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寧
摘 要:在我國教育改革體制下,部分小學數學教學方法較為傳統陳舊。因此,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尤為重要,多元化教學模式開展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同時,對當下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通過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的相關進行分析,側重闡述了其必要性及方法性,為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多元化;自主學習;興趣引導
通過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采用實際案例方式,將其問題性、影響性進行明確闡述,并針對性提出相關優化對策,主要包括:分類教學方法應用、課程多元化領域拓展、加強教學資源運用等,為相關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必要參考。
一、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現狀——以西部農村小學教育為實例
首先,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發現,我國部分西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化,并沒能結構素質教育實質理念及現代化教學需求,其問題原因具體如下:(1)西部農村小學教育基礎資源及設備相對較差,存在資金缺乏、環境限制等諸多實際困難。(2)部分教師綜合素質偏低,缺乏多元化教學理念及思維模式,導致人為因素影響。(3)依靠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已久,不愿思想創新及方法突破。(4)缺乏小數數學課程建設發展,對課程及教學內容無法正確規劃配置與與時俱進,導致在實際教學中問題弊端頻出。(5)缺乏信息化教學體系,信息化教學模式是當下重要發展趨勢,西部農村大多數小學教育機構由于自身條件所限,導致信息化體系構建相對滯后,最終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及質量提升。
二、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多元化應用
(一)分類教學方法
1.具體步驟及環節
首先,應該對討論對象進行明確。主要是指學生對其題目的實質含義、知識點考查的認知理解與掌握程度。學生只有對該討論對象的基礎知識結構與考點掌握,才能確定下一步的實施方法。其次,應該對討論對象進行細化分類。細化分類的基礎為合理性與嚴密性,即有條不紊,又避免遺漏。將所有涉及與可能的結果進行逐一列舉。再次,通過上述步驟后,此環節應該對其各種結論、結果進行系統歸納,歸納的目的在于匯總。并以總結的方式研究出針對該題目的解題方式,通過對解題方法的確定,可以迅速產生解題思路,進而在日后的學習中就會根據該解題思路進行實踐引用及舉一反三。
2.具體意義及作用
第一,分類討論思想的意義在其激發學生的分類意識與分析潛能,對發現問題、應對問題、處理問題不再采取“固化的定勢思維”,通過將問題進行科學分類,以討論的方式進行針對性解答。這種較為開放化的思維分析能力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應變、邏輯分析能力。并通過在中學數學中的學習應用,不斷將這種思想核心進行“潛移默化”式的植入,使學生日后成長與知識學習中處理問題時可以更加游刃有余。第二,分類討論思想的原則如下:首先,學生必須對該題目討論核心與考點充分了解、掌握。這也是分類討論思想的基礎前提所在,如對該討論題目核心與考點不清晰,就會出現誤導性分類情況的產生。其次,應該注重分類的結構性與標準性。數學對象分類必須從其相同性、不同性入手,歸類必須采取結構相同的標準原則。如不遵守其原則就會出現“類別混亂與分類問題的弊端性”。
(二)拓寬課程多元化領域
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是小學數學課程建設的實質與目的。數學課程的直接接觸對象是學生,如何更為科學、合理地進行數學課程建設與改革,將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質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成為當下我國數學課程建設所面臨的棘手問題。以長沙市砂子塘小學為例,該小學數學課程建設中將國家數學課程作為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基礎,并以此為出發點向其拓展型進行延伸。該數學課程的基礎形態為1+X,即以核心數學課程為基礎向多元創生數學課程拓展。在數學課程管理方面實施國家數學課程—地方數學課程—本校數學課程結構,其中,本校數學課程依據砂子塘小學特點與區域特色,對國家數學課程與地方數學課程進行深一步的完善與拓展。并將學生的個性需求與核心素養相結合,進而滿足了多元化數學課程建設的實質需要。其次,在拓寬數學課程建設方面,我國西部農村小學已經構建了課程等級,即基礎性數學課程—研究性數學課程—拓展型數學課程。基礎性數學課程是教育部規定的基礎性理論學科知識學習;研究性數學課程是基于基礎性數學課程之上,是對理論學科的更深入研究;拓展型數學課程則是根據學生個性與興趣,衍生出來的創生數學課程。是基于基礎核心數學課程之上的進一步優化拓展。
(三)加強多元化教學資源運用
以數學數學課程為例。數學學習主要在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能力與變相思維分析能力。基于小學數學數學課程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對其數學課程建設的優化對策在于合理運用當下先進設備與優越資源。首先,教師應該將網絡信息技術成功的引入到小學數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去,并為數學數學課程的拓展性提供良好的前提與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制作媒體課件的方式,將數學學科中的定義、理論以更為生動的立體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在進行“圓周率”知識講解中,教師可以將網絡資源與授課方式相結合,先讓學生通過網絡查詢的方式對圓周率相關知識進行查找,這樣就極大促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其拓展數學課程可以針對性的確定為天文學、傳統算術學等。又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在網上下載相應的圖形、圖案,然后利用投影設備將其制作成媒體課件,使整個“軸對稱圖形”數學課程教學更為立體化與可視化,將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變得更加趣味化、輕松化,更為將網絡信息技術作為本校數學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數學知識激發了對網絡信息知識了解欲望,這對其數學課程拓展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由于數學知識與語文知識不同,數學知識通常比較抽象,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空間分析與感觀分析。
因此,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的網絡媒體設備引用的同時,還要適當地進行相關的數學課程穿插,這樣才能起到更為實際的促進效果,并可以迅速提升其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能力。例如:在進行“面積、體積”等方面知識教學時,教師通過媒體動畫的方式將其圖形以三維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之后再套入理論公式與現場講解,隨之穿插如網絡圖形結構設計數學課程、幾何數學課程與計算機數學課程,這樣使學生更為立體、直觀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進而增強了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應用進行分析研究,以西部農村小學教育機構為實際案例,對其存在的問題性進行具體闡述,包括:基礎設施薄弱、教學形式單一、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升等,并提出相關優化對策,主要包括:分類教學方法應用、小學數學課程多元化拓展、加強多元化教學資源運用等,為西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杰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J].好家長,2017,14(37):57.
[2]黃蘇青.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多元化方法[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7,25(1):12-13.
[3]陳麗鳳.淺論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55(15):67.
[4]汪麗萍.多元化教學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8(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