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響霖 孫晨旭 李筱蟠 張鳴鶴
[摘要] 目的 探討有聲讀物介入對過度屏幕暴露患兒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18年6月~2019年11月吉安市城區的100例過度屏幕暴露(暴露時間≥1 h/d)兒童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閱讀的方式,觀察常規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觀察組采用有聲讀物介入的方式,觀察干預效果。比較兩組(1)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的依從性。(2)兒童睡眠習慣的改善情況。(3)兒童心理行為習慣的改善情況。(4)學齡前兒童應知曉知識的掌握情況。 結果 觀察組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兒童睡眠習慣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兒童心理行為習慣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齡前兒童應知曉知識的掌握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 結論 過度屏幕暴露患兒對有聲讀物較傳統教育方式有更好的依從性,有聲讀物能改善兒童睡眠及心理行為習慣,并提高學齡前兒童知識的掌握情況,值得推廣。
[關鍵詞] 過度屏幕暴露;有聲讀物;學齡前兒童;兒童睡眠習慣;兒童心理行為習慣;影響
[中圖分類號] R729;TP391?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0)25-0070-04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audio books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 with excessive exposure to screens
YU Xianglin1 SUN Chenxu2 LI Xiaopan1 ZHANG Minghe3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Ji'an Central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Ji'an 34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Ji'an Central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Ji'an 343000, China; 3.Department of Child Healthcare, Ji'an Children'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Ji'an? ?3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udio books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 with excessive exposure to screen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children with "excessive exposure to screens(with the exposure time ≥ 1 h/d)" in Ji'an city proper from June 2018 to November 2019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50 children were selected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meant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uch as traditional read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eant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audio books. The following asp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The parents' and children's compliance with the guidance; (2)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sleep habits; (3)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4)Preschool children's mastery of due knowledge. Results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s compliance with the guid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children's sleep habi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habi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reschool children's mastery of due knowledg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For the children with excessive exposure to screens, audio books bring about better compliance than traditional education ways, which can ameliorate the children's sleep habits and psychological behavior habits and improve preschool children's mastery of due knowledge, suggesting that they are worthy of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Excessive exposure to screens; Audio books;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ren's sleep habits;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habits; Effect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多媒體的興起,應用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已成為兒童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從早前青少年迷戀電子游戲的“網癮”,到現今全民用手機的“低頭族”。