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得海
摘要:中國的戲曲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而京劇更是其中的精粹。本文具體分析京劇器樂演奏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教學方法,希望通過以下分析,能夠為京劇器樂演奏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從而更好地輔助京劇未來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京劇器樂;人才培養;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96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143-01
京劇,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間,傳播全國,影響甚為久遠,有著“國粹”、“國劇”之稱。無論京劇的起源、孕育、融合、形成、發展,京劇器樂的伴奏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京劇器樂演奏,也就是京劇伴奏,主要分為文場和武場兩大類。文場以胡琴等管弦樂器為主,武場以鑼鼓家伙為主,在演奏過程中,一般主要采取合奏的方式,但每個演奏員都應當能夠具備獨立演奏的能力,才能確保合奏的水平和演出的完美呈現。
近年來,隨著京劇劇目種類的多元化,對當前京劇器樂演奏人員,亦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優秀、成功的專業京劇器樂演奏員,必須具備的素質條件是:聽覺良好,有較強的記憶、模仿及表現能力,演奏、視奏能力強;演奏技巧規范、過硬,能夠掌握正確、美觀的演奏姿勢手法,在演奏過程中應用得當,能夠充分體現戲曲的特色;能夠熟練掌握京劇伴奏必修的唱腔板式和曲牌,能夠區分唱腔和伴奏不同的旋律;具備應對臨時狀況,即興處理問題的能力;有較為全面的音樂知識基礎,了解器樂性能,熟悉演奏知識,有較好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能夠勝任京劇傳統劇目、新創劇目等各類型劇目的伴奏等能力。
因此,在京劇器樂演奏人才的培養中,需要采取不同的培養模式,以更好地適應京劇未來的發展和市場的多方位需求。
一、京劇器樂演奏人才的學校培養模式
戲曲藝術講究“童子功”,其京劇器樂演奏人才也需要從小培養,從基礎抓起。在學生年齡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可以選擇進入中等藝術教育學校進行學習。在中等藝術教育階段,學校對學生的人才培養策略是讓學生全方面的學習各種器樂的演奏,通過廣泛的學習,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器樂來進行專門精修,從而使學生達到一專多能的目的。一般來說,學生進校之后會先學習月琴、小鑼等樂器,或者以一種樂器為主,兼習其他樂器,之后才將學生劃分為文場和武場,學生在中等藝術學校學習三年之后,才能夠自主的選擇自己要精攻的專業方向,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培養出一專多能的人才,但是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學生學習自己專業的時間會被的縮短,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的深入學習。
在高等藝術教育階段,學校會為學生定制專門的京劇器樂教材,對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漸更換為一對一,專業老師口傳心授的方式,使得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系統,也更加具體,從而能夠讓學生在高等藝術教育階段掌握更多的京劇器樂演奏技能。
二、京劇器樂演奏人才的院團培養模式
1。盡快融合到院團工作中,在工作崗位中磨練自身。京劇的傳承和發展任重道遠,針對不同類型的京劇器樂演奏人才,其在院團中的歷練,更是人才發展至關重要的過程。在實習階段或者畢業之后,都可以選擇到院團進行實習或工作,使得京劇器樂演奏人才更加走近舞臺。京劇器樂演奏人才在院團實習工作之前,在學校的實踐演出多應用的是平時的理論知識和固化的演奏技巧。只有進入院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多多學習,在真正的工作環境中,才能讓京劇器樂演奏人才達到磨練自身的意志和技術的目的,保證自己和用人單位所要求的標準持平。
2.通過專家授課,有針對性地對其專業方面予以指導。京劇流派唱腔藝術的形成,與琴師及樂隊的演奏風格密不可分。京劇中的伴奏樂器很多,無論文場演奏員還是武場演奏員,院團都需要給他們成長的空間,所以在培養過程中,院團最好根據相關專業,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老師,進行授課,讓他們大量汲取京劇不同流派伴奏風格的養分,深刻感受和理解“藝無止境”和“業精于勤”的意義,增強基本功的練習和伴奏技巧運用方面的經經驗,加深京劇器樂演奏人才對京劇藝術的認知,全面提升專業技術水平。
3.提升演奏技術能力,真正實現“傳幫帶”。在日常的舞臺演出中,團內很多老藝術家都會對優秀人才近距離接觸,傳授一些經驗。通過挖掘前輩藝術家的“私房菜”;學習院團中經驗豐富演奏人員的敬業精神以及演奏策略;提高個人技能水平和理論知識,解決自身在演出過程中出現的技藝表現不到位;以及對演出劇目伴奏技巧的傳承和豐富舞臺的實踐積累等問題,真正實現薪火相傳、代代不息的“傳幫帶”作用。
總而言之,通過培養京劇器樂演奏人才,能夠更好的促進京劇的發展,因此在培養的過程中,應當采取多種培養模式,以弘揚京劇優秀文化為目的,以傳播京劇經典劇目伴奏為目標,對人才進行因材施教,從而更好地促進京劇器樂演奏人才的深入發展。本文具體分析了京劇器樂演奏人才的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夠更好地促進京劇的發展與傳承。
參考文獻:
[1]李晗.京劇音樂演奏人才的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探析[J].藝術教育,2019,(11)
[2]劉莉莉.基于微課時代下高職器樂人才的培養模式的研究[J].藝術評鑒,2018,(03)
[3]朱紅.當代京劇三弦作品結構思維研究[J].中國戲劇,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