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愛
摘要:筆者通過游覽、走訪,實地考察了鴨綠江風景名勝區、沿江朝韓商業網點及二經街的“高麗街”、寬甸三道河朝鮮族民俗風情園等地。并通過與游客及商戶攀談、(高麗街)購物、赴三道河親身體驗朝鮮族文化生活,初步形成了一個進一步挖掘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的構想,并結合本職工作進行闡述。
關鍵詞:挖掘;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構想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278-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194
一、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的基本情況
丹東地區旅游資源豐富,坐擁江、河、湖、海、山、泉、林、島等自然景觀,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中朝界河鴨綠江。鴨綠江沿岸風景秀美,具有濃厚的邊關風情,兩岸不同國度的文化特色非常鮮明,令人神往,成為丹東旅游資源中最為吸引人的地方。所以說丹東的旅游景觀也主要集中在與朝鮮隔江相望的沿江景觀帶。目前,丹東有朝鮮族群眾近3萬人,由于特殊的歷史和地理
位置,使得朝鮮族豐富的文化及飲食等習俗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發揚,并且逐漸地與丹東的本土文化結合,形成了丹東特別的中朝邊境特色。經過多年的文化融合,丹東的朝鮮族依然保持著能歌善舞、好客樂施、尊老重教、講究整潔的優良傳統和風俗習慣,在飲食、建筑、服飾等方面都有鮮明的特色,形成了獨特的丹東朝鮮族文化。
雖然丹東自然景觀得天獨厚,人文氛圍獨具特色,但適合本地特點的朝鮮族特色旅游產品少,與現代大旅游發展不相匹配,在諸多方面存在短板,亟待挖掘、完善。
(一)對大旅游重視不夠
在大旅游快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說還沒形成整體一盤棋的局面。沿江朝韓商店、“高麗街”、互市貿易區間各不相干、互不關聯的孤立存在,說明大旅游仍處在初級開發階段。
(二)邊境特色不濃
丹東作為毗鄰朝鮮的邊境城市,沿江的景觀帶經過逐步完善,但在整個景觀中對已滲透到丹東這座城市的骨髓里的朝鮮族特色體現不足。
(三)宣傳力度不夠
一是在視覺宣傳方面,游客只有到了江邊看到對岸才知道這是邊境,但在市內沒有相關的視覺宣傳品,感覺不到邊境城市。二是在文化宣傳方面,“邊境城市”這四個字只停留在宣傳板上,邊境文化不突出。
(四)代表性特色產品不多
旅游資源開發模式較為粗放,旅游優勢轉換不足,在吃、住、行、游、娛、購方面均缺乏真正能夠體現本地特色的產品。尤其是缺少地域性、代表性的特色產品,很難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對旅游業發展的整體規劃
從認識角度看,對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的開發戰略定位不明確,缺乏宏觀性和長遠性的考量;從規劃角度看,對旅游資源的開發聚焦大多是“點”,還沒有連成“線”,更沒有形成“面”的整體規劃。
(二)缺乏有效的協調聯動和強有力的投入扶持
一是協調聯動作用未能有效發揮。旅游業涉及面廣,關聯度大,從橫向看需要宣傳、發改、交通、城建、規劃、財政等多部門協作配合,從縱向看要對相關單位的規劃開發進行統一指導和協調,但各地各單位聯動機制還未真正形成。
二是在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上亟待加強。政府管理部門針對朝鮮族民俗旅游開發出臺的政策包括指導性意見少,導致效果不明顯,效益不突出。
(三)缺乏優秀的旅游企業和旅游人才
本土從事旅游開發的多為私營的中小型企業,缺乏先進理念,思維和視野不夠開闊,開發項目大多層次不高,產品競爭力不強。面對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人才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既缺乏懂管理、會策劃、善營銷的領軍型、高層次人才,也缺少擅長溝通交流、具有處理應急事件能力的一線導游人才,能為境外游客提供服務的小語種旅游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整個旅游服務人才的引進教育培養滯后于市場發展。