多媒體的便捷性、傳播方式多樣、內容豐富等特點,較傳統學習接收新知識的方式更有吸引力,特別能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從而導致兒童接觸電子屏幕的年齡越來越小,時間越來越長,出現“過度屏幕暴露”[1]等系列問題。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今天,5G網絡在社會各個方面繼續深化發展,多媒體傳播知識的方式成為了時代發展的產物,不可能被杜絕。但它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在高效吸收知識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難以糾正的不良影響。因此,歐美一些國家開始嘗試制定限制兒童過度屏幕暴露的方法,但截至目前尚未有效地解決此問題。其中較具影響力的是澳大利亞政府于2014年發布的《0~5歲兒童身體活動及靜息運動指南》,指南要求2~5歲兒童每天屏幕時間不超過1 h,并建議家長限制家庭屏幕暴露時間,推薦使用播放音樂或講故事的方式——有聲讀物代替或盡可能減少兒童過度接觸屏幕[2]。但我國對于兒童可以開始使用屏幕的年齡、每天使用多少時間為適宜尚無相應的指南。因此,本研究采用有聲讀物結合傳統教育方法,介入過度屏幕暴露的學齡前兒童,部分或全面替代屏幕暴露,減少屏幕暴露時間,以減少不良影響,提高學習效率。屏幕暴露時間“目標控制”為學期內周一至周五30 min/d內,周末及寒暑假1 h/d內。以期減少患兒屏幕暴露時間,改善過度屏幕暴露產生的不良影響,以期對改善學齡前兒童屏幕暴露問題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AP)2016年推薦的2~5歲兒童每天使用視屏時間不超過1 h的標準[3],將屏幕暴露時間≥1 h/d的患兒納入研究范圍。稱為“過度屏幕暴露”患兒。將2018年6月~2019年11月來醫院尋求幫助的吉安市城區100例“過度屏幕暴露”學齡前兒童納入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3~5歲,平均(4.27±0.66)歲;家長男18例,女32例;家長文化程度本科35例,專科12例,其他3例;家長年齡25~35歲,平均(30.24±4.38)歲。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3~5歲,平均(4.15±0.62)歲;家長男15例,女35例;家長文化程度:本科30例,專科15例,其他5例;家長年齡25~34歲,平均(30.11±4.2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美國兒科學會兒童屏幕使用指南。對照組:采用傳統教育方式,如傳統閱讀方式。告知患兒家長過度屏幕暴露的危害,鼓勵患兒積極參與室外活動,閱讀時以傳統的閱讀方式為主,增加陪伴時間,監督患兒的屏幕暴露時間等。包括:(1)強制患兒避免接觸手機及電視等,增加玩具、兒童書等;(2)家長從自我做起,限制使用電視及智能手機等產品,以免患兒出現孤僻及逆反等心理行為相關問題;(3)家長增加陪伴患兒參加室外活動(如游樂場、鄉村、公園等)的時間;(4)如經濟條件允許,家長可陪同參加早教學習班等。觀察組:在上述常規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礎上,利用音箱播放有聲讀物,如學習強國小喇叭、喜馬拉雅兒童類、蜻蜓FM等各種有聲電臺及微信公眾號等兒童版塊內的小故事、小知識、兒歌、科普、國學及早教英語等內容,將有聲讀物介入到家長及患兒的生活中,家長盡量增加陪伴時間,包括閱讀和室外活動;家長從自我做起,養成良好習慣,用“聽書、聽新聞等”代替“看視頻、看新聞等”,盡量采用有聲讀物代替接觸屏幕。患兒睡前以聽睡前故事代替看視頻。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1)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的依從性。(2)兒童睡眠習慣的改善情況。(3)兒童心理行為習慣的改善情況。(4)學齡前兒童應知曉知識的掌握情況。
1.3.1 兩組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依從性的比較? 給予觀察組及對照組相應的指導意見,3個月后,由家長回顧近1個月最具有代表性的1周患兒屏幕暴露時間。以超過屏幕暴露時間“目標控制”次數為衡量標準,分為4種類別:(1)基本不會(0~1次/周);(2)較少偶爾(2~3次/周);(3)經常較多(4~5次/周);(4)頻繁很明顯(6~7次/周)。因研究對象均選取“過度屏幕暴露”患兒,所以(1)~(3)為情況改善,(4)為情況沒有改善。此處累計(1)~(3)總人數為有改善的人數,進行統計學分析。
1.3.2 兩組兒童睡眠習慣改善情況的比較? 采取2000年美國Brown大學兒科學教授Judith A.Owens博士根據學齡前和學齡兒童的睡眠生理特點,在參考國際睡眠障礙分類(ICSD)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的兒童睡眠習慣問卷中文版(CSHQ)中的33項題目進入評分系統[4],分別評以0分(通常5~7次/周)、1分(有時2~4次/周)、2分(偶爾0~1次/周)分級評分,分數越高標明睡眠習慣越好,總分66分。3個月后回顧近1個月最具有代表性的1周評分,統計≥40分人數,對比兩組數據,并作統計學分析。
1.3.3 兩組兒童心理行為習慣改善情況的比較? 采用深圳婦幼保健院萬國斌教授等于2006年編制的2~6歲學齡前兒童行為量表進行評分[4],總共46項,每項分包括:0分(無)、1分(偶爾或輕微)、2分(有時或較明顯)、3分(經常或很明顯),總分138分,3個月后回顧近1個月具有代表性的1周評分,統計≥80分人數,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3.4 兩組學齡前兒童應掌握知識比較? 給予指導意見3個月后,采取自制量表,包含:社會生活知識;自然知識;數的初步知識;音樂和美術知識;生活和活動的技能;語言技能等六方面學齡前兒童應掌握知識。六方面各10分,總分60分,通過家長讀題和記錄、兒童回答的方式完成,<36分為不合格,36~47分為合格,48~53分為良,≥54分為優,統計得分為優和良的總人數,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患兒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依從性,兒童睡眠習慣的改善情況、兒童心理行為的改善情況及學齡前兒童應知曉知識的掌握情況均通過合理轉換)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依從性(愿意使用指導意見部分或全面替代屏幕暴露)優于對照組(P<0.05)。隨著家長對患兒指導的依從性不斷提升,在兒童的潛意識和生活習慣中就能夠逐漸降低對電子屏幕的需求,保證兒童的健康成長。見表1。
