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本學期,我所帶的五年級學生要完成學校安排的《論語》50條的誦讀任務。如何完成任務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難題。因為論語內容銜接性不強,晦澀難懂,學生缺少興趣。但是從2017年2月27日至3月31日,我班29名學生有27名完成了50條的背誦任務,其中有6個學生背誦到100條,4個學生背誦到90條,6個學生背誦到80條,4個學生背誦到70條,4個學生背誦到60條,超額完成任務的學生占總人數的83%。下面把我的一些做法小結如下:
一、提升興趣,任務引領
首先我引領學生上網查閱資料了解《論語》,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論語》是我國經典讀物,涵蘊了我國的文化經典,“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用精短的語言告訴我們怎樣和朋友交往、怎樣孝敬父母、怎樣解決事情、怎樣……。聽著學生對《論語》的了解,我感受到學生愛上了《論語》。
學生初步對《論語》產生了興趣是好的開始,下一步需趁熱打鐵。我鼓勵學生開始背誦,一天后檢查學生背誦情況:有的學生能背誦9條,有的學生能背誦5、6條,有的學生只能背誦1、2條,還有個別學生竟然第一條也背誦不出來。根據學生整體情況,我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背誦任務,學生有了任務就有了目標。
二、腳踏實地,因人而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背誦任務
常言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想把任務完成還得下苦功夫。每天學生到校由小組長檢查,沒有完成的由小組長幫助直至完成,完成任務的由老師把關。為了不使學生產生對立情緒,我常常用校訓“恒”來激勵他們,給他們講相關的故事,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引領他們掌握背誦方法,挖掘潛能,超越自我。教師的引領、激勵,班干部的幫助加上學生個人的努力,83%的學生能完成相應的誦讀任務,但還有幾個學生不能完成當天的任務,慢慢地他們與其他學生距離越拉越遠。
經過調研,我發現完不成任務的學生其原因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非智力差造成的。如果不幫助他們完成任務,將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
三、耳濡目染,使學生對《論語》初步感知,而提高境界
研究表明:13歲之前是一個人吸收知識最快的階段,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海綿式吸收。經典雖然深奧難懂,但我們不必要求學生在現階段都能理解,只要記到腦子里,長大了自然就水到渠成理解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幫助他們愛國學積累國學知識。但是我考慮到五年級的孩子已經接受了五年系統的小學階段的學習,儲備了一定的知識和社會經驗,況且在誦讀中不少學生因想理解其中的意思而向我請教。于是,我充分利用社團活動的時間,開辟了‘百家講壇——我來說論語的節目,每天講一條,每個學生都是講壇上神采飛揚的講師,事前學生借助各種手段查閱資料,活動中學生踴躍參與。效果很好,學生個性的理解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還使學生在相互的思維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更為重要的是在《論語》中學生學會了如何做人,提高了思想境界,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懷。
科學規劃,把班級打造成為《論語》教育的國學園。為了讓論語文化在培養學生品格、提高學生修養方面發揮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功能,我注重打造班級《論語》文化。班級墻壁上鐫刻著《論語》的條文、藝術畫;在班級黑板報中有《論語》古詩;在“陽光少年”中有學生的實踐經歷……“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漫步在班級內,豐富的內容、精美的布置使人賞心悅目而流連忘返。
反思:
一是腳踏實地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恒”是完成工作的保障。
從不可為而為之,學生不僅完成了《論語》的誦讀任務,83%的學生超額完成,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我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更加認識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絕不是花架子,必須是實實在在,我常常思考:腳踏實地地工作就是教師做好的教育工作的根本。無論做任何工作都離不開堅持,離不開持之以恒。
二是《論語》誦讀的過程也是學生記憶力得到提高的過程。
《論語》的誦讀過程不是那么容易的,學生在困難中尋找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實踐出真知。班級里有不少孩子背誦速度提高較快,其實就是記憶力的提高。原來很多孩子背誦語文課本都覺得困難,但是經過一個多月的經典背誦,他們背誦語文書的速度明顯提高,也覺得白話文的背誦非常簡單。
三是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孔子說“溫故而知新”,我們依照這個原則背誦《論語》,實踐,讓學生把這種意識滲透到平時學習中,學任何東西都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另外就是反復記憶方法。學習上沒有捷徑可走,該記憶的東西就是要牢固記憶,大部分學生樹立了這個觀點。
找到了自信。“‘要做就做更好是我教學的座右銘”,國學經典誦讀我班走在前列,當我班的學生與親戚、朋友的孩子相處時,他們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提高了他們的自信,而且使他們更加有興趣接著背誦下去。尤其是當家長對孩子的記憶力表示驚嘆時,他們也增加了信心。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三句詩正是我在《論語》誦讀教學探究之路的真實寫照。面對孩子充滿自信的誦讀,我感到自豪。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展望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沒有不能只有可能,我將虛懷若谷,不斷學習,不忘初心把《論語》誦讀教學推向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