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田
[摘要]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及哲理,學習古詩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及個人品格。目前的古詩詞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吟誦不足等問題。因此,為了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教師應調整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古詩詞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古詩詞的語言表達環境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語言環境差異較大,而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手段,學生難以理解,會逐漸對古詩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為此,筆者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問題、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盡管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在理解古詩詞方面仍有較大的困難。據相關統計,低學段學生中,僅有20%的學生能了解整首詩的意思,有38%的學生能做到了解每一句的意思,42%的學生可以了解詩詞中插圖的意思。這表示我國小學生在理解詩詞內容方面存在困難。在實際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學問題不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模式固定、單一,大部分教師仍然停留在內容講解與主題表達的機械分析層面,沒有充分展示詩詞中的意向創造、語言構造、意境創設、情感表達等方面的魅力,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審美情趣;其二,吟誦不足,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大部分教師以“講”為主而“讀”不足,學生不能通過誦讀感悟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的情感,難以進入審美境界;其三,單純的講解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不能結合資料在想象、品味中再造意象、感悟情感,學生不能獨立思考、表達,這都可能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重要性
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教師一味灌輸知識,學生沒有積極地思考,會導致其思維不開闊,進而制約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在古詩詞教學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其整體感知詩詞,教師通過提問帶領學生探究詩詞,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發散思維。學生通過詩詞的含義揣摩詩人的情感,在此過程中了解詩人的生平風格等信息,這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思考中把握主旨,增強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在理性思考中獲取知識。學生在誦讀時思考每一種意象所表達的情感,自己想辦法控制語調、節奏,能強化對詩詞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培養想象力??傊?,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學素質、審美能力、鑒賞能力,提高他們的古詩詞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法
(一)通過感知詩詞、理解內容強化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古詩詞的諸多細節后,再由點及面去探究其整體含義。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探索、琢磨詩句的含義,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析詩句的含義。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其憑借自己的努力分析詩句。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的《元日》為例,教師在正式教學前,可以向學生拋出問題,如詩里的“屠蘇”是什么意思?“舊符”與“新桃”指的是什么?同學們讀完整首詩后有什么感受?這樣,學生在讀古詩詞時更有針對性,有助于其理解詩詞。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從整體層面上思考問題外,還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古詩詞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对铡愤@首詩中蘊含著王安石革新政治的決心及奮發向上的精神。但是王安石的時代離學生的時代較遠,在語言習慣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這些差異,讓學生在掌握一些方法與技巧后理解詩詞。如此,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借助上下文理解古詩。
(二)通過探究詩詞、感悟情感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詩人創作詩詞的目的是抒發、表達自己的情感,而經過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知名詩詞均為詩人獨特的講解,其中更是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鑒賞古詩詞時,除了讓學生理解詩詞表面的含義外,還要讓其通過揣摩詩人的情感觸碰詩人的心靈,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借景抒情是詩詞常用的表達手法,表面上是寫景,實際上是詩人借景表達自己的情感,字里行間都充滿著詩人豐富的情感。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惠崇春江晚景》為例,詩詞中描寫了桃花、鴨、河豚、蔞蒿等事物,描繪了江南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時詩中飽含詩人的想象,充分體現了詩人對江南春景的喜愛和禮贊之情。除此之外,詩人的創作風格大相徑庭,同一個詩人在不同的時期經歷下也會有不同的創作風格。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鑒賞詩歌時,除了讓其體會其中的情感外,還要有意識地歸納與總結,可以以專題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李白、杜甫、蘇軾、白居易等一些重要詩人的創作風格,學生在小學階段積累一些典型的名家作品,那么學生以后學習這位詩人的詩詞時,就能有方向地思考,能在情感上與詩人共鳴。
(三)通過細讀詩文,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古詩詞的表達方式多樣,詩人的情感不一,在古詩詞鑒賞中,教師要注重方法傳授。首先,教師要加強學生的誦讀訓練,尤其是聲調和節奏的把握,讓學生在誦讀中通過語調及節奏感悟詩中蘊含的情感。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的《望廬山瀑布》為例,教師指導學生誦讀教材時,要讓學生讀出“生”“掛”的舒緩生動,“飛流直下”的輕快充沛,“疑”的柔和縹緲,“落九天”的穩重綿長,讓學生在自發讀、感悟讀的層次遞進中掌握詩詞的節奏、韻律、情感脈動,最后進行激情吟誦,這樣能構建學生和詩人之間的橋梁,能加強學生對詩詞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師要通過詩詞中關鍵詞語的妙處引導學生賞析。例如,《望廬山瀑布》中“日照香爐生紫煙”的“生”字,其使用大有妙處,“生”是一個被動詞,在太陽的照耀下,香爐峰才“生”出了紫煙,這交代了煙霧產生的原因,給人以條理清晰之感,同時寫出了動態轉靜態之感,展現了廬山煙霧繚繞的美感;而第二句詩中的“掛”字又生動形象地向世人展現出了瀑布從高山流下的景象,這展現了廬山瀑布的靜態美。教師從這些關鍵字詞入手,可以幫助學生體會意境美,提高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最后,為了讓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古詩詞,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古詩詞書籍。例如,學生學習《望廬山瀑布》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與瀑布相關的古詩,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水二首》、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等,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會有較大的幫助。
語文教學在不斷變革,古詩詞在語文教材中的比重不斷增加,這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小學古詩詞教學,讓學生通過感知詩詞、理解內容強化發散思維,通過探究詩詞、感悟情感增強情感體驗,通過細讀詩文提高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麗娜.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當代教研論叢,2018(8).
[2]梁燕.探究低年級語文課本中古詩學習的智慧方法[J].小學教學研究,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