(四)旅游宣傳整體上比較薄弱
我市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關于朝鮮族民俗旅游的對外宣傳的形象和口號,品牌形象模糊很難讓游客對丹東旅游留下深刻印象。旅游推介營銷力度不足,旅游宣傳范圍有限,手段比較單一,各個景區、旅行社單打獨斗的狀況普遍存在。加上一些景區景點文化挖掘不深,包裝不精,致使旅游市場拓展乏力。
(五)旅游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由于普遍缺乏全域旅游布局概念,相比較旅游發達城市,丹東還沒有建立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沒有旅游公交專線、沿江觀光車,景區周邊環境“臟亂差”現象屢治屢犯,旅游商品、紀念品缺乏創意,旅游一條龍服務沒有建立起來。
三、完善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的構想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以人民為中心,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丹東市政府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人民群眾文化體育生活,拓展文化惠民工程”等多項工作任務,為丹東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從中也讓我們看到了丹東文化旅游事業發展的希望。丹東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與朝鮮半島相鄰,形成了自然與文化相映,歷史與現實兼備的獨特資源。丹東作為“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和“中國最大最美邊境城市”,發展丹東旅游業,構建“大旅游”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盡快做大做強丹東特色文化旅游事業,完善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旅游,亟待將朝鮮族的文化應用到邊境城市中,以提升丹東旅游景觀的特色,擴大丹東影響,拉動丹東經濟。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突出地域特色,加大宣傳力度
1.??? 突出鮮明地域特色。圍繞把旅游業培育和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打破區域、條塊、行業和所有制界限,以及體制性障礙,整體規劃,形成合力,實現共同推進的發展格局。
2.??? 加大宣傳力度。要深入挖掘朝鮮族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營造朝鮮族民俗文化氛圍。把《朝鮮族花甲禮》《丹東朝鮮族民歌》等特色活動品牌化,通過線上和線下媒體資源,以圖片、視頻、文創產品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吸引力。
3.??? 打造文化精品。要深挖丹東旅游文化的內涵,特別是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的內涵,把文化具象化、活化,變成人們能夠感知、認同、接受的旅游資源。要做好市場細分,豐富高端游、定制游、個性游產品,滿足大眾游需求,多管齊下,活躍市場氛圍。建議打造文創精品,通過演藝、劇目、影視、書籍、雕塑、商品、文學作品等具象方式展現于眾,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展現出來,使游客在潛移默化中感受丹東的歷史、文化、旅游之魅力。
(二)持續加大政府支持和投入力度
1.??? 加大政策扶持。政府應對朝鮮族文旅項目建設發展給予政策支持,并在土地供應、稅費征收、財政補貼、金融傾斜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充分發揮政策優勢,促進旅游行業,特別是丹東朝鮮族民俗風情游的健康發展和整體效益的提升。
2.??? 多元化、多渠道融資。把朝鮮族民俗旅游發展納入財政預算,根據財政收入的增長,每年按比例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同時鼓勵社會資本融資,建立多元化混合所有制經濟,從而推動丹東特色文化旅游事業快速發展。
