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 崔美艷
摘 ? 要: 近代湖湘家書內容豐富、影響深遠,主要特征表現為忠貞清廉的節操、經世致用的學風、謙和與“霸蠻”的性格、耕讀持家的傳統與敢為人先的膽識等。近代湖湘家書在中學德育內容中的應用,有助于培育中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與謙恭禮讓的良好品行;在德育方式中的應用,有助于中學生學以致用學習觀的形成及創新意識與擔當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 湖湘家書 ? 中學 ? 德育
近代湖湘家書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愛國、務實、開放、進取與創新等特征。中學階段是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挖掘近代湖湘家書的精華部分,應用于當今中學德育實踐,將有助于提高中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
一、近代湖湘家書的內容特征
近代社會,湖湘人才輩出,湖湘士子走進歷史舞臺中心,湖湘文化精神內核在家書、日記等資料中得以傳承。由于湖湘家書資料繁多,現以曾國藩、左宗棠等洋務運動代表人物為例,分析近代湖湘家書的內容特征。
(一)堅守忠貞清廉的節操
近代湖湘士子大多具有強烈的愛國精神,滿懷以身許國的壯志豪情。在家書中,士子們時而向家人訴說對時局的擔憂,時而告誡子侄輩勤儉持家,顯露出清廉自守的節操。如:同治元年(1862)左宗棠官浙江巡撫,在寄兒子孝威的信中說:“付今年薪水銀二百兩歸。念家中拮據,未嘗不思多寄,然時局方艱,軍中欠餉七個月有奇,吾不忍多寄也。爾曹年少無能,正宜多歷艱辛,練成材器。境遇以清苦澹泊為妙,不在多錢也。”[1](402)作為封疆大吏的左宗棠,每年的廉俸銀數量是很可觀的,但他僅寄送二百兩回家,用作日常開銷。這種公而忘私的行為,體現了左宗棠忠貞愛國、廉潔自律的操守。又如:咸豐十一年(1861),曾國藩在寫給兒子曾紀澤等人的信中說:“吾教子弟不離八本三致祥。……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2](6719)同治九年(1870)六月,將赴天津,又寄信說:“余初帶兵之時,立志不取軍營之錢,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負始愿。”[2](6766)曾國藩為官多年,始終廉潔自守,是封建社會難得的清官。
(二)提倡經世致用的學風
晚清時期,面對西方列強科技的巨大進步,八股文的科考取士制度越來越顯露出僵化與落后,湖湘地區興起的經世致用學風,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培養出一大批杰出人才。近代湖湘家書在談及讀書時,大多強調學以致用與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如郭昆燾(郭嵩燾大弟)在《云臥山莊家訓》卷上中說:“讀書非徒工詞章、取科第而已,將以窮理盡性,志圣賢之道,而免為流俗之歸也。”[3](6943)認為讀書不只是為了學會寫文章與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追求崇高的理想,避免成為世俗平庸之人。又如咸豐六年,左宗棠寫給侄兒左澂一封書信,左澂是左宗棠仲兄左宗植的長子。左宗棠在書信里談到了求學與實踐:“既讀圣賢書,必先求識字。……識得一字即行一字,方是善學。終日讀書,而所行不逮一村農野夫,乃能言之鸚鵡耳。”“務實學之君子必敦實行”[1](6)。左宗棠認為在學習基礎上實踐,才是善學,強調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三)謙和與“霸蠻”
關于子侄后輩的居家品行,近代湖湘家訓大多提出了謙恭禮讓與和睦鄰里的要求。如同治四年正月左宗棠《與孝威》信中告誡:“同人宴集時,舉動議論切勿露輕浮光景,勿放浪高興。”[3](6833)同年三月又寄信說:“凡同鄉、外省與我同官者有交情者,爾均宜執子侄之禮,不可稍形倨傲,不獨世故宜然,即論讀書、學禮亦應如此。”[3](6834)又如,曾國藩根據祖父的遺訓,提煉出治家八字訣,即“考、寶、早、掃、書、蔬、魚、豬”。其中“寶者,親族鄰里,時時周旋,賀喜吊喪,問疾濟急”[2](536)。曾國藩家族十分重視與親族鄰里建立和睦關系。
“霸蠻”是湖南方言,意為執拗。在湖湘家訓中,湖湘士人常勸勉子弟為追求學業進步與事業成功而不畏艱難、奮勇向前,這也是湖南人“霸蠻”性格的體現。如光緒六年(1880),左宗棠在寫給幼子孝同的信中說:“在蘭讀書,自立課程,謝絕人事,以求精進,切勿悠忽玩惕,負此年光。”[3](6912)期望孝同居住蘭州時,能刻苦用功讀書,不負青春年華。當年為了收復新疆,他年過花甲抬棺出征,顯露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頑強個性。
(四)耕讀傳家與敢為人先
“耕讀傳家”是中國傳統社會農家追求的一種生活圖景,在普通民眾中流傳深廣。湖湘家訓常以“耕讀”要求后輩子孫,如咸豐十一年左宗棠《與孝威》中說:“爾父二十七歲以后即不赴會試,只想讀書課子以綿世澤,守此耕讀家風,作一個好人,留些榜樣與后輩看而已。”[3](6786)“敢為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特征,在近代湖湘家書中,常見鼓勵子侄輩開闊視野、積極進取的話語。如左宗棠在寄侄子左澂的信中說:“丈夫事業非剛莫濟。所謂剛者,……任人所不能任、為人所不能為,忍人所不能忍。志向一定,并力赴之,無少夾雜,無稍游移,必有所就。”[3](6777)鼓勵侄子樹立宏遠志向,敢為人先,不畏艱險,干出一番事業。
“耕讀傳家”是一種勤勞務實的良好家風,“敢為人先”是一種開拓進取的處世方式。前者體現了湖湘人的實干精神,后者展示了湖湘人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都融于湖湘士人的內心世界與實際行動中。
二、近代湖湘家書在中學德育內容中的應用
(一)培養高尚的愛國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內容,中學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培養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十分重要。中學愛國主義教育途徑多種多樣,研讀近代湖湘家書,體會近代湖湘士子們的憂國情懷,就是一種內容充實、切實可行的教育方式。
