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華
◆摘 ?要:課前導入是教學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導入能為整個課堂進行定調,助力教師實現教學目標。尤其在新的教學背景下,各學科都被賦予了新的教學內涵。導入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也應在教學改革進程中得以優化,得以創新。本文針對導入教學的特征,提出了進行導入的有效策略,望給廣大教師帶來幫助。
◆關鍵詞:情境;興趣;質疑
在課堂指導部分,如果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參加課堂學習,教學效果將會很好。但是,就目前的教學狀況而言,為了追求速度,許多老師通常只是簡單地帶領學生復習上一課的知識點,或者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知識復習以追求速度。這與素質教學的概念背道而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從新穎,生動,有趣的課堂指導環節出發,不斷創新教學策略,在課堂開始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進一步發展。教學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的最好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非常注重課堂導人環節,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或是讓學生在與切合實際生活的場景中進人課堂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如何在導人環節創設有效的情境,點燃學生的激情就是教師需要考慮的了。
2.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和時間賽跑》時,以配樂的形式請學生欣賞《長歌行》,并進行描述“一老一少立于江邊,極目遠眺,這樣的情境很容易讓我們想到人生的短暫,轉眼百年,時間就像是滔滔江水,一去不復返。我們知道太陽落了,有再升的時候,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等等,但是我們都知道,時間去了,就真的消失了,面對時間我們有時會茫然,有時會想牢牢抓住,不同的態度,結果會一樣嗎?那今天就請大家跟隨老師的腳步一同來學習《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吧?!蓖ㄟ^詩歌和教師的描述,學生很容易進人到教師所描述的情境中,全身心地投人到課堂學習中。在情境創設中,教師也要注重語言藝術的運用,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渲染課堂氛圍,喚醒學生的學習、探究的欲望,激發學習興趣。
3.通過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學生很容易全身心地投人到課堂學習中,并找對學習的“感覺”,這樣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配合,而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善于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讓課堂氛圍從一開始就被積極的調動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質疑導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1.“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因而,在課堂導人環節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點燃學生思維探究的火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釋疑、解惑”的過程,這樣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積極性,還能讓貫穿課文主旨的問題成為課堂開展的“導火索”。基于此,教師可以進行質疑導人,利用行之有效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快速投人到學習過程中,進而推動教學進程,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
2.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春天在哪里》時,以談話的方式提問學生:“春天在哪里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后面可加什么標點符號?”學生在看到這一課題后,即使教師不提問,他們也會在自己心里畫出小小的“?”,思考課題后面應該是什么符號。在問題激起學生探究興趣后,教師繼續提問“春天到底在哪里呢?春天里的枝頭、草地、竹林、田野是怎樣的呢?”這些問題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還能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回想春天來臨之際大自然呈現出的面貌。又如,在學習《掩耳盜鈴》時,請學生思考“大家在看到這一題目時想到了什么?我們學過與掩耳盜鈴相似的寓言故事有哪些?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掩耳盜鈴鈉事件?”問題的層層遞進,能緊扣課文中心,直奔教學主題,激發學生探允興趣。
3.質疑導人需要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以小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為中心,巧妙設計新穎的問題,注重導語藝術的運用,讓小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進而引導學生體驗語文課堂展示出來的魅力。
三、講解主題介紹,掌握文章的主題
1.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通常會滲透到作者的情緒和思想中。掌握文章的主題就是掌握文章的中心。在教學中,通過講解主題和指導人,使課堂指導環節成為課文學習的“切入點”,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這種引導人的方式也可以使教學更加直觀,使學生快速掌握文章的要點,并將其思想錄入文本,從而為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礎。
2.例如,當引導學生學習《在金色的沙灘上》時,老師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該主題幾次,然后激發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個主題被稱為“金沙灘”?應該強調掌握標題“黃金”和“海灘”后,您可以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可以了解文章的中心。再舉一個例子,在學習《秋天的懷念》時,讓學生考慮為什么標題被稱為“秋天小姐”?為什么在“秋天”中“記憶”?為什么不寫“春天”“夏天”和“冬天”?學生可以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秋天是一個悲傷的季節,秋天的寫作很容易反映作者的悲傷和感傷,同時也可以為文章的情感鋪平道路,并引起情感共鳴的讀者?!睂W生對論文問題的理解很容易激發學生對后續閱讀的興趣。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正確的思考方向,并讓學生理清本文的主要線索。
總而言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論選用什么樣的課堂導人方式,都需要教師擁有敏銳的眼光、靈活的思維,把握課堂教學節奏以及體會學生在導人環節中心理、認知能力的變換狀態。只有這樣,才能讓成功的課堂導人推動教學進程,讓學生建立學習的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從而實現“先聲奪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明高.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的重要性[J].小作家選刊,2015.
[2]呂燕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J].軟件:教學,2014(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