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擴招”實際上是穩定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和布局未來的產業升級的舉措。同時,隨著職教二十條的出臺,以及“雙高”院校的認定公布,也對職業教育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形勢下,本文從雙師型教師隊伍如何發展角度出發,分析現階段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所存在的問題,以此提出相關的改進途徑,希望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擴招;雙師型教師;制度
一、高職“擴招”的實際需求
高職擴招,第一是為了穩定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從2018年開始,中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已經接近50%,在2020年即將達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每年大量的畢業生給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第二是由于本科院校搶占了很多高職院校的生源,導致產業升級過程中需求的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的大量缺乏。為了布局未來的產業升級,需要培養大量的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第三是由于現有的產業工人需要對接前沿技術,需要對掌握的技術的迭代升級,國家通過政策引導來實現這一目標。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現狀
(一)雙師型教師總量不足
目前高職院校的絕大多數教師都是直接由學校走向學校,從課堂走向課堂,雖有較高的學歷、學位和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缺乏實踐經驗,實踐教學能力薄弱,影響了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時雙師型教師培養方式單一、投入不足、措施不力、質量不高的問題普遍存在,在培養模式、培養資源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經驗,導致雙師型教師比例普遍偏低,且其中絕大部分是各類考評員,有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少。
(二)雙師型教師標準不清
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定義,由于國家沒有出臺標準,各地標準各有側重、各有千秋,各高職院校始終不能形成統一認識,缺乏成熟的標準體系,有的高職院校把“雙師”看成“雙證”,一味地鼓勵教師考證;有的則認為“雙師”即“雙能”,讓教師到企業參加頂崗鍛煉,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將培訓作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這對教師專業化引導帶來實踐中的困惑和困難。亟需建立起國家的雙師型教師評價指標和一套完善的資格認證體系。
(三)雙師型培養、培訓體系不夠完善
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制度還不夠完善,影響了廣大教師提升實踐教學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性不足,亟待加強。尤其是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國家要求的“五年一輪”教師企業實踐鍛煉制度都無法落實,同時由于生源萎縮等原因,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培訓投入也無法保障,在培養模式、培養資源等方面尚缺乏有效的經驗,導致雙師型教師比例普遍偏低,有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少。
三、新形勢下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建議
(一)引培并舉,打造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職“擴招”后,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缺口會繼續加大,高職院校必須要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和保障機制,確定“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辦法,健全“雙師型”教師認定長效機制。同時,繼續深化教師企業實踐鍛煉管理辦法,落實“五年一輪”教師企業實踐,依托國家認定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校企實訓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積極搭建企業實踐平臺,為雙師型教師企業實踐提供更多機會。同時,完善人才引進及人才管理機制,結合擴大高職院校用人自主權,改革現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讓高職院校真正引進自己有需求、用得上、來了干得好的人才到學校工作,為高職院校引進人才提供更多的渠道和便利條件。
(二)轉變觀念,提升雙師型教師業務能力
為滿足未來培養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必須要建立完善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用以輔助雙師型教師在不同時期教學、科研等能力的提升,同時多渠道、多舉措為雙師型教師發展提供平臺、提供機會,保障雙師型教師能夠掌握先進技能,用以實現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
(三)完善制度,保障雙師型教師隊伍發展
建立更加科學合理評價認定機制,改變一評定終身的職稱及雙師型教師登記認定制度,通過建立靈活的評價制度,加強教師實踐教學、技術應用和轉化的能力和水平的評價,出臺政策鼓勵和制度約束,實現“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良性發展局面。
四、結語
高職“擴招”實際上是穩定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和布局未來的產業升級的舉措,學校在此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保證完成招生任務。其次,隨著高職“擴招”帶來的生源不足和生源質量的下降問題,高職院校必須要轉變觀念,改變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與之相匹配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以便在今后發展當中,能夠在高職教育序列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給學校發展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源。
參考文獻
[1]楊博文,佟玉英.改革視域下高等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選聘模式的轉變[J].成人教育,2019.
[2]余祖光.以改革促發展的思路為高職百萬擴招做好必要準備[J].教育與職業,2019.
[3]薛峰,王成禮,藺旭鵬.基于高職擴招背景下的高職院校轉型發展[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
[4]肖稱萍,徐書培,盧建平.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職教論壇,2019.
[5]陸燕飛,陳嵩.百萬擴招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路徑探析[J].職教論壇,2019.
[6]張利芳.關于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9.
[7]李月.構建國家標準,促進產教融合[N].中國文化報,2019-02-28(07).
[8]潘海生,馬曉恒.職業教育中企業辦學主體地位的內涵解讀及政策啟示[J].職教論壇,2014.
作者簡介
李強(1983—),男,漢,河南焦作人,副教授,研究生,人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