2.2 兩組兒童睡眠習慣改善情況比較
觀察組兒童睡眠習慣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在使用電子讀物引導患兒降低電子屏幕使用的情況下,患兒的睡眠情況得到較大改善,與未使用有聲讀物引導的患兒相比較,具有一定優勢。見表2。
2.3 兩組兒童心理行為習慣改善情況的比較
觀察組兒童心理行為習慣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兒童心理行為的轉變和調整具有一定困難性,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看到明顯效果,此研究持續3個月可見效果,后續應當給予患兒充分的轉變時間,逐漸提升其自身的心理行為質量和水平。見表3。
2.4兩組學齡前兒童應掌握知識的情況比較
觀察組學齡前兒童應掌握知識改善情況對比優于對照組(P<0.05)。學齡前兒童應掌握知識是檢驗兒童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潛力,甚至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見表4。
3討論
近年來隨著多媒體,特別是5G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全面深入發展,手機等新型屏幕的普及,生活中每個人、每時每該都可能暴露在屏幕下,使用屏幕等新技術吸收新知識已經成為常態。國外研究顯示6個月~4歲的兒童家庭大部分擁有移動或固定的屏幕,包括電視(97%),平板電腦(83%)和智能手機(77%),幾乎所有的兒童(96.6%)會使用移動設備屏幕,并且大部分開始使用屏幕的年齡小于1歲[5-6]。
高科技在方便工作及學習的同時,也會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大量研究證實,過度屏幕暴露會影響兒童體格生長、神經行為發育和社會情緒發展[7],會導致兒童視力損害、睡眠質量下降和白天嗜睡、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8-10],出現兒童語言發育落后和認知功能缺陷等負面影響[11-13]。相關研究還發現,過早的屏幕暴露還會增加兒童罹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14]。兒童學齡前期的屏幕暴露時間增多會造成學齡期的學業和課堂表現較差[15];甚至增加成年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6]。雖然接觸電子屏幕越來越普遍,越來越低齡化,但早期過度屏幕暴露對于兒童的影響較為嚴重,并且這種影響會延伸至學齡期甚至成年后。因此迫切要求生活中對手機、電腦有著過度依賴的群體和相關醫護人員、研究人員引起重視,并進行自我反思,是否因為自身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造成了當下兒童早期屏幕暴露數量及時間的不斷提升。
研究還顯示,兒童過度屏幕暴露不能得到有效的限制,可能和如下情況有一定關聯[17],包括:(1)家長認為過度限制不能很好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2)用傳統的閱讀方式接收知識,兒童依從性不高,部分隔代撫養的祖父/母及部分低學歷家長不能勝任傳統教育模式;(3)家長不夠重視,并且擔心過分限制可能導致兒童出現多種心理行為問題;(4)工作繁忙,現實中沒有足夠時間陪伴兒童;(5)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參加各種學習班等。
針對此類問題,國外已有少數研究給出了解決辦法,如澳大利亞政府健康部門于2014年發布的《0~5歲兒童身體活動及靜息運動指南》,建議采用有聲讀物代替兒童接觸屏幕,2016年美國兒科學會也有相同的建議。雖然有聲讀物本身也有一些缺陷,如噪音危害等,并且相比傳統閱讀方式,存在缺少親子交流、互動等問題。但對于當下“過度屏幕暴露”問題,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
本文通過將有聲讀物介入到傳統教育方法中,設立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研究。數據表明,兩組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的依從性比較中,觀察組家長及患兒對指導意見的依從性(愿意使用有聲讀物部分或全面替代屏幕暴露)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兒童睡眠習慣改善情況的比較,觀察組兒童睡眠習慣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兒童心理行為習慣改善情況的比較,觀察組兒童心理行為習慣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以看出,有聲讀物本身也有一定缺陷,但就緩解學齡前兒童過度屏幕暴露,減少相應的不良影響而言,具有較為有效的作用,并且其在給予兒童高效率接受知識的同時,又能減少因過度屏幕暴露而致的一系列影響,在現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值得在兒童成長教育過程中推廣使用。
雖然本研究能夠證明有聲讀物對于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和幫助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和問題。家長和相關醫護人員、研究人員仍需關注一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該領域進行的數據分析和研究大多來自歐美國家,在亞洲國家進行的研究文獻數據較少,且亞洲國家與歐美國家的研究內容差異較大,不能夠有效反映亞洲兒童的相關情況,該項研究在我國仍舊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其次,對于屏幕暴露問題的研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兒童受到的影響具有一定差異,在兒童早期認知過程中屏幕暴露對其認知發育維度等方面的影響并不具有相似性,再則,本研究因條件所限,研究樣本及時間跨度均不足,個人習慣的養成及改變,應在密切觀察、長期隨訪之后再予以評價。希望未來能夠結合文獻研究和數據內容,進行大樣本、長時間的研究,同時進行整體的考量和整合,進而得到更具說服力的研究結果。以期更有效地評估屏幕暴露對兒童心理發育產生的影響、判斷影響產生的時間節點、評價影響是否為階段性表現、及有無出現新的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將有聲讀物介入過度屏幕暴露的學齡前兒童,較傳統閱讀能提高兒童的依從性,改善兒童睡眠情況及兒童心理行為習慣,并提高兒童對學習中知識的掌握情況,值得臨床推薦。但對于兒童心理行為及認知方面情況的分析并不能在一次調研中完成,需要進行區域性和整體性相結合的研究,保證樣本選擇的有效性和試驗設計的合理性,進而能夠建立完善充實的數據內容,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更加便利的數據參考。