3.???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在全國范圍內高薪招聘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管理人才;同時,利用遼東學院等大中專院校培養出懂外語、熟悉民俗、理論知識較深的導游員隊伍,以增強他們的業務能力。
(三)發揮獨特的優勢,打造朝鮮族民俗旅游特色品牌
我們要按照國內外著名景區標準,努力挖掘深層次的朝鮮族旅游文化。通過傳承民族文化,展現民俗風情,來增進民族團結,同時提升我市旅游業的服務檔次和管理水平,促進和帶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具體實施“八個一”工程:
1.??? 看一個特色館。將丹東文化旅游購物中心(老安東閣)建一個鴨綠江文明展覽館,與丹東博物館各有側重,相互補充。主要展出整個鴨綠江流域(含上游吉林通化市、白山市和本溪市)之歷史、文化、文物古跡、民俗民情、旅游名勝等,通過參觀這個展覽,對鴨綠江文明和景區景點有一個全面概括的了解。
2.??? 游一條邊境線。除登斷橋、坐游船外,圍繞朝鮮族歷史、經濟、文化、教育、民俗等方面內容,于沿江間斷式地修建一些與鴨綠江自然景觀相協調的以民俗、人物、神話、傳說以及景觀、景物為主要內容的繪畫、詩詞、廊道,供人們在游覽鴨綠江風光同時欣賞這些藝術瑰寶,以達到以情補景,情景交融;以娛補游,娛游相生;以動補靜,動靜結合的效果。
3.??? 遛一條朝韓街。朝式的建筑,朝式的服飾,店面裝飾、環境布置等都保留其濃郁的朝鮮族特色。內設大小商場和餐館,專營
各種朝韓特色產品和飲食。
4.??? 吃一頓朝韓餐。讓游人領略獨特的朝鮮族飲食文化。包括打糕、狗肉湯、冷面、泡菜、千人拌飯等,都是很獨特的美味。建一個大的朝韓特色定點餐館,與旅行社掛鉤,讓通過旅行社來丹的游客都能吃上一頓正宗的朝韓餐。
5.??? 逛一個購物店。不論是來丹旅游的游客,還是回鄉探親的游子都要買一些紀念品,最有意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東西當屬朝韓商品。因此,除保留各具特色的小朝韓商店外,建一個大的綜合性朝韓購物店,進行一站式購買、服務。
6.??? 看一場朝鮮族歌舞。組織丹東的藝術團體編排大型的朝鮮族節目,把朝鮮群眾能歌善舞的文化傳統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可以利用體育場館設計一臺類似朝鮮阿里郎節的大型演出,讓住在丹東的游人晚上也可以享受文化大餐。
7.??? 游一個民俗風情園。目前,旅游市場,已由傳統的游覽式、觀光式向體驗式轉變,通過體驗激發旅游者的旅游消費需求,滿足旅游者的精神消費,從而豐富丹東文旅產業文化底蘊,豐富丹東旅游景觀的文化特色,推動丹東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朝鮮族民俗風情園要積極發掘、保護、傳承朝鮮族民俗文化,讓游客切身體驗朝鮮族民族風情。包括禮儀文化、朝服試穿、朝鮮族泡菜制作、朝鮮族花甲禮、朝鮮族擲柶比賽、朝鮮族歌舞、蕩秋千、跳板等體驗式游覽,與游人互動,這樣才能夠給“現代”青少年和外地游客新鮮有趣的感受。朝鮮族民俗風情園要實行多樣化、靈活性經營模式,實現體驗、購物、休閑全覆蓋。
8.??? 辦一個節慶活動。抓住朝鮮進出品商品展洽會、朝鮮族民俗游園會、朝鮮族飲食文化節等活動的有利時機,通過動態活動參與、靜態文化展示、實景舞臺表演等,將每一次民族盛會都由丹東朝鮮族群眾擴大到世界范圍,以此聚集世人目光,提升丹東影響力,拉動丹東經濟增長。
以上“八個一”工程都要和旅行社掛鉤,列入丹東游行程單,確保來丹游客都能充分了解、體驗到朝鮮族充滿神奇的民俗文化和風情。
(四)規范文化市場,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1.??? 規范中朝雙語標牌。丹東是邊境旅游城市,因此,不僅是“高麗街”等地需要中朝雙語標牌,建議其它商家門店都應是中朝雙語標牌,并且要進行統一規范,以避免給國外商家及外國游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 規范商業經營活動。到邊境旅游,大多要買一點朝鮮特色東西回去。買家最痛恨被人坑騙,因此要規范文旅產品市場,建立良好營商環境,維護丹東聲譽。
3.??? 規范導游員隊伍。加強對朝導游員隊伍建設,集中整制導游市場亂象,樹立丹東的良好形象,吸引并留住更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