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導致了一系列環境問題,氣候變暖讓南極的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森林面積減少,讓動物失去了棲身的家園。而這一切也影響到人類自身的生存。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人類必須嚴肅對待的命題。筆者作為一個自然類節目的編導,對于所在欄目的定位,也開始有了更多新的思考。
關鍵詞:自然類;節目;選片規劃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21-0043-02
筆者是《人與自然》欄目的責編,《人與自然》欄目于1994年5月11日開播至今,已經有26個年頭了,欄目的宗旨是“謳歌生命,關注環境”。主要介紹動物、植物、自然知識以及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及作用。欄目從初創至今,經歷過不斷地發展,已從最初側重動物類的選題,發展到如今的全方位關注動植物與生態協調發展。
作為一個以譯制為主的欄目,《人與自然》在選片上始終堅持精挑細選的原則,購買英國BBC、美國國家地理、德國ZDF等著名電視機構制作的紀錄片。并努力拓寬引進渠道,從全方位、多視角選擇出最優質的紀錄片。不斷擴大選片范圍,涉及探索自然、環境保護、逃離災難、生存挑戰等各個領域,并著重探討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主題。
基于以往的選片經驗,筆者把海量的片源精分細化,歸納為幾大類,分別為:動物類主題、自然生態類、科普知識類、環境保護類。在每一類主題下面,再加以細分,讓選片方向更加明確,避免題材扎堆,確保片源的配比合理。以下對這幾個類別的選片規劃做一個具體闡述。
一、動物類主題
(一)以動物為主角,情節感人,故事完整,剪輯流暢
在這個標準下,一批作品入選了:《袋鼠之王》《象族迷蹤》《熊的王國》《非洲走失的狼》《旅鼠》《盲猴歲月》等。對于這批作品,我們有以下幾重衡量。
首先,從選取動物多樣性來說,既有大動物如大象、棕熊,也有體型中等的袋鼠、盲猴,還有體型相對較小的狼和旅鼠。
其次,從生存地來看,覆蓋全球:澳洲的袋鼠、非洲象、東北非的狼、北美的棕熊、北歐的旅鼠、亞洲的獼猴。
從故事性來看,《象族迷蹤》以偵探片般的拍攝技巧,抽絲剝繭般破解出大象的死因,揭示了非洲象的生存困境,畫面唯美,配樂感人,是一部難得的佳作;《非洲走失的狼》則刻畫出了一只名叫麥加的狼,在失去族群后如何尋找新家的故事,故事憂傷,引人深思。特別要提到的是《盲猴歲月》這部紀錄片,是我們之前從未購買過的國內紀錄片,講述了太行山上的一只母獼猴撫養患有眼疾的幼崽的艱難歷程,故事感人,畫面及配樂生動,是國內不多見的佳作。
這批作品制作水準普遍較高,各有千秋,或以情節取勝,或以拍攝技法見長,稱得上是剪輯流暢、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
(二)表現人與動物的友愛和互動,展現溫馨美好的情感
系列紀錄片《飛越地球》以獨特的視角觀察世界,記錄了大自然最壯觀的景象,講述了世界各國的愛鳥者保護鳥類的感人故事,在節目中我們看到,一位法國愛鳥者和他的兒女一道,悉心照料小黑雁并為其保駕護航,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主題。
與《飛越地球》的“鳥瞰”視角不同,《小熊的故事》則以親情記錄的視角,講述了一對被人類“爸爸”收養的雙胞胎小熊,已經失去了對人的疑惑和畏懼。為了讓它們早日適應野生環境,“爸爸”開始對它們進行了一系列的野化訓練。人與熊之間的默契和親情互動,貫穿于全片,感人至深。
(三)以歸納法表現動物的智慧和不為人知的一面,令人耳目一新
紀錄片《超級聰明的動物》中的動物們展現出了令人震驚的潛能,其記憶力超乎人類的想象。不僅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還能通過學習人類的語言與我們交流,用自己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超凡的能力》則從嗅覺、觸覺、視覺、催眠、聽覺、力量和速度七個方面分析展現了各種動物超強的生存本領。
《集群獵手》分析獅子、鬣狗、獴、座頭鯨、狼、黑猩猩、獵豹、兵蟻、逆戟鯨、非洲野狗等動物集體捕獵的生存狀態。
這組紀錄片以另辟蹊徑的方式,把各種動物以不同的主題編輯到一起,體現出超強的編輯思路,既妙趣橫生,又讓人驚嘆。
二、自然生態類
(一)森林生態系統
地球上森林生態系統是陸地上生物總量最高的生態系統,對陸地生態系統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通常表現這一類主題的自然類紀錄片比較多,我們從中甄選出了一些比較有特點的作品:《重造古老森林》講述了在奧地利卡爾克國家公園的森林,如何重新繁茂,猞猁、埃及蠓等奇特動物重返這片森林的過程,證明了人類對自然保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幻想之林》則借助一位成長于當地的著名詩人之口,呈現出奧地利斯塔利亞高山丘陵地帶的風景綺麗,講述了這片幻想之林的神奇故事。[1]如夢如畫的風景,優美動人的詩篇,構成了如故事片式的風格特點;《森林星球》展現了森林之美,物種之奇特,生命力之頑強,令人感動。這一組紀錄片的畫面拍攝精美,切入角度獨特,讓人在欣賞高清畫面的動植物之余,也意識到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性。
(二)高山生態系統
