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瑞峰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道德素質的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的重點關注目標,在道德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迎來了新的革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初中生德育素質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為了能夠進一步推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成效,就需要在教學中融入“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深刻落實德育素質教學要求,提高初中生德育綜合素質。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讓學引思;融入應用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人們對初中生的道德素質修養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為了能夠讓初中生在初中階段的教育中養成良好的德育綜合素質,已達到人們的預期目標,就必須要深入推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其中可以通過在教學中融入“讓學引思”的理念來實現這一目的。同時該理念的提出也改變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模式以及觀念,在教學中更加突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學生學習活動正常展開和學習行為真實發生,并在這個過程中引發、引導、引領學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質上保證學生時刻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
1“讓學引思”理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價值以及作用
1.1? 促進學生主動進行學習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主張學生能夠通過系統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來提高自身的道德法治綜合素養,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小學引導,同時也需要學生自主的參與到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當中去,而要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必須要讓學生能夠深刻的了解自主學習對提高自身綜合道德法治素養的重要性。無論是哪一門科目的學習,都需要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這樣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主觀上的學習意識以及能動性,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以及吸收效率。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單單靠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門課程講究的不是學生對知識或者是公式的掌握,而是一種精神上的理念以及對待事物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師的引導教學只能夠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要想讓學生真正的能夠對知識進行理解并掌握還需要靠其自身的學習。目前我國大多數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都不具備良好的教學效應,造成著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其不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導致學生無法完全的吸收并理解教學知識內容,并學會在現實生活中進行使用。而通過“讓學引思”教學理念的融入,可以很好的完善這方面的問題。因為“讓學引思”的教育理念突出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從而激發出自身的主動學習意識以及行動力。當前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不會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往往都會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進行教學,一言獨斷,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把學生推動被動學習的位置上去,長此以往之下,會逐漸的消磨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以及能力,不利于學生道德法治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
1.2? 加強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
道德法治對于學生來說不僅是行為上的約束,更是其思想、思維方式上的燈塔,指引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前行,而在其前行的過程中,與他人的交流是至關重要的,通過不斷的交流,來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道德法治觀念以及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能夠進一步的對其進行提高。一般來說,學生的交流對象大多都是同學,但是就道德法治觀念方面來說,學生對其的理解程度大多都是同一水平的,雖然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自身綜合道德法治素養的提高,但是這種提高空間非常有限,因此就需要在加強同學之間交流的同時,也需要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而造成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障礙的原因無外乎是兩者之間的身份差距以及學生心理上對教師的自然畏懼心理,而通過“讓學引思”教學理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融入,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降低兩者之間的心靈距離,讓學生能夠在心理上感覺到與教師之間距離的縮進,從而放松內心的戒備與壓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加強與教師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身的思想內容說給教師,然后教師根據個人經驗以及正確的教導方式來對學生的思想進行評價,如果發現學生的思想內容與實際出現脫軌,那么教師應該及時的對其進行指正,提出具有建議性的意見,幫助學生進一步的完善自身的道德法治綜合素質以及觀念。
2“讓學引思”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2.1?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以上所提到的,通過“讓學引思”教學理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融入,能夠讓教師在教學時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提高教學效率。在這個過程當中所突出的就是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往往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那就是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在初中的班級當中,總會存在一些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就是學生個體的學習能力不足,這樣就會導致即便是接受了同樣的教學,但是在學習程度方面會存在較大的差異。一些學習能力好的學生往往能夠通過教師的教學迅速的對知識進行掌握,然而對于一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其所能夠達到的學習程度就會較低。因此教師應該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去重點的關注這些問題,能夠正視這種差異化的現象,給予每個學生應當的尊重,學生在無法掌握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對學生進行批評,反之應該給予這些學生適當的鼓勵以及鞭策,讓其能夠投入比別人更多的精力到學習當中去,從而達到平均學習水平。這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根據教學大綱來深入的研究分析教學內容,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展開差異化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來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獲得充足的教學知識,以開展分層次教學的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整體道德法治綜合素養,充分發揮“讓學引思”理念的優勢作用。
2.2? 利用案例教學活躍思維
道德與法治的概念源于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的利用相關的典型案例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對案例內容進行分析來引出其中蘊含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從而讓學生能夠結合這是案例來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更加充分的理解。當前大多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沒有很好的運用案例教學活動,通常知識對書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圈出重點的內容讓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以及記憶,雖然學生能夠通過良好的記憶力對其進行記憶,但是卻很難真正的了解其中的含義。這種只重視“外表”不關注“內在”的教學方式是不具備教學有效性的,因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理論的學習然后在實際生活中進行實踐,在遇到一些事情是能夠通過這樣的理念來對其進行正確的判斷。因此教師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導入真實的案例來幫助學生來了解這些理念知識的真正含義,如在教學中導入“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相關事跡,通過分析案件的內容來讓學生看到其身上所散發出的道德與法治之光,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理念的認知從書面理解提升到精神層次上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實踐能力以及掌握力。在完成相關案例的教學后,教師也可以開展一些教學活動來豐富教學內容,鞏固教學成果。如針對課上所講的案例中所涉及到的道德與法治問題,開展與之有關的辯論賽活動,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對這些知識理念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3結束語
將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推動“讓學引思”理念在教學中的融合,是進一步發揚我國道德與法治精神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以此來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成長,并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通過在教學中導入案例,開展與之相關的教學活動,來進一步的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姚春玲“.讓學引思”: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新視點[J].學周刊,2019(03):87-88.
[2]?? 周德春.踐行“讓學引思”綻放教學精彩[J].數學教學通訊,2018(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