講解教材章節時采用電子版本進行知識的鞏固。同時不同高中學校還可將相關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研究成果共享到相關平臺上,供社會各界學習。
二、網絡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
1.為學生構建學習平臺
長期以來,高中漢語言文學教學一直都是“重理論、輕實踐”,對此,教師應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的同時,向學校申請購進一些與互聯網技術相關的先進教學設備,這樣既可滿足教師的日常教學,又可為學生的學習研究提供良好支持。同時師生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不應只局限于課堂之上,教師要學會運用互聯網技術來教學,向學生提供、分享更多優秀的學習資源,實現與時俱進。此外,學校還要積極組織一些以學生為主的群體性組織,包括“文學社”、“詩詞學會”等,要求其定期組織一些交流大會或是創作比賽,鞏固、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實現知識在實際生活、學習中的有效應用[2]。
2.推動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健全
如果說理論教學強調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那么實踐教學則以提高學生知識內化、遷移能力為主要的目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校應認真分析當前新課標的具體要求與學生的發展需求,尤其關注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從而制定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學校應本著“促進漢語言文學教育發展、與社會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對實踐教材進行編寫與設計,實現課程內容的逐步優化與整合。在傳統理論教學中,通過某種符號的形式而存在的理論往往是教師、學生需要重點講述與掌握的內容,而通過借助互聯網技術,可讓師生以網絡互動、視頻課程等方式進一步熟悉具體的符號系統,并解讀符號意義,實現輕松教學。同時互聯網技術以其資源豐富與先進性的特點,可幫助學生更為深入的了解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發展趨勢與需求,為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3.完善漢語言文學考核、監督機制
完善語言文學考核、監督機制,是實現教學目標、提高人才質量的重要手段與保證。對此,教師應將教學過程、課程考核與學生學習實踐相結合,建立語言文學考核、監督機制,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還能有效滿足教育教學的具體目標。這時,教師便可借助互聯網技術對課堂教學進行監控,同時還可構建相應的網絡平臺,對學生課余的學習情況、作業完成情況實現遠程考核、監督,實現全方面指導。另外關于實踐教學策略的實施,也可通過微信、QQ留言、MOOC及視頻聊天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并將學生反饋的信息作為日后考核的重要指標,實現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有效優化[3]。
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互聯網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得到了極大地豐富與創新,需要教師正確認識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特點,積極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學習平臺,并推動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健全,完善漢語言文學考核、監督機制,提升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肖紅梅.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4):247.
[2]曾宗怡.網絡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9(01):89.
[3]楊金芳,李建偉.網絡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11):10-12.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寧縣開發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