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討術中壓瘡的發生因素,對存在的原因進行歸納、分析,重視術中壓瘡發生的高危因素,降低對患者皮膚的損傷,降低術中壓瘡發生。便于今后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探討;術中;壓瘡;存在因素
【中圖分類號】R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8-220-01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指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導致皮膚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組織破損和壞死[1]。術中壓瘡發生日益增長,護理人員應對手術患者進行全面評估,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降低術中壓瘡的發生率。術中壓瘡即手術過程中患者無法自主翻身,加之手術體位等影響,使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導致血液循環減慢、局部皮膚瘀血等情況,最終造成皮膚組織壞死或破損,形成壓瘡[2]。
1.內在因素
1.1年齡
年齡與壓瘡的發生有關,年齡越大,血管硬化越嚴重,壓瘡發生率越高。隨著年齡增加,機體發生退行性病變,運動協調性及應急性控制力降低,感覺功能減退、皮膚軟組織代謝減慢,造成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皮下組織變薄。據統計,50歲以上患者的壓瘡發生率為50歲以下患者的6~7倍。高齡者的運動、神經和感覺能力等均明顯下降,皮膚不具備較高的保護性反射功能。
1.2 疾病
糖尿病、高血壓、重癥心臟病、惡病質、神經喪失感覺等,疾病因素會使術中壓瘡的發病率增高。由于疾病的影響組織灌注不足、細胞缺氧、微循環功能下降,末梢循環不良造成肢體濕冷、皮膚蒼白,抗壓性差。合并疾病者的皮膚防御力較差,出現壓瘡的風險大。
1.3 體質指數
壓力與自身的重量有關,體重越重,越易壓迫皮膚。過度肥胖大于7kg、自身重力作用下,受壓部位長時間缺血缺氧,引起受壓部位組織循環功能障礙。極度消瘦無皮下脂肪保護,骨隆突暴露明顯且術中未做好保護,骨隆突處極易發生壓瘡。
2.外在因素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展,手術方式改進,特別是微創手術、器官移植等大手術的開展示,手術的復雜性隨之增加,手術時間延長,患者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壓瘡的發生率也不斷增高[3-6]。手術時間超過4小時,組織損傷的風險將增加兩倍。手術結束恢復體位時拖動或滑動患者時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也極易導致壓瘡的發生。
2.2手術單皺褶、潮濕
由于手術床單不平整、皺褶,長時間與受壓組織維持性垂直壓力而造成壓瘡發生的誘因。手術中的血液、液體、沖洗液,外滲導致手術單潮濕,患者手術中皮膚長時間接觸潮濕的手術單,因潮濕影響,對病人皮膚造成相應的刺激,從而增加壓瘡的發生。
2.3術中低體溫
低體溫是指核心溫度低于36℃。全麻手術時患者易出現低體溫。擺放體位時,將患者的皮膚裸露在外直接暴露于空氣中。術中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持續靜脈輸注常溫液體、使用常溫沖洗液沖洗術腔,從而導致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患者術中體溫過低,導致血液循環障礙。增加術中壓瘡的發生。
2.4術中麻醉藥對機體的影響
麻醉藥物抑制植物神經系統,導致血壓降低,使組織灌注減少,手術時間長使患者長期處于同一個體位,皮膚受壓時間長,麻醉方式的影響會降低患者的知覺能力,引發壓瘡[5]。由于麻醉藥物的影響,部分患者手術,麻醉期間發生低氧血癥。組織缺氧無氧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麻醉藥物阻滯作用下使阻滯部位以下血管擴張、血流變慢、受壓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環極易形成壓瘡。
2.5手術體位
手術體位與術中壓瘡關系密切,手術中無法更換體位,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皮下組織損傷,而術中急性壓瘡是患者在手術結束即刻發生壓瘡,將影響患者康復[6]。根據手術需要對患者的肢體進行體位擺放。患者的體位擺放直接關系到患者身體受壓部位,在重力、剪切力、摩擦力的作用下,未按照體位擺放原則安置體位,肢體骨隆突處受壓,直接關系到壓瘡的發生。
3.護理人員因素
3.1術前評估不到位
護理人員不重視術前訪視,對手術前一日的患者未進行術前訪視,且訪視評估不到位,導致手術前未能有效的進行壓瘡風險因素評估,未能及時有效地制定術中護理計劃。
3.2術中巡視不到位,工作缺乏責任心
巡回護士缺乏責任心、未按護理流程進行操作。術中未合理安置體位,易發壓瘡部位未給予保護措施:未及時準確使用體位墊,皮膚受壓處未貼泡沫輔料,使受壓部位直接與床面接觸,此部位的摩擦力直接作用于受壓部位增加皮膚受壓導致壓瘡形成。
小結:
綜上所述:術中發生壓瘡的因素較多,如何預防壓瘡的發生是手術室面臨的難題。術前全面評估患者全身皮膚情況,對危險因素高的患者,實施有計劃全面護理,提高術中壓瘡風險預防,及時采取護理措施,減少術中壓瘡發生,提高患者皮膚完整性。同時加強護理人員對壓瘡知識的規范化培訓,增強危險意識提高護理人員防范,重視術中不確定因素,對手術患者制定全面、專業、準確的壓瘡風險評估,保障患者皮膚安全。降低今后工作中壓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趙丹.手術室預防壓瘡的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理,2014,13(3):73-76.
[2]楊紅菊,邵麗,劉麗.頸椎后路手術頭架的應用與面部壓瘡的原 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醫藥前沿,2018(4):303-304.
[3]Xie H ,Peel NM,Hirdes JP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interRAI Pressure Ulcer Risk Scale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2016,64(6):1324~1328.
[4]喬莉娜,金鮮珍,廖春艷,等.外科重癥患者壓瘡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措施[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8):179~180 .
[5] 黃淑,卓瓊蓉,陳華燕.骨科手術患者術后導致壓瘡的原因分析 及護理對策[J].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4):553-553.
[6] 馬紅利,袁曉華,張文敏,等.術中壓瘡影響因素的 Meta 分析 [J].重慶醫學,2016,45(31):4389-4392.
作者簡介:朱紅,女,1987、9月,漢族,籍貫:淮南,本科,現職稱:主管護師,工作單位: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研究方向:手術室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