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祿山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斷加深,各種新型教學方式的運用,使得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具體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特別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學生在掌握了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以后,能夠更輕松、有效地學習新知識。在此基礎上,加強高年級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力度,使小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被充分挖掘出來,從而在沒有老師監督和指導的情況下也能夠主動學習。
關鍵詞: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對于高年級小學生而言,由于年齡和見識的增長,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思考問題的方式已逐漸向著邏輯思維方式發展。在經歷過低年級和中年級相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后,高年級小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數學教學的方法。在此時加強小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課堂合理設疑,引導獨立思考
對培養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展開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更加明確地了解,在對該年級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將傳統講授的教學形式轉變成提問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通過老師設計的各種問題,養成思考、疑問、探究意識和能力,從而為小學生養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打下基礎。
在學習小學高年級數學“負數”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老師可以運用提問的教學方法替代傳統直接講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進一步啟發,在此過程中,老師盡可能將設置的問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對問題的接受程度有所提升。第一,老師可以通過對多媒體技術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功能的運用,將天氣預報的視頻、溫度計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觀看。第二,將視頻和圖片中的負數圈畫出來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這種數字前面帶有一個“-”的情況?學生就會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回答:在電梯的按鍵上、家庭開支賬簿上見過。此時,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全部集中到老師設計的問題中,老師適時將“負數”的概念引入,并再次向學生提問:你能不能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對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負數”具有的含義進行大膽的猜測呢?此時,學生就會主動回想自己乘坐電梯的情況,知道“負數”表示的是與普通數字相反的意思,比如一層與負一層的關系。以此為基礎,老師可以運用其他例子對“負數”具體的含義進行更加深入的解釋。長此以往,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和練習,小學生能夠在具有趣味性的學習環境中,對數學問題產生興趣,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主動思考、獨立探索,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能力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1]。
二、指導學習技巧,促進能力提升
想要有效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加強指導小學生學習技巧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展開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更加明確地了解,為了使小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數學知識的技巧,老師自身必須對數學知識的特點、規律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現有的知識水平,為學生量身打造一套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比如,在學習圓柱體積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為了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技巧的能力,老師可以將類比的方式合理結合其中。第一,通過多媒體設備將一個圓形和圓柱形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并對學生提出問題:哪位同學能夠告訴大家,球體與圓柱體之間有什么相同點?通過對兩張圖片的觀察,學生能夠知道這兩個圖形都沒有棱角。第二,老師要趁著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時繼續提出問題:哪位同學還記得之前學過圓形體積、正方形體積、長方形體積的解答方法?在學生回答出問題以后,老師在此為學生展現圓柱形的分割動畫,將圓柱體分割拼接成近似長方體或者正方體。第三,老師再次提問通過剛才的動畫演示,你對求圓柱形的體積有什么想法?這時很多學生都能從動畫中明確了解,圓柱形的體積的解法與球體體積的解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后,學生將圓柱體分割拼接成近似長方體,根據長方體的體積求圓柱的體積。這一過程幫助學生掌握了學習數學的方法和技巧,從而為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助力[2]。
總而言之,圍繞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展開了深入研究,我們能夠更加明確地了解,想要保證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有效實現,不僅需要學校給予足夠的重視,還需要老師進行積極的深入探索,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創新和完善,更需要小學生具備積極思考、主動求知的意識和能力。這樣才能使小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提升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優化。
參考文獻:
[1]丁小波.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模式探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6(22):31.
[2]武嬌.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教育現代化,2017(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