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程程
摘 ?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的改革,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的應用促進各個行業改革與發展。對于高職教育而言,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模式、思想觀念、言談行為造成影響。高職院校要利用大數據帶來的難得機遇,讓學生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科學系統。大數據環境下高職院校要積極改革與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學生管理人員要分析學生管理工作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情況研究創新與完善學生管理工作策略。
關鍵詞: 大數據 ? 高職院校 ? 學生管理工作
現階段,互聯網快速發展和變化,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移動互聯不斷擴大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與影響范圍。當互聯網持續發展并進入大數據時代后,所有人都具有或多或少的透明性。高職院校是網絡技術有效應用、知識密集、思想活躍的場所,大數據時代會對學校的管理模式、服務模式、教育模式和師生雙方的行為方式、學習策略、思想觀念帶來明顯的改變。怎樣有效應對大數據時代環境對高職學生管理提出的各種挑戰并制訂出行之有效的對策,是我們要全面分析和深入實踐的課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現狀
高職教育管理涉及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兩方面,教學管理是以科研教學為中心組織實施的活動,如專業課程實踐、科研項目創新、學科知識競賽、課堂教學、畢業實習等教學活動;學生管理是管理教學之外的所有日常事務,包括教育精準扶貧、就業指導、黨建工作、日常服務與管理、思政教育等工作[1](67-68)。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是以輔導員或班主任為主體、以專業或班級為單位、以思政教育為基礎,重視人文素質培養、專業知識教學、理念灌輸,為社會培養多層次、應用型人才。由此可見,學生管理工作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個環節,在高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職院校的有序運轉,既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又需要管理招生、黨建、后勤、貧困資助、心理、就業等事務的非教學人才,兩者彼此協助、相得益彰。所以,在妥善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時,要研究現階段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研究彌補缺陷的措施,讓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我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高校信息化,國家對此特別重要,將其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并將重視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設當作促進社會信息化發展的一部分,要求“增加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基礎教育信息化水平”。2018年,高教處處長旗幟鮮明地提出,教育要圍繞“十落實”這一中心,全面實施信息化建設[2](48-49)。為了提高我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程度,我們要積極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處理問題,才能實現質的發展。十九大會議報告提出,要堅定不移地踐行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等重大戰略,重點發展教育事業,使高職教育成為人民群眾信任并樂于接收的教育。大數據背景下提出的教育信息化是不斷優化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行之路,也是當今推進教育戰略的重點內容。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一定是提高教育質量和推動教育公平的重要方式。所以,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只有借助信息化方式提高質量與效率,科學規劃、全程跟蹤高職信息化建設水平與進度,不斷體現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讓大數據環境下的信息化管理成為高職院校有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科學模式。
二、大數據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數據處理難度大。
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和交流,形成各種圖像、文字、音頻資料,在信息的數量級、龐雜性等方面特別復雜。數據信息多層面、多角度體現學生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情感。高職院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基于價值挖掘處理和分析采集的數據。現階段,借助論壇、聊天室等渠道收集與挖掘學生的熱點,了解學生學習傾向等是非常欠缺的。在高職教育中怎樣有效處理大量信息,怎樣借助大數據工具在處理與研究過程中建立起精準科學的數據挖掘,仍舊比較落后,并未建立起大數據體系,沒有獲得科學的教育管理途徑與方法。
(二)信息不斷增長提高辨別真偽的難度。
泛互聯網的內容有人工智能、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泛互聯網化能夠讓數據出現大幅度增長。泛互聯網具有獨特的碎片化特征,將一些大型軟件處理細化為數量眾多的、擁有獨立功能的組件。采取碎片化方式分化大型應用軟件,能夠降低用戶的獲得成本[3](225)。例如高職院校的信息網絡中心擁有的網絡電子平臺、校電子網絡及校園門禁系統、安全攝像頭等能夠搜集、匯總各種數據信息,為更好地管理學生提供服務。不同種類的數據源可以在短時間內出現海量數據。另外,高職院校經常通過微信、微博、QQ、手機短信等途徑,及時獲得學校時事輿論,掌握學生實時思想動態,也會出現很多具有動態數據特征的數據流。高職院校在管理學生過程中,要深入了解、認真考慮學生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服務,所以要充分搜索和應用學生各種信息數據,有針對性地管理其行為。但從鋪天蓋地的信息數據中科學篩選、去粗取精,是現在面臨的難題。
(三)無法在短期內滿足個性化需求。
過去人們買電腦,通常比較重視操作系統、內存、CPU主頻等,現在購買Ipad,更重視是否“酷”,意味著人們的關注點已轉變為電腦是否可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學生更希望獲得個性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可以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借助大數據提供的方便條件,提高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然而在大數據環境下,高職院校應用的技術手段只能分析結構成型、類別相似、數量較小的信息數據,沒有真正實現搜索、分析、儲存大數據及對數據結果進行視覺化呈現,沒有普遍應用數據分析技術。現在的高職院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時沒有投入大量的財力與精力,通過此技術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學習需求進行分析。另外,缺乏專業整合、收取、分析數據的專業人才,無法全面體現出數據價值。