高山生態系統的自然景觀呈垂直分布,不同海拔高度的景觀變化明顯,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畫面的立體感、層次感突出,是紀錄片拍攝者偏好的一類題材,因此選擇余地很大?!洞蟾呒铀魃矫}》和《小高加索山脈》是這一類題材中非常優秀的作品,無論是解說詞、畫面、配樂方面都十分精美大氣,把“山”的氣質完美呈現了出來。小高加索山脈地處歐洲與亞洲之間,環繞波斯森林、里海與黑海,跨越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節目展現出這片山地的奇特景觀和牧民的生活,平靜唯美。而高加索山脈的極端氣候則造就了獨特的物種,是最具生物多樣性的地區之一。野牛、羚羊、松雞在山上奔跑,短趾蛇鷹在山脊上自由飛翔,一種大氣磅礴的質感撲面而來。[2]此外,《安第斯山》也是此類作品中的佼佼者。安第斯山脈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從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形成一道連續不斷的屏障,對周圍的自然生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河流生態系統
奔流不息的河流,自古以來就與人類文明密不可分,它既滋養了人類,也養育著眾多動植物,也是紀錄片拍攝者更樂于選擇的題材。以下這些跟河流相關的作品,分別采用不同的拍攝手法,從不同角度描繪出與河流相關的自然生態與風土人情:《歐洲亞馬遜:多瑙河》呈現了維也納、伯拉第斯瓦拉、布達佩斯以及多瑙河南部的峽谷、三角洲等地的迷人景色和豐富的物種,我們的耳邊仿佛一直回旋著《多瑙河之波》的樂曲,美景與音樂渾然一體;《終極之河:尼羅河》介紹了尼羅河的起源,呈現尼羅河兩岸自然景觀和物種以及風土人情。娓娓道來的解說與變換的畫面完美地結合起來,讓人不由想親自游歷;《瓜達基維爾河》以一只狐貍的視角,將瓜達基維爾河的動物與生態縮寫成一個童話故事,美好而溫情。
(四)海洋生態系統
海洋生態系統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與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有關這個主題的紀錄片也較為多見,而且多數畫面感都很好。我們所選取的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堡礁》《狂野加勒比?!返茸髌?。《大堡礁》主要圍繞著大堡礁的自然生態,講述保護大堡礁生態平衡的意義;而《狂野加勒比?!穭t展現加勒比海神秘的物種和奇特自然景觀。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畫質優美,節奏明快,剪輯流暢。
(五)國別自然生態
以國別為單位展示不同國家的生態特點,其實是一種不錯的拍攝選題,就好比是一套視覺自然地理叢書,可以把每個國家的自然生態拍得很深入、很具象:《野性墨西哥》描摹出墨西哥擁有蔥翠的雨林、橙色的沙漠、藍色的湖泊和活躍的火山,更有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物種,呈現墨西哥多樣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觀;《狂野加拿大》展示加拿大海岸獨特的自然景象和野生物種;《狂野巴西》 近距離展現各種動物在巴西的雨季和旱季里如何生存;《深入法蘭西》記錄了生物學家在法國各地考察各種野生物種的過程,呈現了豐富的物種和奇異的自然景象。
三、科普知識類
(一)動物的常識
用電視畫面來講解科普知識是個很討巧的辦法,讓人們在得到視覺享受的同時,又增長了知識。我們挑選了一系列講解海洋動物的紀錄片:《軟體動物的秘密》介紹海蛞蝓、烏賊、海螺等無脊椎動物的習性、繁殖、覓食方法以及偽裝技巧;《魚類生活》將海豚、鯊魚、蝠鲼、鯨、小丑魚、章魚、蓑鲉、珊瑚等海底生物組成了一座生動的海洋迷宮,節目以輕松有趣的解說、清晰的畫面、全新的視野展現了海洋生物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自然探秘
如果說講解動物常識是輕松活潑的,那么探秘自然的話題則顯得有些高深莫測?!洞箨懙钠鹪础酚矛F代電腦成像技術講述每塊大陸變遷的歷史,展現大陸壯觀的地貌、海洋及火山的奇特景觀,并展示多種多樣的生物;《冰凍星球》深入極地的冰下世界,展現神奇的冰下植物、噴發中的極地火山、南極冰冠等自然奇觀。紀錄動物在惡劣環境中的生存本領?!端窂纳衬?、叢林、珊瑚礁等不同自然環境表現水對于生命的意義。這一組作品將科學性和藝術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將枯燥的數據、圖表,化為真實生動的畫面,把抽象的科學名詞演繹得通俗易懂,是此類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四、環境保護類
在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的前提下,引進有關協調人與環境關系,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主題的作品,越來越迫在眉睫。紀錄片《道法自然》以新穎的視角,構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由動物學家講述壯觀的自然歷史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故事,能讓人從中受益匪淺;《平衡法則——探尋自然的平衡》呈現地球上四個重要的地理坐標,提出自然環境被破壞之后應當如何修復的問題。兩部作品的主題鮮明、構思精巧,得以從同類作品中脫穎而出。
作為一名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電視人,筆者認為今后應該更多引進一些環保主題的作品,更多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環保理念,讓人與自然更多一分親近,因為關愛生命,保護環境,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參考文獻:
[1]穆云華,詹菁.電視節目編排的新思維[J].南方電視學刊,2015(2):110-111.
[2]王安菊.從“大自然聲景”自媒體節目談地方廣播節目[J].鋒繪,2018(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