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進軍 靳軍良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寧夏地區影響糧食增產的主要原因以及實現糧食增產的主要策略,再對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的技術要求加以闡述,以供參考。
【關鍵詞】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73-74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grain yield increase in Ningxia and the main strategies to realize the grain yield increase, and then expound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full mechanized potato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otato; full mechanize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research
寧夏回族自治區擁有將近130萬公頃的可耕種土地,當地人均耕地面積為0.2公頃,由于寧夏農業生態區域存在較大的差異,北部區域有良好的水資源、土壤資源,適合種植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的金及作物,而中部區域屬于干旱區域,生態環境相對薄弱,多以種植環境適應性較強的農作物為主。而馬鈴薯就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同時具備較強抗旱能力的作物。因此,在中部干旱地區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業,是提高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
1? 寧夏中部干旱帶糧食增產原因的分析
在寧夏中部地區近10年來的農業生產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寧夏中部地區干旱帶以及南部山區的農作物播種面積已經基本穩定,糧食總產量有穩步增長的趨勢。拿2015年為例,該區域內的糧食總產量已經達到155萬噸左右,相比10年前已增加60余萬t,增長率為66.3%。分析其增產的主要原因就是,當地種植的馬鈴薯、玉米種植面積有所增加,有調查表明,2015年寧夏中部干旱帶區域內糧食平均單產已達3000kg/hm2左右,相比10年前已增加1200kg/hm2,同時糧食單產提升了59萬t,這也為當地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馬鈴薯產量就達到了12000kg/畝,這也為當地農民的創收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途徑,因此,進一步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提高馬鈴薯種植的技術水平,實現馬鈴薯種植的機械化發展,這是對促進當地農業進一步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2? 實現馬鈴薯增產的主要措施
2.1? 落實惠農政策
為了更好的推廣先進的馬鈴薯栽培技術,實現馬鈴薯的科學種植,當地政府也應該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這樣才能為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打下扎實的基礎。在工作中必須落實好上級提出的扶持政策,同時加大地方的配套投入力度,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進而達到穩定增長的良好效果。拿2015年為例,寧夏回族自治區共投入了20多億元的強農惠農政策資金,重點用于改善中部干旱帶及南部山區的農業基礎設施,開展了覆膜保墑旱作節水農業、馬鈴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及一級種薯推廣等多個項目,通過加大經費的扶持力度,充分調動起各級農業部門及廣大農民的參與積極性。
2.2? 注重調整種植業結構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農業經濟,要在保證北部地區農業生產穩定開展的基礎上,加大對中部干旱帶與南部山區的農業開發力度,注重對其種植結構的調整,盡量減少旱作區小麥種植面積,擴大馬鈴薯、玉米等高產秋糧的種植面積,大力推廣地膜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這樣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寧夏的糧食總產量。在中部干旱帶及南部山區的糧食種植結構中,應將原本的61:39的夏秋比例,調整成23:77這有利于為寧夏中南部地區的糧食增產奠定扎實的基礎。
2.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由于寧夏中南部地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較差,水資源以及土壤資源比較匱乏,為了更好地保證農業生產的開展,讓農作物有充足的水分、養分供應,當地政府必須加強寧夏中部干旱帶及南部山區耕種用地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工作中要增加給配水渠的數量,引入滴灌技術,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的空耗問題,同時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大有機肥料的用量,這樣也能達到改善土壤環境的目的,這些都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策略。
2.4? 注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
為了進一步提升寧夏中部干旱帶及南部山區的糧食產量,當地政府農業主管部門還應該大力推廣相關的先進栽培技術、管理技術,例如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等。為了保證這些技術的推廣應用效果,還應該為其建立相應的技術推廣平臺,加大對糧食優良品種的選育推廣力度。盡快組成配套推廣全膜覆蓋旱作節水、玉米“一增四改”、馬鈴薯一級種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全程機械化生產等高產栽培技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中部干旱帶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將覆膜保墑旱作節水技術應用在實際種植工作之中,這樣就能降低干旱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進而達到抗旱增收的效果。
2.5? 堅持科學防災減災的原則
在中部干旱帶及南部山區開展農業生產,必須要遵循抗旱減災的原則,加強抗旱工作,注重推廣覆膜保 墑、集雨節灌、坐水點播、保護性耕作等抗旱栽培技術,為了保證糧食生產的穩定性,要注意救災備荒種子儲備,抓準每年降雨的時機。于此同時,還用根據當地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引入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開展綜合防治,避免對當地土壤環境造成的損害,這樣才能保證糧食穩定產量的基礎上,實現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
3.1? 科學的選地工作
在選地工作中,應該選擇3年內沒有種植過的地塊為宜。在前作農作物收獲后,應該對種植區域內的土壤進行深耕處理,耕種深度應控制在30cm左右。于此同時,還應該檢測土壤的養分含量,如果土壤中養分含量較低,應根據具體養分含量參數進行基肥的施用。在播種馬鈴薯前,還要做好灌水造墑工作,以此保證土壤底墑充足。
3.2?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馬鈴薯產量每增加1000kg,就需要從土壤中吸取氮(N)4.4~5.5kg、 磷(P205 )1.8~2.2kg、鉀(K2O)7.9~10.6kg,所以常規的肥料氮磷鉀比例應控制在2.5:1:5.3的標準范圍內,滿足馬鈴薯對土壤養分的需求,才能獲得更高的產量。如果按照預期產量1500kg/畝來計算,在土壤中所施加的氮肥用量應為7.5~8kg,五氧化二磷應為3~4kg,氧化鉀12~15kg,在具體操作時,還需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酌情增減。
3.3? 種薯處理的技術要點
在馬鈴薯種植中,應該盡量選擇早熟、高產、穩產、綜合抗病性較強的品種,例如紫花白、早大白等品種。在進行制作薯塊時,應該選擇薯形規整的個體,薯皮光滑、色澤鮮明應是其典型特征,控制薯種個體重量在90~125kg的范圍內,剔除存在傷疤、畸形或芽眼壞死問題的個體。通常情況下,每畝的薯種用量應為150kg左右。
3.4? 機械收獲
為了提高馬鈴薯收獲階段的收獲效率,采用1JH-100型馬鈴薯殺秧機對馬鈴薯的莖蔓進行割青粉碎后,再使用4U-83型馬鈴薯收獲機收獲。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大幅提升馬鈴薯的收獲效率,同時也不會損傷馬鈴薯表皮,上述兩種型號的機械設備屬于目前技術先進性較高的設備,具有運轉輕快無震動、不堵草、漏土快、結構簡潔的技術優勢。另外,馬鈴薯收獲機也能直接提取土壤中殘存的農用地膜,這樣就為后續的種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會耽誤下一季度作物的種植。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在當地推廣應用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楊有倉. 馬鈴薯地膜種植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J]. 種子科技,2019,37(11):29+31.
[2] 蓋超. 馬鈴薯地膜種植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J]. 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08):105.
[3] 馬寶宏.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 南方農業, 2019,13(23):12-13.
(編輯:李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