[參考文獻]
[1] Barr R,Danziger C,Hilliard M,et al.Amount,content and context of infant media exposure:A parental questionnaire and diary analysis[J].Int J Early Years Educ,2010, 18(2):107-122.
[2]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Australias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guidelines[R/OL].http://www.health.gov.au/internet/main/publishing.nsf/Content/health-pubhlth-strateg-phys-act-guidelines.
[3] Gonzalez-Nahm S,Grossman ER,Frost N,et al.Media and young minds:Comparing state screen media use regulations for children under 24 months of age in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to a national standard[J].Matern Child Health J,2018,22(4):445-453.
[4] 楊玉鳳.兒童發育行為心理評定量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161-164,185-188.
[5] 周機利,黃海,陳銀杏,等.父母手機使用對兒童語言和行為發育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20,41(3):471-476.
[6] Kabali HK,Irigoyen MM,Nunez-Davis R,et al.Exposure and use of mobile media devices by young children[J].Pediatrics,2015,136(6):1044-1050.
[7] Radesky JS,Christakis DA.Increased screen time:Implic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J].Pediatr Clin North Am,2016,63(5):827-839.
[8] 董叔梅,宋沅瑾,姜艷蕊,等.我國4歲以下兒童看電視行為對睡眠質量影響的多中心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12):907-912.
[9] 林力孜,高愛鈺,王迪,等.小學生睡眠時間和屏幕時間與兒童肥胖的關聯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 26(9):948-951.
[10] Carter B,Rees P,Hale L,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ortable screen-based media device access or use and sleep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 s[J].JAMA Pediatr,2016,170(12):1202-1208.
[11] Pagani LS,Fitzpatrick C,Barnett TA.Early childhood television viewing and kindergarten entry readiness[J].Pediatr Res,2013,74(3):350-355.
[12] Chonchaiya W,Pruksananonda C.Television viewing associates with delayed language development[J].Acta Pediatr Esp,2008,97(7):977-982.
[13] Lagercrantz H.Too much time in front of the screen shatters children's lives.Obesity,concentration problems,impaired language development etc.may be the result[J].Lakartidningen,2013,110(1-2):16-17.
[14] Christakis DA,Zimmerman FJ,DiGiuseppe DL,et al.Early television exposure and subsequent attentional problems in children[J].Pediatrics,2004,113(4):708-713.
[15] Pagani LS,Fitzpatrick C,Barnett TA,et al.Prospec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early childhood television exposure and academic,psychosocial,and physical well-being by middle childhood[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10,164(5):425-431.
[16] Drenowatz C,Carlson JJ,Pfeiffer KA,et al.Joint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screen time and diet on CVD risk factors in 10-year-old children[J].Front Med,2012, 6(4):428-435.
[17] 滕曉雨,丁磊,邵靜,等.山東省4~6歲兒童電子屏幕暴露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9, 27(210):30-33,37.
(收稿日期:2020-04-13)
[基金項目] 江西省吉安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吉市科計字[2019]8號(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