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華
認真審視部編本初中語文自讀課文旁批的設計,它就象學生閱讀時的一位“影子”教師,如影隨形時刻跟著學生,在學生閱讀的疑難處用文字或直接或暗示地引領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疑。語文教師在對自讀課文進行教學時可以嘗試讓旁批作為牽繩來設計教學,盡量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想談談我在教學自讀課文時對旁批的理解和運用。
一、認識“影子”教師,明其重要及作用
2003 年審核通過的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編排區分不明顯,略讀課文的閱讀提示、作業設置和精讀課文要求基本相同,因此許多教師將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處理,課文內容精講細講,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間基本沒有;有的教師干脆隨意忽略,任由學生自讀,無視自讀效果。2016 年教育部審定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初中語文教材的編排有了很大的改革:把“精讀課文”改為“教讀課文”,“略讀課文”則改為“自讀課文”?!敖套x課文”的編排前有預習,后有思考探究、積累拓展、讀讀寫寫等板塊?!白宰x課文”的編排隨文設有旁批,文后設有閱讀提示。這種編排上的改革讓教師對自讀課文這個板塊的教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伴喿x提示”從整篇文章的角度出發,提示學生文章寫什么,該怎么讀。而旁批隨文呈現,對學生自主學習或方法提示或問題引領給了更加具體的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特別是旁批,對學生自主閱讀、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跟隨“影子”教師,讀文、思考與探究
部編教材中的自讀課文都設置了旁批,教師在教學中要將這些旁批視為寶貴的課本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旁批來設計語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跟隨旁批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緊扣文本,深嚼細品,學會方法,讀懂課文,讀出情感。從教材的編排上看,自讀課是教讀課的延伸,目的是通過自讀,運用教讀課學得的方法進行鞏固和拓展訓練,掌握閱讀類文的方法以及對文本內容主旨給出精準有深度的評價。
自讀課文中旁批的類型多種,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一、賞析式旁批:引導學生從關鍵詞句、語言特色、修辭手法、細節描寫等方面進行賞析。如《荷葉·母親》中“注意品味文章語言的清新典雅?!币龑W生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大雁歸來》中“怎樣理解隨后一句話的含義?”“‘賭注一詞有什么特殊意味?”引導學生對關鍵詞進行賞析體會。長期訓練此類旁批,可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的品味、理解、和鑒賞的能力。二、評價式旁批:直接給出或引導學生對書中人物、事件、寫作手法、結構等進行概括評價。如《臺階》中“面對生活,執著而堅韌,這就是樸實的中國農民!”,《雨的四季》中“開篇點題,領起下文?!庇秩纭墩摻甜B》中第三到第六條批注很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獲取關鍵信息,進而順利進行整體的閱讀學習。教材中的這類旁批不僅在于對課文全文或某段文字的語意進行概括,更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思維能力訓練的索引,有利于學生根據索引,不斷地在自主學習中養成概括評價的能力。三、想象式旁批:通常就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如《列夫﹒托爾斯泰》中“好好琢磨一下這句‘心里話。”這里適時地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托爾斯泰這對能把世間萬物盡收眼底的、具有敏銳洞察力的眼睛,該是怎樣的與眾不同啊,進而結合全文透過托爾斯泰的眼睛,感受他“天才靈魂”的深邃、偉大,自然而然心生仰慕、崇敬之情。又如《孤獨之旅》中杜小康初到蘆蕩時,課文的旁批寫的是“想象一下這幅畫面,體會杜小康此時的心情?!焙芎玫匾I學生進入情境,真切地感受一望無際、密不透風的蘆蕩帶給杜小康的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孤獨和恐懼。這類旁批可以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四、質疑式旁批:針對文本內容提出問題。這類隨文旁批在所有旁批中所占比例最重,如《安塞腰鼓》中“最后一句話營造出一種怎樣的意境?體會結尾的妙處?!边@條旁批以畫龍點睛的提點方式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悠遠的意境,有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教材中這類批注較多,引導學生對文本語意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有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水平。
這些隨文設置的旁批,用凝練簡潔的文字適時適度地熏陶與引領學生閱讀、思考,時不時地進行“師生”合作,對文本進行探討,根據問題提示思考的方向,引導學生品析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分析文章結構的匠心獨運,并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重難點及文章主題概括,解除疑惑,完成閱讀目標,同時還可幫助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三、超越“影子”教師,模仿、質疑并創寫
葉圣陶老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在教學自讀課文的過程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憑借這個例子,充分利用課文旁批來理解課文,對文章深入思考,將學到的技巧整理運用,模仿教材在教讀課文和名著閱讀過程中適時作些旁批。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若都能堅持作批注,其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一定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語文教師或自己或引導學生可嘗試從更高層面來審視這些自讀課文的例子,對文章已有的旁批大膽質疑,指出教材的不足之處,再創新撰寫。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旁批設計也要正確把握語文這一特點,其根本立足點應該是鮮活的言語實踐。所以旁批的設置既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要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如《回憶魯迅先生》第一條批注“開頭直接描寫,別具一格。”這固然給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但是如果換成:文章開頭對魯迅先生“笑”“走路的姿態”的描寫,與印象中那個頭發一根一根的直立起來,濃密胡須像隸書“一”字,常三更半夜寫文章,用筆戰斗一生的不茍言笑、頑強倔強的魯迅形象,怎么那么不同呢?這樣旁批不但在寫作方法上給予指導,且在文章閱讀一開始就能讓學生明白原來生活中的魯迅與革命中的魯迅是不同的,到底還有什么不同?心存疑問,自然迫切讀文。再如《黃河頌》全文共四條批注,這些旁批簡潔明了,對課文的寫法、內容、情感等進行點睛式的評價概括,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節省了許多時間,但編者這樣的安排完全取代了學生的思維。若能增幾條啟發學生思考或品味的旁批會更好,如在第二、三條批注之間增添一條:請品析“奔”“掀”“結”“劈”等動詞的妙用。在第三、四條批注之間增添一條:詩中為什么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旁批可以引領他們品味語言、學習修辭手法的同時體會黃河的象征意義。
顧黃初先生說過:“如果說,教材對于學生來說是‘不出聲的教師(音像教材除外),那么這位‘教師與學生聯系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導學教材?!辈烤幈窘滩闹校谧宰x課文而設計的旁批就是學生學習強有力的輔助、導學材料,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品析文章的語言特色、明確作者的情感主旨、探究理解文字蘊含的深層含義等,讓隨文設置的旁批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幫助學生實現短文章深閱讀、長篇巨著輕松讀的效果。這樣學生通過旁批這位“影子”教師的引領進行閱讀→存疑反思→模仿創寫等一系列反復的訓練,養成愛閱讀、會思考、能動筆的習慣。特別是在這個網絡閱讀、碎片化閱讀橫行的時代,讓學生能夠沉下心來認真讀書、思考、做批注,有效地提高甄別、辨析問題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寫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語文素養。
備注:本文系三明市基礎教育科學研究2019年課題“初中語文自讀課文運用旁批進行長文短教的研究”(課題批準號:?JYKT-19065)階段性研究成果。