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效宏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課堂改革也在如火如荼進行著,有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在慢慢的替代者陳舊的不適合歷史發展潮流的教學理念,在這種迭代更新的形勢下,給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帶來大量改進機會的同時,也呈現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師方面的原因,也有學生方面的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總之,這些出現的問題都必須解決掉,本文就從這些問題入手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以便和同仁們交流。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課程改革 問題 對策
初中歷史教學在學生的培養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對學生的文化核心素養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底蘊基礎作用,個人素質和思想水平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初中學段,歷史的學習在整個學段的學習中,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時也會影響學生一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但目前,由于許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在歷史教學中存在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必須要因為我們科任教師的重點關注,因而,必須要解決此類問題,推動初中歷史教學穩步發展,下面,我們將從存在的問題入手,最后提出解決對策。
一、目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師在課堂中所授內容基本是課本理論知識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以課本知識為綱,這是沒錯的,但是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不但以課本理論知識為主,而且需要將知識點進行精細加工,讓枯燥的知識點變成生動活潑的具體情景并具有故事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提高,當然就會樂于學習,會主動學習歷史,通過聯想記憶知識點也就不會再枯燥,當然,成績也會提高,這樣就會進入學習歷史的良性循環,因而,不把知識點枯燥的講解,不唯課堂理論知識講解,是我們每一位初中教師去做的。
2.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方式主要以灌輸為主
通過筆者深入調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以理論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大量存在,這樣會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每當學生厭學就會抵觸教師,這樣就會進入惡性循環,因而“大水漫灌”的教學模式,絕不可取,因為這不但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反過來影響教師授課時的情緒,如果長期的以灌輸知識為主這樣的模式教學,學生們在聽課時就會態度散漫,更會讓一部分學生產生一種“理所當然”的錯誤想法,那就是:“許多學生都認為無需在課堂上學習,只需在考試前突擊背誦即可,歷史教學真正淪為了應試的工具”[1]。
二、針對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這些問題的具體對策
1.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手段,豐富歷史課堂教學形式
想要解決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幾個問題,作為科任教師,就應該從教學手段的創新開始,放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歷史課堂的授課形式。打個比方,課堂上,老師講一些文字的東西變成圖片、視頻、聲音甚至動畫等,就一定能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記憶起來也會容易很多。再比如在教學“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這節課時,老師如果用多媒體展現“虎門銷煙”的圖片,首先引起同學們的興趣,由于學生在小的時候聽說過這一歷史事件,所以這種通過直觀影像資料,將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當然教學效果也會更加事半功倍,因為多媒體會讓枯燥的文字變得更加有趣,也有一種新鮮感的體驗。
2.課后及時反思,不斷優化歷史課堂教學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為一些客觀原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冷不丁的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例如課堂組織不到位、教學方式欠佳、教學手段不理想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精心備課,課后做好課堂反思,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更正錯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比如我在課堂教學“甲午中日戰爭”這一節課時,采取的是對比法教學,首先讓學生把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和對我國造成的影響以及簽訂的相關條約與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內容進行對比,用來加強他們的理解。聽過明顯的對比,他們會更好的掌握知識點這也讓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進一步提高了。
3.課堂上加強小組合作,盡量讓每個學生參與討論
如長期出現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積極糾正偏差,采取措施,比如采取合作學習的方法,就非常有效,因為合作式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我在教學“難忘九一八”這一節課時,我先給學生布置任務,然后讓他們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在分小組的時候,要做到科學,必須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基礎知識以及學習能力存在的個體差異,將小組成員按照不同水平進行分組,另外布置任務的時候,也要做到層次分明。比如這節課,我就要求一些后進生必須掌握九一八事件的發生時間、地點、內容等最基本的知識,同時要求成績中等的學生必須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下能夠講述這段歷史;要求那些理解能力強的優等生談談對九一八事件的看法,以及事件對我國造成哪些影響。通過這樣的個性化學習,全體學生都得到了收獲,也實現了不同層次的提高[3]。
4.采用情境式教學,將理論知識形象化
對于書本中的理論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將其變通,比如演變為一個個內容豐富、飽滿的歷史故事,因為就是初中學生,對故事式的教學還是非常喜歡的,也有助于將零散的知識串起來,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學“近代化的探索”時,就可以在“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過渡期間,給學生們講一講慈禧和光緒之間相互斗爭,奪權爭利的一些故事,也可以講述“公車上書”的故事,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變法的內容。
總之,當今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已經進入到了改革和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新的歷史階段下,有許多問題。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將新型教學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最終達到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金尤紅.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
[2]曲英男.對初中歷史教學反思的若干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6.
[3]于秀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楊碧金.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方法的探究[J].華夏教師,2015(11).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