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舒

摘要:目的:探究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臨床價值。方法:選84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42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比較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心絞痛每月發生次數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對冠心病心絞痛護理中,行臨床護理路徑,具增效之勢。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80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9-0265-01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動脈血流量不足引發心肌缺血是其主要發病原因,嚴重的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護理路徑近年來新興護理方式,強調護理內容的完整性[1]。臨床研究中發現,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進一步穩定患者情緒狀態、改善臨床癥狀。為此,本次研究選84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探究在臨床護理對其影響。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84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42例;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齡(65.96±8.46)歲;研究組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齡(66.01±7.31)歲;排除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者;組間資料相近(P>0.05);研究經患者、家屬知情同意;研究符合醫學倫理。
(二)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常規口頭宣教、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研究組(臨床護理路徑):1.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組成心內科專科護理團隊,結合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特征、治療進程、臨床護理經驗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計劃表;
2.計劃實施:(1)入院當天:接待患者行為動作及語言表情溫柔可親,對其表示尊重及理解;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內容,指導家屬準備柔軟寬松衣物及清淡食物,指導患者醫院食堂、熱水房位置及家屬休息區,以保證家屬陪護效率;(2)入院后第1d:重點開展心理護理,結合患者理解能力、年齡、生活習慣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講解情緒狀態對疾病影響,并指導患者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情緒狀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3)入院后第2d:結合患者檢查報告中各項指標結果開展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強調指標與護理治療前變化,以提升患者康復信心;(4)入院后第3d-出院當天:結合患者治療計劃,為其制定藥物治療流程圖、每日食譜、運動計劃;叮囑若出現不適及時就診。
(三)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效果: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改善;無效:未及以上標準;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2)隨訪3個月,比較兩組護理后月心絞痛發生頻率。
(四)統計學方法
選SPSS24.0計算,(±s)、(%)表示計量、計數資料,t、2檢驗;P<0.05提示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研究組護理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心絞痛發作頻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三、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原因與運動量增加、情緒激動、暴飲暴食等因素相關,臨床表現為胸悶、胸口壓榨性疼痛等癥狀,且隨病癥進展,心絞痛每月發作頻率隨之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需加強護理干預。
臨床護理路徑,指患者入院開始至出院前,均經標準化流程完成護理干預內容,有利于保證護理完整性;同時將臨床護理路徑表懸掛在患者床頭,可提升其對護理治療認知水平、降低應激反應。臨床研究中發現,在臨床護理路徑中,聯合人文關懷,可進一步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對穩定患者情緒狀態、提升護理效果具積極意義。本研究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并在其中融入人文關懷,結果發現,研究組護理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且護理后每月心絞痛發作次數較對照組低,考慮原因為,與常規護理相比,臨床護理路徑可結合患者不同時間點狀態特征,針對性施護,可穩定其情緒狀態、提升治療依從性;同時護理中加強人文關懷,包括尊重人性、保證患者家屬休息質量、制作康復相關計劃表等,可進一步保證患者住院及出院后康復意愿、降低心功能持續性損傷。
綜上,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期間,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可提升護理效果、減少每月心絞痛發作次數,與常規護理相比,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姚旭琴.臨床護理路徑在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12):2269-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