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摘要:目的 ?對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 ?通過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78例,以隨機分組為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為39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組聯合常規藥物再輔以替普瑞酮進行治療,通過比較兩組在治療過程中所取得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情況進行觀察。結果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4.9%高于對照組的71.8%(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7%低于對照組的17.9%(P<0.05)。結論 ?通過在臨床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時,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同時再輔以替普瑞酮其治療效果最佳,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率,還能降低在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進一步被推廣的價值。
關鍵詞:慢性萎縮性胃炎;替普瑞酮;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063-02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系統性疾病,一般是胃粘膜出現了萎縮進而導致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有自身免疫性和多灶萎縮性兩種。當患者出現慢性淺表性胃炎時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進而在長期的發展下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其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具有發病范圍較廣并且治愈困難等特點。患者出現慢性萎縮新胃炎一般會有反胃、惡心、腹部不適以及食欲不振等癥狀,在治療的過程中周期較長且很容易反復,因此就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加之其動脈出現硬化、養成不良生活習慣等,加重了胃粘膜的損傷,進而導致患者的日常生活遭受到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痛的折磨。替普瑞酮是一種能夠對胃粘膜起到保護作用的藥物,對慢性、急性胃炎以及胃潰瘍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次主要研究和觀察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內科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78例,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為36-68歲,平均年齡為(45.23.2)歲。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齡為34-71歲,平均年齡為(48.52.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藥物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當患者出現食欲不振、胃酸分泌過多以及胃部出現輕微不適等癥狀時,這時就需要讓患者口服奧美拉唑20mg/次,1次/d。當患者出現胃部脹氣、嘔吐以及腹脹等情況時,就需要在飯前讓患者口服多潘立酮20mg/次,3次/d。如果患者還出現幽門螺桿菌感染,還需要同時服用阿莫西林、果膠鉍以及克拉霉素等進行治療。觀察組在此方法的治療上還需結合替普瑞酮治療,在服用常規藥物的同時,在飯后給予患者口服替普瑞酮50mg/次,3次/d。在服藥期間,還需要對患者的治療情況予以及時的跟蹤和記錄,并對患者的病情和有無出現不良反應等進行及時的觀察。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顯效: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緩解,胃粘膜炎癥消失,患者的不適癥狀也逐漸消失。有效:患者的病情明顯有所好轉,胃部炎癥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的不適感也得到明顯的改善。無效: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胃部仍然還有炎癥,并且患者的不適感有加劇的傾向。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予用[n(%)]代表,組間數據施以x2檢驗。差異(P<0.05)顯著,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經過治療,觀察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94.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8%,見表1。
2.2不良反應
經過治療,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見表2。
3.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已經成為現階段消化內科最為常見的一種系統性疾病,特別是在老年人中其發病率較高。一般來說,讓患者通過胃鏡檢查,根據結果就能有效確診,很多患者最初都只是單純的胃炎,但是炎癥長期沒有得到控制,導致胃粘膜受損,進而出現胃萎縮性改變。其在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反酸、嘔吐以及腹部脹痛等。通過胃鏡檢查可見其胃粘膜出現萎縮,大小不一,表面有顆粒狀等,少量病例還會出現結節和皺襞變平的現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慢性萎縮性胃炎進行診斷和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相關調查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已經開始朝著年輕化方向發展。因此,醫護人員就需要加大對這種疾病的關注程度。雖然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如果不得到及時的治療,也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影響。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見的病理包括分泌功能不足、胃粘膜萎縮、胃動力不足等,在臨床上具有發病率和復發率高等特點,其發病機制也較為復雜,通常都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一是幽門螺桿菌自身能夠分泌和產生毒性蛋白,進而對患者的胃粘膜產生損傷。二是幽門螺桿菌能夠對自身的機體產生刺激,使患者出現免疫性反應,刺激患者的免疫細胞,使其分泌和產生促炎因子,進而導致患者的胃部出現繼發性炎性反應。三是幽門螺桿菌會產生很多損傷患者的胃粘膜的物質,進而引發炎癥。
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我院通常采取兩種方式,一種是服用常規藥物對病情進行控制和治療,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以及奧美拉唑等,但單純服用這些藥物所取得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患者還出現病情沒有好轉,有的甚至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可見,只采用這些藥物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的效果還并不明顯。另一種方式則是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通過加入新型的胃粘膜保護劑—替普瑞酮,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胃粘膜功能,促使其生成高分子蛋白,抑制胃粘膜增生細胞,修復胃粘膜損傷。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相比常規藥物治療,替普瑞酮的藥物治療效果更加顯著。通過相關研究表明,替普瑞酮還能有效緩解由于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聽力減退和腎小管細胞凋亡,對心房纖顫有著預防功能,可見,替普瑞酮不僅能夠有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在其他疾病的治療上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空間。
綜上所述,替普瑞酮應用于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僅能夠使患者在短期內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還能使不良反應發生率比一般藥物治療低,因此值得被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遠超,李媚.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01):48-49.
[2]石家發,史文.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7,34(03):313.
[3]楊華.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5,24(11):143-144.
[4]劉俊杰,張紅燕,張鳳梅,等.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內科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