近代湖湘士子大多身處內憂外患,甚至國難當頭的時代。他們堅守忠貞清廉的節操,救亡圖存、力挽狂瀾,為民族振興做出了杰出貢獻,“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深沉的愛國情懷常在家書中展現出來,如同治四年(1865)七月,左宗棠在《與孝威》信中說:“惟當盡心盡力,上報國恩,下拯黎庶,做完我一生應做之事。”[3](6837)因此,在中學教育中,研讀近代湖湘家書,感受湖湘士人報國安民的理想抱負,是一種較好的德育形式。
(二)鍛煉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
湖湘士人普遍具有“霸蠻”的性格,所謂“霸蠻”,就是高度執著,堅定頑強,為了理想信仰一往直前。如同治六年(1867)三月,曾國藩在寄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說:“爾稟氣太清,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余字汝曰劼剛,恐其稍涉柔弱也。”[3](6837)曾國藩擔心次子曾紀澤性格過于柔弱,而取字劼剛,希望曾紀澤時時自強,意志堅定。
在中學德育實踐中,適當地學習湖湘士人的“霸蠻”特性,有助于鍛煉中學生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當今中學生都是二十一世紀以后出生的,家庭物資條件一般較好,尤其在城鎮地區。家長為子女們營造了舒適的學習環境,很關注子女能否考上好大學,較少詢問其心理狀態。中學階段是個人性格形成期,德育教師應當關注心理健康成長。研讀近代湖湘家書中對時局的擔憂及人生困苦的抒寫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堅忍不拔的湖湘精神,有助于激發中學生直面困難與挫折的勇氣,培養追求高遠理想的堅定意志。
(三)養成謙恭禮讓的良好品行
謙恭禮讓指為人謙和,待人恭敬、禮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近代湖湘家書中,常有告誡子孫為人須謙恭禮讓的話語。如曾國藩官至一品,位列侯,是手握大權的封疆大吏,他律己嚴苛,在家書中多次要求家人勤儉持家、謙恭禮讓待人;左宗棠常要求家人接濟貧困親族鄰里,嚴防子侄們顯露出驕縱姿態。
當今中學生大多在家受到父母細心呵護,不少獨生子女更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容易滋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在學校日常生活中,難免與同學鬧摩擦,不善于與人相處,不利于今后的社會生活。培養中學生謙恭禮讓的良好品行,有助于他們與師生融洽交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為以后在職場上較快地適應角色做好準備。
三、近代湖湘家書在中學德育方式中的應用
(一)樹立學以致用的學習觀
經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在內憂外患的晚清時代,湖湘士人不愿終身困守科場,轉而研讀實用學問。如道光十六年(1836),左宗棠在寫給仲兄左宗植的書信中,說自己“頗用力于方輿家言,……先作皇輿一圖,……再由明而元、而宋,上至《禹貢》九州。以此圖為之本,以諸史為之證,或可一洗牽鑿附會之失”[1](382)。此年,左宗棠二十四歲,第二次參加會試落第,但仍不氣餒,并開始留意實用學問,繪制全國地圖,然后根據史書,繪制各朝歷史地圖。
當今中學生為了父母的期待,為了應對高考,肩負著學業負擔,背誦、刷題,學生大多書本知識豐富,缺乏實際操作技能與應變能力,難以適應今后的職場職位需求。閱讀近代湖湘家書,了解近代湖湘士子們經世致用的學風,有助于當代中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的學習觀,提高綜合素養,適應時代變化需求,為今后學習與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培育創新意識與擔當精神
“敢為人先”是湖湘士人的鮮明性格,其中“敢”指有勇氣、有擔當,“為人先”就是創新;“敢為人先”意為有勇氣、有擔當地開展創新性活動。湖南邵陽人魏源面對西洋人的堅船利炮,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名論點,被稱為我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曾國藩、左宗棠等湘軍領袖,都是近代社會“洋務運動”的發起者與推動者,為民族工業建設與科技人才培養立下了不朽功勛。
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墨守成規與故步自封都將會被時代淘汰。現今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在科技創新方面與歐美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為了趕超西方列強,需要培養大量創新型人才。中學生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正是培養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熱情,提高創新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在中學德育教育中,一方面應具備國際視野,學習國外先進科技與管理,另一方面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并發展近代湖湘士人“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與擔當精神。
參考文獻:
[1]左宗棠.左宗棠全集[M].劉泱泱,等校點.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
[2]曾國藩.曾國藩全集[M].長沙:岳麓書社,1990.
[3]樓含松,主編.中國歷代家訓集成[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基金資助: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一般資助),編號:XJK17BDY006,題目:近代湖湘名門家訓德育內容整理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