(四)高職學生管理者缺乏專業能力。
在大數據環境下,高職學生管理者要通過網絡收集、分析與整理學生信息化,但部分高職學生管理者依舊采取傳統管理模式,不熟悉網絡和電腦操作方法,缺乏較強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沒有在平時工作中收集、總結學生的數據,也無法按照學生數據制定工作方向,影響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因為大數據應用的不足,導致管理教育工作比較落后,難以進行特色性教育。例如在培育高職學生思想時,學生出現思維飛躍或沉默等現象。在管理大學生過程中,要利用大數據方法進行思政教育,了解學生的思想熱點,激發學生積極融入新型教育管理思想中,梳理并彌補教育薄弱環節。
三、大數據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改革路徑
(一)高職院校建立大數據體系。
構建信息化、系統化的學生管理機制是成功進行學生教育的重點環節。學生管理人員應正視網絡,了解網絡在傳輸與反饋信息過程中具有的獨特優勢,始終把控傳媒主動權。所有學生在校園平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都積累了體現自己思想的相關數據。如:網絡行為信息、消費信息、圖書借閱信息、考勤情況等信息。此數據信息是學校管理學生的資源[4](165)。所以,高職院校要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構建符合學校要求的大數據體系,搜集、積累、分析學生的平時行為數據,更妥善地開展學生管理工作。如按照學生的校園一卡通、網絡行為關鍵詞及出現頻率、校外活動時長、消費水平、上課考勤情況、閱讀量等數據,根據大數據體系中儲存的異常行為特征庫、異常思想特征庫、校園制度等,了解與掌握學生異常的行為舉止和思想意識,為不同性格的學生設計實施方案,更好地對他們進行指導與幫助。
(二)辨別信息真偽,重視學生宿舍管理。
大數據平臺能夠為收集、儲存、分析數據提供必要根據,體現應用功能,分辨信息真偽,在學生管理過程中有效運用大數據。就高職院校而言,不同部門沒有共享數據信息,面對海量信息時難以為學生管理提供更多優質資料,需要從中挑選正面的、積極的、科學的信息,摒棄消極、負面的信息,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另外,高職院校還要不斷優化學生宿舍管理機制與系統,在網絡平臺上傳所有學生、樓層長和宿舍長的聯系方式,保證全體師生、全過程參與。將學校后勤管理工作鏈接教育技術中心,進一步提高學生宿舍公寓管理能力。全面管理和定期維護宿舍門禁系統,不斷激發宿舍長和樓層長的工作熱情,每天掌握學生不按時歸寢的信息,并由輔導員對其進行教育引導,不定期抽查不按規定使用電器、熄燈后影響同學休息等行為,監督和引導學生在學業上投入更多精力。重視制定與實施宿舍安全機制、學生衛生檢查機制及獎懲評比體制,積極組織“文明宿舍”“文明標兵宿舍”等各種評比活動,讓宿舍根據學生特長組建興趣小組,開展宿舍小組活動項目。
(三)通過大數據、新媒體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
根據高職院校制定的建設目標,調整與優化學生管理系統,設置網絡辦事大廳,體現師生互動功能、活動預約功能和信息發布功能,對學生在校學習進行信息化服務與管理。例如,通過新媒體、大數據,高職院校組建“易班”工作平臺,鼓勵學生使用易班平臺。開展易班活躍達人評選、產品設計競賽、Logo征集活動,派遣學生骨干與教師骨干參加易班組織的夏令營活動,學習和掌握更多易班工作經驗。再如,全面推廣與宣傳“健康跑APP”。鼓勵學生增加運動、開心跑步,讓學生快樂、健康地運動起來,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輕松、開心地度過大學生活。
(四)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
學生管理工作者要擁有使用互聯網和計算機的能力[5](287)。高職院校要借助本校教育資源優勢,培訓學生工作者,使其掌握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大數據、新媒介進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緊跟時代步伐的思想,重視工作的開展和創新,將持續發展、推陳出新思想落實在工作宗旨和教育理念中。開展思想工作并非只是照本宣科,要真正愛護與關心學生,才能一步步了解學生的思想核心、性格特點,才能積極學習、熟練應用大數據、互聯網及多種方式和途徑,深入研究管理規律,掌握新管理方法,開展科學有效的管理。教師通過網絡傳遞各種知識,借助網絡平臺對教育教學效果進行全評估,能夠創造性地實施教育工作,通過網絡平臺解答學生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良性補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學生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網絡回答學生困惑、解答學生疑難、減少師生隔閡,讓教師和學生建立起良性互動的關系。
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復合型、高素質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完成培養人才的任務,所以,要積極將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意識融入學生管理工作中。在大數據環境下,完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是系統、長期的工程。通過大數據技術,研究和掌握學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規律,分析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從建立大數據體系、辨別信息重視宿舍管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教師信息能力等方面入手制定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案,提高學生管理工作質量,教育學生在復雜多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中,匯合中國力量、體現中國精神、矢志不渝地走中國道路,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參考文獻:
[1]林閩.大數據視域下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
[2]劉宗,張振娟.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實踐模式創新研究[J].職業,2019(28).
[3]謝遼.探究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J].國際公關,2019(11).
[4]劉凱.大數據視域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中外企業家,2020(10).
[5]黃麗舟.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現狀審視及發展對策[J].納稅,2019(1314).
本文為課題階段性成果
課題來源:吉林省應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
項目名稱:微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問題研究
項目編號:19JSZC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